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清气化痰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成藥部 > 丸 > 清氣化痰丸 清氣化痰丸 qīngqìhuàtánwán 丸藥。因其有清順氣機,化痰解熱之功,故稱。由栝樓仁、黄芩、陳皮、杏仁、製半夏等組成。主治肺熱咳嗽,痰多粘黄,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伴有感染。參閲明·吳崐《醫方考》。 清气化痰丸❶《医方考》卷二方。瓜蒌仁、黄芩、茯苓、枳实、杏仁、陈皮各一两,胆南星、半夏各一两五钱。为细末,姜汁为丸,每服二至三钱,温开水送下。功能清热化痰,下气止咳。治痰热内结,咳嗽痰黄,稠厚胶黏,甚则气急呕恶,胸膈痞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者。方中胆南星清热化痰,为君药;半夏、瓜蒌化痰降逆,涤痰开胸,且兼润肠通便,为臣;黄芩清肺火,杏仁利肺气,枳实、陈皮行气消痰,茯苓利湿化痰,姜汁化痰和胃,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理气化痰之功,气顺、热清、痰消,则诸症可愈。 清气化痰丸 《古今医鉴》卷四【组方药物】 天南星 半夏 白矾 牙皂(不锉) 生姜各60克 青皮15克(麸炒) 陈皮 枳实(麸炒) 白术各30克 干葛15克 白茯苓 苏子(炒) 莱菔子(炒) 瓜蒌仁各30克 黄连15克 黄芩24克 海粉21克 香附30克 神曲(炒) 炒麦芽各60克 山楂肉30克 清气化痰丸 《医方考》卷二【组方药物】 陈皮(去白) 杏仁(去皮、尖)枳实(麸炒) 黄芩(酒炒) 瓜蒌仁(去油) 茯苓各30克 胆南星 制半夏各45克 清气化痰丸 清气化痰丸出自《医方考》,由瓜蒌仁陈皮黄芩杏仁枳实茯苓各30克胆南星半夏各45克组成。有清热化痰,下气止咳之效。主治痰热内结,咳嗽痰黄,粘稠难咳,胸膈痞满,甚则气急呕恶,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肺热甚者,可加石膏、知母;热结便秘者,可加大黄。西医学称之为感冒、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而痰稠色黄者,均可以本方治之。每服6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亦可按原方用药比例,改为汤剂,水煎服。 ☚ 橘红丸 竹沥化痰丸 ☛ 清气化痰丸qīngqìhuàtánwán❶《丹溪心法附余》引古庵方。半夏(汤洗七次) 二两, 陈皮、茯苓各一两半, 薄荷、荆芥穗各五钱, 黄芩(酒浸炒)、连翘、炒栀子仁、桔梗、炙甘草各一两。姜汁煎水糊丸, 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饭后、临卧各一次。治胸膈痞满, 头目昏眩。 清气化痰丸 清气化痰丸本方录自《医方考》卷二。方由陈皮(去白)、杏仁(去皮尖)、枳实(麸炒)、黄芩(酒炒)、栝蒌仁(去油)、茯苓各一两,胆南星、制半夏各一两半组成。姜汁为丸,每服二至三钱,温开水下。现用法为作汤剂,水煎服。功能清热化痰,顺气止咳。主治痰热内结,咳嗽痰黄,稠厚胶粘,甚则气急呕恶,胸膈痞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者。本方所治证属五志之火,或偏嗜高粱厚味,酿生内热,灼津成痰而致。治当清热化痰,顺气止咳。方中胆星能清热化痰为君药;辅以黄芩、栝蒌仁清热化痰,以助胆星之功为臣药;陈皮、枳实顺气降火;“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又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杏仁宣肺下气,半夏燥湿化痰。诸药合用,使气顺则火降,热清则痰自消,痰消则火无所附,诸证自除。本方为治痰热内结之常用方,以咳嗽痰黄,粘稠难咯为辨证要点。 ☚ 半夏白术天麻汤 礞石滚痰丸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