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粗榧海南粗榧别称红壳树、三尖杉、石榴松,是裸子植物里一种具有杀 (抑)菌抗癌的常绿乔木。树体高约10—20米,砍伐后多呈灌木状,树皮红褐色,进入老年,树皮常裂成条状脱落,而内皮呈暗褐色,且带用松脂味。叶条状披针形,背面有两条显著白色气孔带; 花雌雄异株; 果椭圆形,比枣稍大,10月成熟后呈紫红色,种子核果状卵圆形。 海南粗榧为海南特产的野生珍贵植物,主要分布于五指山、尖峰岭、坝王岭、吊罗山、黎母山等地。性喜高山、深山幽谷的山阴山地,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阔叶混交林中,树体不算高,树形也不“出众”,只是由于分枝多,其小枝生成三叉形,叶子似杉,质柔软而不刺手,树姿雅趣,加上它们三、五成群聚生于海拔600—1000米的山脊、山谷、溪边热带杂木林丛中,故有“三尖杉”和“水杉木”誉称。因其自然生长缓慢,苍翠常绿,果色紫红,树龄长,堪与松柏比寿长。 海南粗榧浑身是宝。树干坚韧,纹理细密、均匀,早、晚材强度一致,材质较轻软,材色清淡调和,油漆性能好,是高级用材,可作建筑、天花板、器材、家具和雕刻工艺品的上乘材料。树冠浓绿翠蓝,生趣盎然,是庭园胜迹的观赏树种。籽仁含油率28—32%,可食用,供制油漆、蜡烛,还是制硬化油、肥皂、鞋油等原料。用来制药,可以润肺止咳、消积。特别是从它的茎、根、叶、种子中提取抗血癌的新药物——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用以治疗急 (慢) 性血癌 (粒细胞白血病) 及恶性淋巴肉瘤,均有良效。经测定,2500公斤海南粗榧木材,可提炼出1克“三尖杉酯碱”,在国际市场上价值2000美元。因此,属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树种,已载入 《红皮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