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死一生或者生,或者死。意指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汉代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 “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死一生翟公,名不详,下邳人,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5年)任廷尉(中央司法官)之职。 翟公为人豪爽,喜欢结交天下有识之士。他对门卫说:“有人上门,不论他是贫是富,是贵是贱,来的便是客,都要热情接待。” 因此,家中宾客往来极多,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甚至夜以继日,简直要把大门都给塞住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翟公得罪了皇帝的宠臣,被罢了官。 于是,平时一直上门的常客也不来了;即使要路过翟家门口,也绕道而走,唯恐碰到灾星。过去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如今冷冷清清,大门外面真可以张设捕捉鸟雀的网罗了。 翟公十分难过和不平,但又无可奈何。 后来,翟公官复廷尉之职。昔日的宾客们又都想到翟公家作客。翟公在大门上贴一张纸,上面写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翟公用生死、贫富、贵贱作对比,慨叹人情淡薄、世态炎凉,为的是要使那班崇拜势利的宾客们自己惭愧。 后来,“一死一生”这一成语,用来指有关生死等重大的关键性时刻。 一死一生yī sǐ yī shēnɡ意指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一死一生yīsǐ-yīshēng〔并列〕 指生死等重要的关键时刻。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知己》:“当废兴去就之际,~之间,而后见其大节。” △ 多用于非常时刻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