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清东北移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清东北移民 清东北移民清入关时,曾把东北的大批人口带入关内,使该地区人口大减,土地荒芜,经济衰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清廷曾陆续抽调八旗官兵回防东北,将许多罪犯流徙东北垦屯,凡此,只不过是小数量的移民。大批移民是关内汉民为生计所迫,纷纷渡渤海,或出山海关,继入东北垦荒。特别是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的贫苦汉人,不顾清廷柳条边禁,大批流向东北地区。此外,还有蒙古人、回人等少数族人民的不断迁入,迫使禁令逐渐松弛后,向东北迁移之民更是势如潮涌,使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垦田面积迅速增加。据统计,从乾隆六年到乾隆四十二年(1741~1777年),东北的汉族人口由三十五万增加到七十八万九千多口(乾隆《盛京通志》卷三五),有大批的荒地被开垦。奉天人口,清顺治十八年 (1661年) 为十七万六千多人,到同治元年 (1862年) 增至三百一十一万多人口 (赵文林等《中国人口史》)。除奉天外,吉林、黑龙江的人口也是大幅度上升,垦田面积也迅速增加。如奉天旗地,顺治年间为四十六万垧,康熙中叶增至一百一十六万垧,雍正时增至二百三十六万垧,乾隆中叶又增至二百八十九万垧 (参见戴逸主编《简明清史》下册)。随着东北移民的不断增多,使东北地区得到新的开发。 ☚ 柳条边 清沿海移民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