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清以前广西刻书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清以前广西刻书业 清以前广西刻书业广西刻书业,自北宋始发其端。据文献记载,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广南西路漕司刻印了王叔和的《脉经》10卷,是广西最早的一本版刻书。南宋时,不仅帅府桂林刻有《桂林志》、《范文正公尺牍》、《三家婚丧祭礼》,就连较为偏远的壮族居住区的象州、柳州等地,也刻了书,其中有不少是方志。元代历史不长,广西也刻了书,一些刻本的片断抄存件现在还藏在桂林图书馆。明代广西刻书业所刻书籍无论从种类和数量来看,都超过前代,刻印的方志有26种。明景泰刻的《桂林郡志》,是现存的广西最早的一本版刻书。该书开本大方,字体圆润饱满,字迹工整疏朗,镌法古拙,比较集中体现了明代广西刻书业的技艺水平及版刻书的风格。除方志外,明代流传至今的《广西乡试录》、广西府江兵巡道刻《校增救急易方》、广西临桂县署刻《桂胜》、《桂故》,已成为稀见的广西版刻书。清代,广西刻书业的发展,达到繁荣的时期。在桂林的抚署、节署、鹾署、使廨,及其他的府州县署、官办书院等,都刻有不少经史子集。版刻书的质量也有所提高。到了清光绪中期,广西巡抚马丕瑶还在桂林创办了以刻印存发经史子集善本为主的第一个广西官办书局——桂垣书局。此外,省三司和各府州县署刻印的方志为数也不少,至今存目的有116种,存书的有106种。督学等衙署出资交广西各刻坊刻印的《广西闱墨》、《广西试牍》、《广西乡试朱卷》等,也有一定数量。这些版刻书纸质洁白、墨迹清晰,有的还是套色雕版印刷,印有朱黑双色。清代,广西有不少文人学者或其后人,个人出资请刻坊或刻工刻自己或先人的著作,以传之后世或赠送亲朋故友。较为著名的文人学者如陈弘谋、王拯、王鹏运、蒋琦龄、苏宗经、刘名誉等都刻有诗文集或学术著作。壮族文人黎健三、黎君弼的子孙黎士华,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为他刻《素轩诗集》、《素轩词剩》和《自娱诗集》;壮族著名文人郑献甫的学生林肇元,还亲自解囊为老师刻印了《郑小谷全集》。 ☚ 新闻出版类 桂垣书局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