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涝渍灾害防治生态措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涝渍灾害防治生态措施 涝渍灾害防治生态措施运用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原理防治雨后农田积水和农作物根系活动层水分过多等涝渍灾害的生态技术措施。涝渍包含涝和渍两部分,涝是雨后农田积水,超过农作物耐淹能力而形成,而渍主要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导致土壤水分经常处于饱水状态,农作物根系活动层水分过多,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而形成渍灾。涝和渍灾害在多数地区是共存的,有时难以截然分开,统称为涝渍灾害。涝渍灾害的形成与地形、地貌、排水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可划分为平原坡地、平原洼地、水网圩区、山区谷地、沼泽地等几种类型。涝渍灾害防治的生态措施最早可以追溯到潜育化水稻土和渍害低产田的改良利用上,在于促使易涝溃害地环境平衡失调逆转,措施是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土壤的通透性,降低土壤中的还原物质含量,促进潜在养分的释放,达到此目的的有效途径是开排水沟; 在土质黏重的低渍地区,一般采用明沟和暗管相结合的办法。另一个有效的途径是采取生物措施,包括水旱轮作及引进耐渍作物品种等,比如冬季作物、油菜、蚕豆、大小麦及蔬菜的轮作等。 ☚ 干旱灾害防治生态措施 生态防洪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