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清营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清营汤清热剂之一。出自《温病条辨》。犀角10克、生地黄60克、玄参45克、竹叶心15克、麦冬45克、丹参30克、黄连25克、金银花45克、连翘30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煎汤服。马、牛250~400克:猪、羊50~90克。功能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主治邪热初入营分, 证见高热、躁动不安、舌绛而干、脉细数,或见斑疹隐现。方中用犀角(可用水牛角代,一般药量增加10倍)咸寒清解营分之热毒,为主药:热甚则伤阴,用玄参、生地黄、麦冬甘寒清热养阴,为辅药:温邪初入营分,以苦寒之黄连、竹叶心、连翘、金银花清心解毒,并透热于外,使热邪转出气分而解,以免进一步内陷,体现了本方气营两清之法;丹参清热凉血,并能活血散瘀,以防热与血结,为佐药。合而用之,共起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的功用。 清营汤《温病条辨》卷一方。犀角三钱,生地黄五钱,玄参、麦门冬、金银花各三钱,丹参、连翘各二钱,黄连一钱五分,竹叶心一钱。水煎,分三次服。功能清营解毒,透热养阴。治温邪传营,身热烦渴,或反不渴,时有谵语,烦躁不眠,舌绛而干,脉细数,或癍疹隐隐;近代也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等见有上症者。方中用犀角咸寒清解营分之热毒,为君药;热甚伤阴,故以玄参、生地、麦冬甘寒清热养阴,共为臣药;佐以苦寒之黄连,清气分未尽之邪,兼能清心除烦,竹叶心清心除烦,导心热下行,从小便出;连翘、金银花清心解毒,并透热于外,使热邪转出气分而解;丹参清热凉血,并能活血,以防血与热结,亦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之效。 清营汤 《温病条辨》卷一【组方药物】 犀角9克 生地黄15克 玄参9克 竹叶心3克 麦冬 银花各9克 连翘6克(连心用) 黄连4.5克 丹参6克 清营汤《温病条辨》方。由犀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组成。功用清营透热,养阴活血。主治邪热传营,症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或斑疹隐隐,脉数,舌绛而干。 清营汤 清营汤出自《温病条辨》,由犀角2克生地黄15克元参9克竹叶心3克麦冬9克丹参6克黄连5克银花9克连翘6克组成,水煎服。有清营透热,养阴活血之功。主治邪热传营,身热夜甚,时有谵语,神烦少寐,口渴或反不渴,或斑疹隐隐,脉数,舌绛而干者。温热病而见神昏谵语者是为重症,本方主以清营透热养阴以治其本,且选药精当,疗效可靠,为温热病的常用方剂。 ☚ 竹叶石膏汤 犀角地黄汤 ☛ 清营汤qīngyíngtāng《温病条辨》方。犀角三钱, 生地黄五钱, 玄参三钱, 竹叶心一钱, 麦冬三钱, 丹参二钱, 黄连一钱五分,金银花三钱, 连翘二钱。水煎服。功能清营解毒, 泄热养阴。治温邪传营, 身热烦渴,或反不渴, 时有谵语, 烦躁不眠, 舌绛而干, 脉细数, 或斑疹隐隐。也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等见有上症者。 清营汤 清营汤本方出自《温病条辨》卷一。是吴氏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的理论,总结《临证指南医案》暑门30案及40案等有关处方,化裁制订而成。是清营凉血法的代表方剂。方由犀角三钱,生地五钱,元参三钱,竹叶心一钱,麦冬三钱,丹参二钱,黄连一钱五分,银花三钱,连翘(连心用)二钱组成。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功能清营凉血,透热解毒,养阴活血。主治邪热入营。症见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时有谵语,心烦不眠,或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象细数。 ☚ 寒解汤 清宫汤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