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海浮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金石部 > 石 > 浮石 > 海浮石 海浮石 hǎifúshí 亦稱“浮海石”、“浮水石”。即浮石。首見於金·張從正《儒門事親》。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三·浮石》 :“〔附方〕疳瘡不愈:海浮石燒紅醋淬數次二兩,金銀花一兩,爲末。每服二錢半,水煎服。”清·黄元御《玉楸藥解·金石部·浮海》:“味鹹,氣平,入手太陰肺、足厥陰肝經。”清·汪紱《醫林纂要探源·浮水石》:“鹹寒,水中浮沫所結,故不沉。以出海中者佳。” 海浮石 海浮石药名。出《本草从新》。又名海石、浮海石。为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形成的多孔状石块或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Costazia aculeata Canuet Bassler、瘤苔虫C. Costazii Audouin等的骨骼。前者产广东、福建、山东、辽宁等地,药材称为浮石;后者产浙江、福建、广东,药材称为石花。咸,寒。入肺经。清肺化痰,软坚,散结。治肺热喘咳,咯血,瘰疬,瘿瘤,石淋,疝气。煎服: 9~15g。浮石含铝、钾、钠的硅酸盐。脊突苔虫骨骼主含碳酸钙,杂有少量的镁、铁及酸不溶性物质。 海浮石hǎifúshí中药名。出《本草从新》。别名浮石、浮海石。为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形成的多孔状石块, 或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瘤苔虫等的骨骼。前者产于广东、福建、山东、辽宁等地, 药材称为浮石; 后者产于浙江、福建、广东, 药材称为石花。咸, 寒。入肺、肾经。清肺化痰, 软坚通淋。治肺热喘咳、咯血、瘰疬、尿路结石,煎服: 9 ~15 克。浮石主含氧化硅, 另含铝、钾、钠、氯、镁等。 海浮石 海浮石海浮石,又名海石、浮水石、浮海石。始载于《本草拾遗》,原名水花。为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形成的多孔状石块,称为浮石。或为孢孔科动物脊突苔虫 Costaziaaculeata Canu et Bassler、瘤苔虫C.costazii Audouin的骨骼,称为石花。浮石四季均可采收,以夏季为多,通常由海中捞出晒干。石花夏、秋两季自海中捞出,用清水洗去盐质及泥沙,晒干。 ☚ 醉鱼草 海蛤壳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