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海陆变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海陆变迁 王远字方平,东海[治今山东剡城县北]人也。举孝廉,除郎中,稍加至中散大夫,博学五经,尤明天文、图谶、河洛之要……麻姑自说:“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昔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往复扬尘也。” 晋·葛洪《神仙传》卷二《王远》 【评】葛洪所用“沧海桑田”表达海陆变迁的地质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沈(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 《晋书·杜预传》 【评】西晋初年的杜预(222—284)已具有了海陆变迁的思想。 郭景纯过江,居于暨阳[治今江苏江阴县东南长寿镇南]墓去水不满百步,时人以为近水,景纯曰:将当为陆!今沙涨,去墓数十里,皆为桑田。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五《术解第二一》 【评】郭景纯即郭璞。他已认识到沧海可变成桑田。 东北有石崇观,高石中犹有螺蚌壳,或以为桑田所变……刻金石而志之,时则六年(771年)夏四月也。 唐·颜真卿《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颜鲁公文集》卷十三) 【评】颜氏发现化石是海陆变迁的证据,把海陆变迁的认识提高了一步而具有科学性了。 海陆变迁地球海陆环境变迁的重要内容。海进和海退的现象,仅在古生代(距今5.7亿年~2.45亿年)就发生过13次。典型的海陆变迁,在中国历史时期,常有发生。例如,自北宋末年至今,约800余年中,黄河泥沙在苏北和渤海分别形成的陆地达1.5万km2以上。其中于1855年以前在苏北形成的滨海平原面积约1万km2。1855年以后至今黄河在渤海形成的新三角洲面积约500km2以上。长江、珠江河口处所形成的三角洲面积,分别为长江三角洲的3万km2,珠江三角洲约1.76万km2。但形成的时间要长得多,如现今的长江三角洲的形成,约起始于6000年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