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淘金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淘金记

淘金记

长篇小说。沙汀著。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3年出版。小说以抗战时四川农村为背景,描写四川农村北斗镇上帮会头子林幺长子和没落乡绅白酱丹开发筲箕背金矿的故事。筲箕背的金矿水山冈是地主何寡妇的坟地,她为了保住何家“风水”,拒不给人开采。林幺长子和白酱丹为牟取暴利,便以“赈济灾民”“开发资源”为名,用种种手段从寡妇手中争夺这块山冈的开采权,并且彼此间展开了明争暗斗。后白酱丹终于勾结了地方政权,排斥了竞争对手,压服了何寡妇,强挖了她的祖坟。但这时粮价飞涨,合作人的欲望又从金矿转到了搞囤粮的买卖。作品围绕着开发金矿的事件,揭露恶棍、流氓和地方基层政权的统治者借抗战以营私的丑恶面目,体现了严肃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艺术风格上,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文笔含蓄深沉,语言精练,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

☚ 金锁记   霜叶红似二月花 ☛
淘金记

淘金记

长篇小说。沙汀著。1943年5月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1946年6月沪1版。

☚ 第五号情报员   霜叶红似二月花 ☛

淘金记

淘金记

长篇小说。沙汀著。初名《烧箕背》和《北斗镇》。前者原载于1941年《文艺阵地》(半月刊)第7卷第2、3期;后者原载于1942年《文学创作》第1卷第5期。1943年5月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单行本时定为现名。此作品与作者的《还乡记》、《困兽记》合称“三记”。小说的背景是抗战开始后四川一个叫北斗镇的金矿区。地方绅商流氓恶棍白酱丹、林幺长子、彭尊三等争夺何寡母家的祖坟烧箕背地下的金矿开采权,何寡母出于迷信予以反对。白酱丹等利诱、强开不成,便借政府的“生产” “救国”的法令和反迷信的旗号,向当地政府提出诉讼,终于取得了开采权。但因粮价飞涨,开金矿无暴利可图,白酱丹等便转而去搞粮食投机。作品对特定环境下的社会生活开掘比较深刻,不仅揭露了地方绅商流氓恶棍假借大义发国难财的丑恶嘴脸,地方势力之间的弱肉强食、相互吞并的状况,而且揭示了国民党政府所发布的“生产”、“救国”等法令的欺骗性,暴露了政府与地方封建势力狼狈为奸掠取民财的行径。作品采用了现实主义手法,乡土气息浓厚。这是沙汀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象X光似的照出了我们皮肉底下的牛鬼蛇神”(卡之琳《沙汀的〈淘金记〉》),“它充分显示出作者生活积累的丰富和艺术技巧的圆熟”(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

☚ 一个人的烦恼   腐蚀 ☛

《淘金记》

 长篇小说。沙汀著。写于1941至1942年间。作品围绕四川内地北斗镇开发烧箕背金矿的事件,描写土豪劣绅间的一场争斗,暴露了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阶层的腐朽与黑暗。地主何寡母一心保住自家坟山的“风水”,不准开发金矿;哥老会头目林么长子与地痞白酱丹则拼命争夺金矿的开采权。正当白酱丹联络联保主任龙哥,依仗国民党中央政府法令迫使何寡母就范之际,却因市面上粮价飞涨,合伙者转而去搞囤粮,开矿之举终告落空。作者以客观冷静的描叙,让人们各用自身的言语行动完成其性格塑造。而四川方言的成功运用与风土人情的精细描绘,亦为作品增添了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淘金记

长篇小说。沙汀著。1943年出版。以20世纪30至40年代四川乡镇为背景,以开采金矿的事件为线索,勾划了一幅地主豪绅尔虞我诈的群丑图。显示了作者善于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塑造人物性格,在冷静的描写中揭示复杂现实关系的特点。在其著名的“三记”(另为《困兽记》、《还乡记》)中成就最高。

《淘金记》tao jin ji

Records of Finding Gold→沙汀 (Sha Ting)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