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消瘰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消瘰丸

❶《医学心悟》卷四方。又名消疬丸。玄参、煅牡蛎、贝母各四两。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日二次。功能清热化痰,软坚散结。治瘰疬,痰核,症见咽干、舌红、脉弦滑者。方中以贝母化痰散结,牡蛎软坚散结,玄参滋阴降火,三药均能散结消肿,药性均属寒凉,合用可使热清痰化,瘰疬自消。
❷《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煅牡蛎300g,生黄芪120g,玄参90g,三棱、莪术、龙胆草、浙贝母各60g,血竭、乳香、没药各30g。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9g,用海带15g,洗净切丝,煎汤送下,日2次。功能活血化瘀,清痰散结。治瘰疬。

消瘰丸 《医学心悟》卷四

【组方药物】 元参(蒸) 牡蛎(煅,醋研) 贝母(去心,蒸)各120克
【制剂用法】 上药3味,共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开水下,日2服。
【主要功效】 清热滋阴,化痰散结。
【适应病证】 肝肾阴亏所致的瘰疬。
【临床验证】 1.淋巴结核:以本方加生地、瓜蒌皮、太子参治疗颈淋巴结核26例,颌下淋巴结核3例,股淋巴结核1例,共30例。结果:治愈20例,总有效率93.44%(《江苏中医杂志》1987,2:16)。2.甲状腺功能亢进:以本方加代赭、夏枯草、毛柴胡、甘草,治疗甲亢数例。获满意效果(《福建中医药》1983,2:57)。
【方义分析】 此为临床常用方。主治瘰疬,是肝肾阴亏,肝火郁结,灼津为痰而成。故方用玄参清热滋阴,凉血散结;牡蛎软坚散结;贝母清热化痰。三药合用,可使阴复热散,痰化结散,使瘰疬渐消。今临床亦用于痰核,瘿瘤属痰火结聚者。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消疬丸”(《疡医大全》卷十八)。


消瘰丸 《衷中参西录》上册

【组方药物】 牡蛎300克(煅) 生黄芪120克三棱 莪术各60克 朱血竭 生明乳香 没药各30克 龙胆草 玄参 浙贝母各60克
【制剂用法】 上药10味,共为细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9克,用海带15克,洗净切丝,煎汤送下,日再服。
【主要功效】 化痰软坚,清肝活血。
【适应病证】 肝胆郁火与痰涎凝结而成之瘰疬。
【方义分析】 此为张锡纯氏经验方。方中重用牡蛎、海带以消痰软坚,为治瘰疬之主药。恐脾胃弱者,久服有碍,故用黄芪、三棱、莪术以开胃健脾,使脾胃强壮,自能运化药力,以达病所。且此证之根在于肝胆,而三棱、莪术善理肝胆之郁。此证之既成,坚如铁石,三棱、莪术善开至坚之结。又佐以血竭、乳香、没药,以通气活血,使气血毫无滞碍,瘰疬自易消散也。而犹恐少阳之火炽盛,加胆草直入肝胆以泻之;玄参、贝母清肃肺金以镇之。总观此方,实即《医学心悟》消瘰丸改进加味而成。

消瘰丸xiāoluǒwán

❶《医学心悟》方。玄参、煅牡蛎、贝母各四两。蜜丸, 每服三钱, 日两次。治瘰疬。
❷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煅牡蛎310 克, 黄芪125 克, 三棱、莪术各60 克, 血竭、乳香、没药各30克, 龙胆草60 克, 玄参90 克, 贝母60 克。蜜丸, 每服9 克, 海带15 克, 煎汤送服。治瘰疬。

消瘰丸

消瘰丸

本方出自《医学心悟》卷四。又名消疬丸。方由玄参(蒸)、牡蛎(煅,醋研)、贝母(去心,蒸)各四两组成。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开水送下,日二服。功能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主治瘰疬,痰核,咽干,舌红,脉弦滑者。本方所治证属肝肾阴亏,肝火郁结,灼津为痰,痰火凝聚而成瘰疬。治当清热消痰,软坚散结,兼顾肝肾之阴,清降虚火。方中以玄参益阴除热,凉血散结;牡蛎软坚散结,贝母清热消痰。三药合用,可使火平热清,痰化结消,则瘰疬自除。本方主治瘰疬、痰核、瘿瘤属痰火结聚者。现临床上对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炎及急性单纯性淋巴结炎而舌红、脉细弦数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方中牡蛎生用尤好。

☚ 昆布散   内消瘰疬丸 ☛
000041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