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海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海桐

 海桐……叶如手大,作三花尖,皮若梓,白皮而坚韧。
 

宋·苏颂《图经本草》(引自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一三)


 海桐皮……似桐皮黄白色。
 

《海药本草》(引自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一三)


 【评】这是迄今为止所见的描述海桐植物形态特征之最早文献。有学者根据上述文献所描述的海桐形态特征,认为它与现今海桐花科之海桐[Pittosporum tobira (Thunb.) Ait.]毫无共同处,它们全然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因此对后者中文命名也提出疑问。

海桐mock orange

Pittosporum tobira,别名海桐花、七里香、山攀花。海桐科海桐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染色体数2n=24。高达2~6m,树冠球形。单叶互生,有时枝顶常为轮生,革质,倒卵形,长5~12cm。顶生伞房花序,花白色或淡黄绿色,径约1cm,具香气,花期5月。蒴果近球形,9~10月果熟。种子鲜红色。品种有银边海桐(cv.Variegatum),叶缘具白斑。产中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等地,朝鲜半岛、日本也有分布。喜光,略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和肥沃湿润土壤;有一定抗寒、抗旱能力,耐轻微盐碱,能抗风防潮。萌芽力强,耐修剪。播种繁殖为主,也可扦插繁殖。移植应带土球。如欲培养海桐球,应自幼截干,促发侧枝,随时注意整形修剪。惟易遭介壳虫为害,应注意防治。华北各地盆栽,冬季应置0℃以上室内。树冠球形,枝叶繁茂,叶色浓绿而有光泽,经冬不凋。花洁白芳香,秋果开裂种子鲜红。通常作基础种植及绿篱材料,或孤植、丛植、列植于草地边缘,也可修剪成圆球形,植于花坛、树坛、假山石旁;因能抗风防潮,为南方海岸防风潮树种之一;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较强的抗性,为工矿区优良园林绿化树种之一。


同属可栽培观赏的树种还有:光叶海桐(P.glabratum),常绿灌木,叶窄矩圆形至倒披针形,花苍黄色,果椭圆形,产中国广东、广西、海南、贵州、湖南等地。崖花海桐(P.illicioides),别名海金子。常绿灌木,叶倒卵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果近圆球形。产中国福建、台湾、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四川、甘肃等地,日本也有。台湾海桐(P.pentan-drum var.hainanense),灌木或小乔木。小枝褐色有毛,叶倒卵形或矩圆状倒卵形,长达9cm。花小,淡黄色,芳香,呈顶生圆锥花序。蒴果扁球形。产中国台湾、广东、海南等地,菲律宾、越南也有分布。

海桐

双子叶植物。海桐科小乔木或灌木,常绿。高6m,树冠浓密。叶互生,常集生顶端,倒卵形,长4~9cm,宽1.5~4cm,先端圆或微凹,基部窄楔形。花序伞形,花白色,芳香,后变黄色。果球形,径1~1.2cm,3裂,果皮木质,厚约1.5mm。种子多数。花期5~6月,果期9~10月。花瓣5。柱头2~5裂,蒴果2~5瓣裂。种子具红色黏质假种皮。世界约300种,分布亚洲西部至大洋洲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产40余种。普遍用作绿篱、庭院观赏树和行道树的下木。北方作温室盆栽。常见应用的有海桐又称七里香、垂青树,产长江以南各省,可修剪作球形、圆锥形等观赏。崖花海桐又称海金子。小乔木,产长江以南,观赏,茎皮造纸。棱果海桐,小乔木,产湖北至西南山林中,园林绿化,根皮治哮喘。台琼海桐又称台湾海桐花,产中国台湾、海南及越南,圆锥花序,果扁球形,供观赏。供观赏还有皱叶海桐、光叶海桐等种。

海桐hǎi tóng

《本草纲目》木部第35卷海桐(3)。药名。参见“海桐皮”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