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池塘养殖
在沿海河口、港湾构筑的鱼池中进行集约式的养殖方式。与传统的港养或鱼塭养殖不同,前者采用人工苗与投饵养殖方式,称为精养; 后者依靠自然纳苗、不投饵养成,称为粗养。海水池塘养殖的场址多选建在饵料生物种类丰富的半咸水水域。因养殖种类、采用的养殖方式以及养殖者的经济状况而异,一般养殖池塘多在河道入海口两侧及海滨选址,结合自然条件挖、堵筑成或利用废盐田改建。养殖池规格视养殖场规模而定,一般不到一公顷,大者十公顷,按 “非” 字形排列,设总进、排水闸与相应水渠。
海水池塘的养殖方法包括:
❶清池除害。使用前或在养成收获后,排干池内积水,清除池底的淤泥污物,翻耕晾晒。翌年春季先进水冲刷池底。再用药物清池,杀灭有害生物。腐殖质多的池底可撒适量石灰,以中和酸性,沙池要补充新沙。
❷施肥繁殖饵料生物。在放苗前20-30天进水,施以有机肥或化肥,促进浮游生物和底栖饵料生物的繁殖。如池水中天然饵料生物种和数量不能满足需要时,可接种移植适于稚幼期鱼虾摄食的饵料生物,如蜾赢蜚、沙蚕、卤虫等。并根据水质肥瘠情况及时追加肥料。施肥量应掌握少量勤施的原则,使池水保持黄绿色或浅褐绿色。
❸放养苗种。根据养殖池塘条件、换水条件、饵料供应情况和养殖技术水平,确定养成规格和计划产量。并按照计划产量、规格和预计养殖对象的成活率,确定单位水体合理放养苗种数量。苗种规格务求大小一致,对有互相蚕食习性的种类尤应注意。
❹饲养管理。主要是为养殖对象创造利于成长的条件。在饲养过程中要及时更换与添加新海水,改善水环境; 并结合养殖对象的个体大小与摄食习性,按时投喂相应的饵料;注意防病除害。
❺养成收获。按照养殖对象的商品规格要求和养殖对象的生长规律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情况,确定养殖对象的收获时间。对虾的养成规格要求体长达12厘米以上,一般养殖五个月左右至天气转凉季节,即可达到商品规格。鱼类生长周期较长,通常养两年可达商品规格。当年达不到商品规格而又不能适应当地冬季低水温的养殖种类,须采取就地防寒措施或移至室内越冬,待翌年养成商品规格时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