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清诗别裁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清诗别裁集

清诗别裁集

诗歌总集。原名《国朝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选。三十六卷。后删定为三十二卷。选录清初至乾隆时期诗三千余首。编选者以“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为宗旨,强调“温柔敦厚”、“怨而不怒”“诗教”,要求诗歌为封建统治服务,故所选多个人抒情或写景之作,未能反映这一时期清诗全貌。但所选作者专集不少已很难得或竟失传,同时沈氏对所选诗篇撰有大量评语,对研究清诗和清代文学批评仍有较大参考价值。有1958年商务印书馆本。1975年中华书局据乾隆二十五年教忠堂重订本缩版影印出版。

☚ 明遗民诗   清诗铎 ☛

清诗别裁集

诗总集。清沈德潜(1673—1769)编。三十二卷。德潜有《唐诗别裁集》已著录。是集选录清初至乾隆间二百七十五人,诗作三千多首。仍以儒家诗教为选诗标准,主张“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对明代以来诗坛上追求“复古”,重模仿而轻创造,也是他论诗的标准。因而所选诗反映社会尖锐矛盾者不多。当然也程度不同的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所收诗家附以小传,其中不少作家无文集传世者,多赖此书保存散佚零篇。对研究清代诗歌有一定资料价值。有乾隆间刻本,中华书局一九七五年据此影印。

清诗别裁集

《清诗别裁集》qingshi biecaiji

清代诗歌总集,原名《国朝诗别裁集》清人沈德潜选编。此集于乾隆十九年(1754)始选,乾隆二十四年初刻,二十五年修订,二十六年刻成增订本。原选本中清初到乾隆时期的诗作共3952首,分36卷,996人入选,并附作家小传。乾隆二十六年(1761)奉乾隆皇帝之命删改重镌后为32卷。集中收有一些无文集行世或文集已散失的作家之作,对研究前期清诗有一定的资料价值。书前有《例言》,诗后间有评语。
沈德潜选诗的标准是“合乎温柔敦厚之旨”,提倡“理性情,善伦物,感鬼神,设教邦国,应对诸侯”的正统诗教,多选平正之作,而尖锐抨击现实的诗大多未选。同时沈在艺术上崇尚唐诗,故诗集中接近唐诗风格的作品较多,而“徒辨浮华”、直露之作或香奁之诗一律不选,许多著名遗民诗人之作也未选。36卷原选本中收有一些反映现实,哀悯民生疾苦之作,但在删改后的32卷选本中多被删却。诗集入选的诗近千家之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初至乾隆时期诗歌创作风貌,评语中也不乏可取之说。
本书现有初版和改版两种本子,商务印书馆印的是改版本,中华书局印的是初版本。

☚ 桃花扇   古文辞类纂 ☛

清诗别裁集

总集。原名《国朝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选。三十六卷,选录清初至乾隆间996名作者的诗作3952首。有中华书局1975年影印三十五卷本。另有三十二卷本,为删削本。

清诗别裁集

清诗别裁集

清代诗歌总集。原名《国朝诗别裁集》。沈德潜编选。原选本36卷,入选996人,3952首诗。从乾隆十九年(1754)~乾隆二十二年(1757)完成。后又几次修订、删改。1975年中华书局影印乾隆二十五年36卷本,较为完备。此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初期到乾隆的诗歌面貌。并保存了一些难得的作品,为研究清诗提供了重要参考。

☚ 桃花扇   清代文学流派 ☛

清诗别裁集

三十六卷,另一本三十二卷。原名《国朝诗别裁集》。清沈德潜(详见《古诗源》条)选编。沈德潜自谓此书选诗本着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的标准,唯祈合乎温柔敦厚之旨,所选诗作,俱近唐贤,不录徒辨浮华或直露叫号之作。此书的编选开始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完成于乾隆二十二年。二十四年初刻,二十五年重新修订,二十六年修订本刻成。共三十六卷,入选诗人九百九十六人,诗作三千九百五十二首。同年十二月,因书中选入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戴名世等人诗作,触怒乾隆皇帝弘历,命发给南书房重新修订,删去钱谦益等人作品,成三十二卷。书前有序和凡例,要举编选范围和宗旨。诗人名下缀以小传,诗后兼附简短评语,时有灼见。《清诗别裁集》搜辑广泛,选择精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朝建国后一个多世纪诗坛风貌。其中一些诗作反映了明末清初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特别是某些诗人的专集已散亡,颇赖此书得窥一斑,保存了不少珍贵的文学史资料。《清诗别裁集》,以乾隆二十五年三十六卷本最为完备,1975年中华书局据之影印流行于世。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