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词 | 浸铜法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浸铜法 浸铜法即“胆水浸铜法”。又称“胆铜法”,宋代发明的水法冶金技术。把铁放在胆水(硫酸铜溶液)中经置换反应即得沉积之单质铜,再入炉冶炼。《宋史·食货志》: “浸铜之法, 以生铁锻成薄片,排置胆水槽中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所薄,上生赤煤,取括铁煤入炉,三炼成铜。大率用铁二斤四两,得铜一斤。”名为“胆铜”。此即“沟槽法”。《梦溪笔谈》云: “熬胆矾铁釜, 久之亦化为铜”, 此“煎熬法”。宋时有十多处用此法产铜, 以韶州岭水(今广东曲江)、信州铅山(今属江西)、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三场最为著名, 年产一百余万斤, 占当时总产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 火铳 冷锻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