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宫廷大戏
清代宫廷内部创作演出的整本大戏。清代乾隆以后,为了满足宫廷演出需要,同时为了挽救昆腔、京腔的衰败趋势,清统治者组织了一批文人,大量编写以京、昆为主要曲种的宫廷大戏。其中有演目连救母故事的《劝善金科》,有演杨家将故事的《昭代箫韶》,有演唐三藏率徒弟赴西天取经故事的《升平宝筏》,有演三国魏、蜀、吴互相攻伐征战故事的《鼎峙春秋》,又有说梁山泊英雄的水浒故事的《忠义璇图》。此外还有《封神天榜》、《楚汉春秋》、《兴唐外史》、《征西异传》等。清代宫廷大戏大多为连台本戏,体制宏大,内容庞杂、只适合在宫中演出。另外这些戏大都为民间流传的诸多剧目连缀而成,思想内容都经统治者裁定,为他们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欣赏价值不高。但它们却为后世保存了一大批戏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