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直接或间接接触松毛虫活体、尸体或虫毛而引起的骨关节病变。急性期受累关节有红、肿、疼痛及功能障碍,全身症状不明显。慢性期主要表现为关节肿大、强直,少数病人可出现经久不愈的窦道。X线早期表现为骨质疏松或有多数小圆形破坏区;后期骨质增生硬化,关节融合。急性期可用抗过敏药物治疗,晚期可行病灶清除或关节融合术。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系指直接或间接接触松毛虫活体、尸体或虫毛引起的骨关节病变。本病变是全身性疾病中的一个局部表现。
我国已发现的松毛虫约40种,分别属于松毛虫属(De-ndrolimus)、杂毛虫属(Cyclo-phragma)、云毛虫属(Ho-enimnema)和丫毛虫属(Metanastria)。危害较大及分布较广的有六种: 落叶松毛虫(D.superans)、油松毛虫(D.tabulaeformis)、赤松毛虫(D.spectabilis)、马尾松毛虫(D. punctatus)、云南松毛虫(D.latipennis)、思茅松毛虫(D.kikuchii)。其中马尾松毛虫分布最广,接触松毛虫或其毛后均可发病。松毛虫身上的毒毛及毒腺细胞中的毒素与皮肤接触或进入人体内,可引起过敏类免疫性炎症反应,主要侵犯皮肤及骨关节,但其发病机理与发展过程尚未明了。
骨关节病变初起为反应性水肿、充血、骨质疏松、及灶性破坏,继之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增厚,骨膜及骨质增生,有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此病多发生在外露的四肢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腕关节。耻骨联合和肋骨亦常发病。病变的发生多在接触后两天,亦有长达30天才发病者。急性期,受累关节呈红、肿、痛及功能障碍,全身症状不明显;慢性期,主要表现为关节肿大、疼痛、渐至关节强直。少数病人可出现经久不愈的瘘管或窦道,合并化脓性感染。X线检查在急性期一般为阴性,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呈关节周围骨质疏松,或有多发小圆形破坏区。慢性期的特征为骨质增生和硬化,并可形成骨性关节融合。主要诊断依据为: 地区性暴发;接触松毛虫或污染物史;上述的临床表现包括X线特征。应与结核、化脓性感染及类风湿关节炎鉴别。
急性期可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抗过敏药和消炎止痛剂,如扑尔敏和阿斯匹林等治疗。关节应保持于功能位置。一般经早期治疗后,在一个月左右可完全恢复。慢性期有下述情况者宜行病灶切除和关节融合术或截骨术:
❶合并瘘管或窦道者。
❷关节强直于非功能位。
❸关节疼痛影响劳动和休息。痊愈后病变一般不至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