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清太祖福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清太祖福陵 清太祖福陵清王朝创业之主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559—1626) 的陵墓。努尔哈赤,女真族杰出首领,曾被明廷封为 “龙虎将军”。1616年建立大金(史称后金)政权,即汗位,年号天命。1626年在宁远战役中受伤,死于沈阳城南40里的叆鸡堡(即埃金堡)。死后,“群臣更番舁至沈阳城”,因“未获吉壤”,于是把梓宫暂厝于城内西北角。1629年修建福陵,据《清太宗实录》载: “初,上(皇太极)命诸贝勒大臣敬卜吉壤,建造山陵,奉迁太祖高皇帝梓宫安葬,至是议定卜吉地于沈阳城东二十里浑河北石咀头山,遣官诣东京奉迁孝慈高皇后梓宫,与太祖高皇帝合葬。”清崇德元年 (1636) 定名为福陵,因位于城东,俗称东陵。关外三陵,福陵地势最佳,浑河水奔流于前,天柱山雄峙其后,时有云雾缭绕于殿堂、松柏之间,给人以 “幽冥莫测”之感。陵园占地194800平方米,坐北朝南,四周是矩形神墙,园内建筑依山势分为三部分,排云而上。南神墙正中是大红门,门两侧墙壁上雕嵌着蟠龙琉璃壁。门南是下马坊、石狮、石牌坊、华表等。门内神路两侧黑褐石雕成的驼、马、狮、虎四对石象生整齐排列。再北是石阶,共108级,俗称“一百零八磴”,沿石阶斗折上行,便是大碑楼,重檐歇山式,内竖“大清福陵圣德碑”一座,正面碑文由康熙皇帝亲撰,背面刻有白描观音像。碑亭周围建有省牲亭、齐班房、茶膳房、果房、涤器房等。再向上是陵园的主体建筑方城和宝城。方城为古典城堡式建筑,四角建有角楼。南门为三滴水歇山式隆恩门,黄琉璃瓦顶,周围出廊。北墙正中是明楼,重檐歇山顶,上覆黄琉璃瓦,楼中竖有满汉两种文字的“太祖高皇帝之陵”石碑一座。方城正中为隆恩殿,三楹,单檐歇山式,周围有回廊。座基高5尺,石阶三路,中间雕有盘龙。殿内供奉神主,接受四时祭祀。隆恩殿东西各有配殿五楹,殿后有石柱门,石五供。方城之后是宝城,宝城为月牙形,又称月牙城。“宝顶” (坟头) 在宝城中央,下为地宫,埋葬着努尔哈赤和高皇后。殉葬太祖的有大妃乌拉纳喇氏及二庶妃阿吉根、代因扎。《满州实录》卷8载: “后 (乌拉纳喇氏)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至帝不怿,虽有机智,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为乱阶,预遗言于诸王曰: ‘俟吾终,必令殉之。’ 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迟疑未决。诸王曰:‘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 后遂服礼衣,尽以珠宝饰之,……于十二日辛亥辰时自尽,寿三十七。乃与帝同殓,巳时出宫安厝于沈阳城内西北角。又有二妃阿吉根、代因扎亦殉之。” 以生有三个皇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位比皇后的大妃为殉,实所罕见。史家多认为,这是因诸王内部发生激烈的汗位继嗣之争,所谓 “预留言于诸王”,乃是皇太极等炮制出来的,大妃只不过是汗位争夺的牺牲品。福陵依山修筑,布局严谨,在帝陵中独具特色。 ☚ 清永陵 清太宗昭陵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