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清营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清营汤

清热剂之一。出自《温病条辨》。犀角10克、生地黄60克、玄参45克、竹叶心15克、麦冬45克、丹参30克、黄连25克、金银花45克、连翘30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煎汤服。马、牛250~400克:猪、羊50~90克。功能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主治邪热初入营分, 证见高热、躁动不安、舌绛而干、脉细数,或见斑疹隐现。方中用犀角(可用水牛角代,一般药量增加10倍)咸寒清解营分之热毒,为主药:热甚则伤阴,用玄参、生地黄、麦冬甘寒清热养阴,为辅药:温邪初入营分,以苦寒之黄连、竹叶心、连翘、金银花清心解毒,并透热于外,使热邪转出气分而解,以免进一步内陷,体现了本方气营两清之法;丹参清热凉血,并能活血散瘀,以防热与血结,为佐药。合而用之,共起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的功用。
本方适用于温热病热邪由气分转入营分之证。脑膜脑炎、中暑以及某些败血症属营分热者,均可酌情应用。

清营汤

《温病条辨》卷一方。犀角三钱,生地黄五钱,玄参、麦门冬、金银花各三钱,丹参、连翘各二钱,黄连一钱五分,竹叶心一钱。水煎,分三次服。功能清营解毒,透热养阴。治温邪传营,身热烦渴,或反不渴,时有谵语,烦躁不眠,舌绛而干,脉细数,或癍疹隐隐;近代也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等见有上症者。方中用犀角咸寒清解营分之热毒,为君药;热甚伤阴,故以玄参、生地、麦冬甘寒清热养阴,共为臣药;佐以苦寒之黄连,清气分未尽之邪,兼能清心除烦,竹叶心清心除烦,导心热下行,从小便出;连翘、金银花清心解毒,并透热于外,使热邪转出气分而解;丹参清热凉血,并能活血,以防血与热结,亦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之效。

清营汤 《温病条辨》卷一

【组方药物】 犀角9克 生地黄15克 玄参9克 竹叶心3克 麦冬 银花各9克 连翘6克(连心用) 黄连4.5克 丹参6克
【制剂用法】 上药9味,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每服200毫升,1日3次。
【主要功效】 清营透邪,养阴活血。
【适应病证】 温病邪热传营,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时有谵语,心烦不寐,或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象细数。今用于乙脑、流脑、败血症等。
【注意事项】 舌苔白滑者,不可与之。
【临床验证】 1.乙型脑炎:以本方(方中犀角改用水牛角代)治疗乙脑高热182例。有效率为80.4%;用真犀角治疗161例,有效率为80.7%,两者相似,无明显差异。又用水牛角治疗其它高热596例,有效率为70%,而犀角治疗组202例,有效率为67.8%。提示本方中犀角可以用水牛角代替,疗效不逊(《中草药通讯》1975,2:43)。2.淋巴肉瘤:以大剂清营汤并倍增活血散瘀之桃仁、红花、赤芍、丹皮、大黄。结果肿结消散殆尽(《山东中医杂志》1988,5:19)。3.斑疹:以本方合导赤散治疗斑丘疹97例。结果治愈93例,好转4例。有效率100%,随访29例,无1例复发(《四川中医》1988,10:32)。4.其他:有报道以本方治疗狐惑病、剥脱性皮炎、药物过敏性皮炎(猩红热样红斑型)均有显著疗效。
【方义分析】 此为清营凉血名方。温病邪热入营,故神昏谵语,邪热伤络,故斑疹隐隐。治宜咸寒以清解营分热毒。故方用犀角清营解毒,为主药;热甚伤阴,故以玄参、生地、麦冬甘寒清热并兼养阴,共为辅药;温邪入营,根据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理论,故加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并透热于外,使邪热转气而解;再配黄连清心解毒;丹参清热凉血,并能活血化瘀,以防热与血结,共为佐药;竹叶心清心经之热,并引诸药入心,以为使药。9药合用,共奏清营解毒,透热养阴,兼可活血之功。但方中犀角价昂,可以水牛角代之。
【实验研究】 据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抗炎、强心、止血、镇静以及增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医方新解》1980,88及《名方药理与临床》1991,130)。
【编者按语】 方中银、翘、丹、竹等用量据笔者经验,当酌情增大。

清营汤

《温病条辨》方。由犀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组成。功用清营透热,养阴活血。主治邪热传营,症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或斑疹隐隐,脉数,舌绛而干。

清营汤

清营汤

出自《温病条辨》,由犀角2克生地黄15克元参9克竹叶心3克麦冬9克丹参6克黄连5克银花9克连翘6克组成,水煎服。有清营透热,养阴活血之功。主治邪热传营,身热夜甚,时有谵语,神烦少寐,口渴或反不渴,或斑疹隐隐,脉数,舌绛而干者。温热病而见神昏谵语者是为重症,本方主以清营透热养阴以治其本,且选药精当,疗效可靠,为温热病的常用方剂。

☚ 竹叶石膏汤   犀角地黄汤 ☛

清营汤qīngyíngtāng

《温病条辨》方。犀角三钱, 生地黄五钱, 玄参三钱, 竹叶心一钱, 麦冬三钱, 丹参二钱, 黄连一钱五分,金银花三钱, 连翘二钱。水煎服。功能清营解毒, 泄热养阴。治温邪传营, 身热烦渴,或反不渴, 时有谵语, 烦躁不眠, 舌绛而干, 脉细数, 或斑疹隐隐。也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等见有上症者。

清营汤

清营汤

本方出自《温病条辨》卷一。是吴氏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的理论,总结《临证指南医案》暑门30案及40案等有关处方,化裁制订而成。是清营凉血法的代表方剂。方由犀角三钱,生地五钱,元参三钱,竹叶心一钱,麦冬三钱,丹参二钱,黄连一钱五分,银花三钱,连翘(连心用)二钱组成。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功能清营凉血,透热解毒,养阴活血。主治邪热入营。症见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时有谵语,心烦不眠,或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象细数。
本方所治证属热入营分,治宜清营凉血之法。方中犀角咸寒,生地甘寒,用以清营凉血。吴琨说:“生犀角能解心热,生地能凉心血。”两味合用,为方中君药。邪热入营,耗伤阴液,故用玄参、麦冬,配合生地以养阴清热,是为臣药。温邪乍入营分,根据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理论,佐以苦寒之黄连及竹叶心、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并透热于外,使热邪转出气分而解。再者,营分之邪,一般是从气分内传,邪初入营,而气分之余热未尽,配伍上述四味,可以兼清气分之余热。否则邪热进一步内陷,则有热入心包或热盛动血之虑。丹参凉血散瘀,既可以加强犀、地清营凉血作用,又可以治疗热与血结而产生的瘀热之证。叶天士谓:“热病用凉药,须佐以活血之品,始不致有冰伏之虞,盖凡大寒大热病后,脉络之中必有推荡不尽之瘀血,若不驱除,新生之血不能流通,元气终不能复”。综观全方,立意比较周到,清养并举,邪正兼顾,凉血而又活血,可解瘀热而无冰伏之虑;清热又能透热,使邪从外解,不致深入传里。方中犀角价格昂贵而药源缺少,可用水牛角或黄牛角代替,每次用30~60克,水煎服。据临床及实验报告,认为疗效相似。若热邪内陷心包,痰热壅闭心窍,见有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配合安宫牛黄丸或万氏牛黄清心丸内服;如热极动风,见有痉厥者,配合紫雪丹或加羚羊角、钩藤等以清热熄风。现临床上对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或其他热性病具有营分见症者,可以应用本方。另外使用本方应注意舌诊,《温病条辨》指出:“舌白滑者,不可与也。”舌质绛而苔白滑,是挟有湿邪之象,本方忌用。否则助湿恋邪,病必不解。汪延珍说:“绛而有滑苔者,则有湿热熏蒸,误用血药滋腻,邪必难解,不可不慎也。”

☚ 寒解汤   清宫汤 ☛
0000394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