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清代柳条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清代柳条边

史地著作。杨树森著。1978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6万余字。全书分7章。在实地踏查柳条边建置遗迹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文献资料,详细论述了清代柳条边的修筑原因,建置沿革、作用性质及废弛原因等问题。以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柳条边是清代东北行政区划而非国界。边外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清代柳条边

清代柳条边Qingdai liutiaobian

是一条用柳条篱笆修筑的封禁界线。又名盛京边墙, 柳墙、柳城、条子边。辽河地区和吉林部分地区, 是满族贵族的发祥地。辽河平原的肥田沃土绝大部分是旗地, 不容其他民人染指。为了保护满洲皇室之 “龙兴重地”和独占东北的经济利益, 限制各族人民往来, 清统治者在盛京、宁古塔和内蒙古几个行政区的分界线上修筑了柳条边。柳条边的修筑办法,是先用土堆成宽、高各3尺的土堤, 堤上每隔5尺插柳条3根, 各根柳条间再用绳子连结横条柳枝,即“插柳结绳”。土堤的外侧,再挖掘深壕,以禁行人越渡。柳条边有老边、新边之别。老边又称盛京边墙, 建于辽河流域, 南起凤凰城 (今辽宁凤城) 西南, 北到开原附近的威远堡, 再折而转向西南, 直到山海关与长城相接, 长约1950余华里。是顺治初年到十八年 (1661) 完成的。吉林地区的柳条边修筑时间稍晚, 故称新边, 是从威远堡向东北方向修到法特哈(今吉林市北法特)。康熙年间,由于户口繁生,边内旗地不足, 又扩展柳条边。在柳条边上,初设21个边门(即关卡),展边后改设20个,盘查过往行人, 凡进出边门进行生产的各族居民, 必须持有证明, 从指定的关卡验证进入, 否则就以私入禁地论罪。清统治者修筑柳条边还有一层深意, 企图借此禁止汉人进入满族聚居区,防止满族汉化,保持满洲的“国语骑射”习俗。边内外的皇族围场和人参、貂皮、珍珠等产地均为禁区,不许边民自由出入,私自采捕。但是随着各族人民不断斗争及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封禁界线渐被突破,到乾隆年间,柳条边已形同虚设。清人杨宾著有《柳边纪略》一书,可以参阅。

☚ 绿营兵   永不加赋与地丁合一 ☛
0001076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