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四塔喇嘛塔。清太宗皇太极敕建。分别座落于沈阳城外东、西、南、北,通称东塔、西塔、南塔、北塔。清崇德八年(1643)起工,顺治二年(1645)告竣。同时建造东塔永光寺、西塔延寿寺、南塔广慈寺、北塔法轮寺。四塔形制皆为砖筑白色圆肚实心喇嘛塔。高24米,基台为方形折角须弥座,边长12米,平面呈“亚”字形。束腰较宽,转角处置雕花石柱,柱间饰砖雕立狮、宝盆和火焰珠。束腰上下雕仰覆莲,上下饰缠枝纹和葵花纹,四面皆同。基台之上筑四级重台,上承覆钵式塔身,正面辟壶门式火焰门,内刻梵文咒语。之上为塔刹。刹座方台上置十三天刹身,其上为宝盖,下悬十二铜制风铎,宝盖上为刹顶,由日、月和火焰珠组成,亦铜制。清初修四塔四寺意为同镇慑四方,社稷永存。现除西塔拆除外,余三塔皆存。1984年维修,恢复原貌,辟为景观。翌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