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清代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清代诗

清代诗qingdai shi

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诗歌创作。元明两代,诗歌相对衰落,偏于绮弱、轻浅和复古。清代诗人力图改变诗风,反映现实。他们在技巧上兼学唐宋诗的长处,不断创新,流派迭出,风格多样,创作成就高于元明两代,对古典诗歌有所发展。但由于清代严酷的文字狱及诗人本身的思想局限,清诗未能取得如唐宋那样辉煌的成就。其发展可分四个时期。
清初诗人中影响较大的有遗民诗人和以汉臣仕清的诗人。
遗民诗人生活在汉族人民与清统治者尖锐的民族矛盾中,具有强烈的反清思想,不少人直接参加反清斗争,并写下了不少表现民族大义,富于反抗精神的诗篇。如顾炎武的诗,宗法杜甫,写易代之痛,风骨刚健;王夫之的诗,瑰丽奥衍,寄托颇深。其它如阎尔梅、钱澄之、吴嘉纪、杜濬、归庄的诗,都立意写亡国之恨,人民疾苦,艺术上各有特色。遗民诗人中影响较大的还有傅山、黄宗羲、吕留良、屈大均、陈恭尹等。
仕清的明臣诗人中影响最大的是“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三人中钱谦益成就最高,他兼取前代名家之长,力扫前后七子之弊,诗具华彩,在明末已负盛名。仕清后常有哀思明室,讥刺清朝之作,有人谓其掩饰自己变节之辱。因钱是常熟人,又被称为“虞山诗派”领袖,此派诗人还有冯班、冯舒、钱曾等。吴伟业作诗讲究格律情韵,诗笔“藻思绮合,清丽芊眠”,具有很大感染力,其七言歌行尤具特色,因是太仓人,又被称为“娄东诗派”领袖。龚鼎孳诗作也颇有成就,其影响不及钱吴二家。
康熙、雍正时期最著名的诗人当数“神韵派”领袖王士禛。他的七言近体诗融情入景,最具神韵,艺术上崇尚王维、韦应物而独辟一格,内容多为写山模水,怀古抒情,很有特色。但在反映社会矛盾方面却显得淡漠。著名学者朱彝尊是另一位诗作宏富的诗人,对诗坛的影响不亚于王士禛。同期诗歌成就较大的还有施闰章、宋琬两家,谓之“南施北宋”。施诗以“温柔敦厚”著称,宋诗则以“雄健磊落”见长。这一时期的诗人,还有尤侗,彭逊遹、梁佩兰、吴雯、洪升等人,作诗追求隽永舒畅;另有陈维崧、吴北骞、张笃庆、冯廷櫆等人,诗以典丽豪健制胜。
乾隆时期,由于当时兴起“考据”学风,同时又受程朱理学影响,诗歌创作偏离了现实主义道路,追求拟古和形式主义。对当时诗风发生了重大影响的首先是沈德潜提倡的“格调说”,其作品也具有浓厚的封建卫道气息。同期著名诗人厉鹗,对宋诗颇有钻研,著有《宋诗纪事》,其作五古尤胜。自成一派的郑燮,不满形式主义的诗风,写了不少继承古乐府诗风的好诗。但真正能开创新诗风的是袁枚和赵翼,他们二人与蒋士铨被称为“乾隆三大家”。袁枚受明末公安派影响,提倡写诗直抒“性灵”,反对模拟、考据,反对文字游戏,对“格调说”具有较大的冲击力。其创作别具清新灵巧的风格,但欠缺现实生活内容。赵翼在诗论上也有不少独到见解,其五言古诗很有独特风格,与袁共为“性灵派”诗人。蒋士铨诗作颇具风骨,影响不及袁、赵。此时期在诗坛上较有影响的诗人还有黄景仁,其创作风格与性灵派相近。提倡“肌理”的翁方纲以经史考据、金石勘研入诗,成为所谓“学问诗”。
乾隆后期和嘉庆时期著名的诗人有张问陶,赞成袁枚的“性灵说”,七言律绝皆胜。创作上倾向于“性灵派”的还有舒位、孙原湘和王昙,其诗作各显特色。但在此期“性灵派”影响已趋于微弱,诗歌创作也走向下坡路,直到道光、咸丰年间,内外矛盾爆发,诗歌创作也进入另一新时期。乾嘉诗人中较有成就的还有工于咏史的严遂成;意境清回的姚鼐;诗中出画的黎简;笔势豪放的洪亮吉;词采秀雅的吴锡麒;粗犷雄健的宋湘等。
清诗总集,影响较大的有沈德潜的《清诗别裁集》、王昶的《湖海诗传》、徐世昌的《晚清簃诗汇》。

☚ 八股文   清代文 ☛
清代诗

清代诗

清代诗人不满元诗的绮弱,明诗的复古和狭窄、轻浅的弊病,但借鉴前代,取长补短,在技巧上兼学唐宋诗风格,不断创新,促进了古典诗歌的发展。但由于在当时有些诗人惧怕政治迫害,对社会矛盾的深入观察和揭露不够,又使清诗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未能达到更高的水平。清初诗坛的主流是“遗民诗”。他们写了不少表现民族大义、闪耀战斗光芒的诗篇,主要诗人是闫尔梅、傅山、钱澄之、顾炎武、王夫之等。而以明臣而仕清的著名诗人是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世称“江左三大家”。其诗作力扫前后七子和竟陵派之弊,反对明人的偏激。之后,清代“神韵派”的领袖王士禛左右诗坛数十年。他们的诗神韵悠然,融情入景。这时期的诗人还有尤侗、吴雯、洪昇等人。后来能开创新格局的诗人有袁枚和赵翼,其诗作敢于菲薄崇古、泥古的观念,反对模拟,提倡自写“性灵”,是清代“性灵派”诗的代表人物。

☚ 几社   清代词 ☛
0000368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