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海上油田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海上油田 海上油田Haishang youtian在我国可供油、气勘探的海域中,先后已发现6—7个大型含油沉积盆地,它们是:渤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珠江口盆地、莺歌海盆地、北部湾盆地以及台湾南浅滩盆地。估计石油地质储量为40—100亿吨,比欧洲北海油田储量大得多,被人称为“第二波斯湾”。对我国四大边海的可采石油远景储量的估测各国专家有所不同。如渤海一般估计油储为10亿吨,美国估计是7.84亿吨,日本估计为7.53亿吨。南黄海石油地质储量为2.9亿吨。东海为50—60亿吨。南海为65亿吨,其中珠江口盆地为44亿吨、北部湾为6亿吨,莺歌海为15亿吨。但也有人认为南海油气资源总储量可达600多亿吨,其中位于中国海域范围内的油气储量约有400亿吨。渤海含油气盆地,面积达8万平方公里,目前已发现11个油气田,它们皆为陆地上油气田大港、胜利、辽河等油田向渤海海底的延伸部分。现在已先后打出一批高产油气井。1980年以来,中法、中日联合在渤海中部、西部、南部海域进行勘探开发。在中日合作勘探区域,共打井12口,口口都有油气显示,其中有两口井获日产千吨以上油流;在辽东湾海面,目前已发现一个储量达1.4亿吨的大型油田,一个预测年产5亿立方米天然气和约10万吨凝析石油的油气田。南黄海盆地是苏北油气田向黄海底的延伸部分,与陆地共同构成“苏北—南黄海盆地”。海底部分面积为8.7万平方公里。盆地内已发现40多个可能储油气构造,生油岩层厚度达5 000米,并且存在着成熟的生油层。东海盆地面积46万平方公里,含油气构造成群成带。盆地沉积岩厚度远远超过10 000米,是我国已发现的含油气海底盆地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在世界上也可与油气储量丰富的北海盆地媲美。目前已发现有利的四个储油构造带和两个含气构造,如著名的“浙东长垣构造带”及“平湖油气田”等。1981年在上海东南460公里的东海龙井构造上,打成第一口探井就获得了多层油沙和高压工业油气流。南海三个含油气盆地,近年来共打探井20多口,其中一半以上都打出了工业油气流。北部湾含油盆地,中法合作在5个含油构造上共打了14口探井。其中“涠10—3”构造打的四口井均获得高产油流。内有两口井日产千吨。成为南海海域开发的第一个油田。这个油田位于涠洲岛西南约50公里海面上,水深约40米。1986年投产,所产之油已打入国际市场。南海的第二大含油气盆地是莺歌海,含油面积为9万平方公里,盆地存在着巨厚的第三系含油地层,1982年后,中美合作打探井6口,其中两口喷出天然气流,日产分别为120万和180万立方米,成为中国近海第一座大型气田。天然气年产量可达32.5亿立方米,高峰期达50亿立方米。这个数字接近中国目前天然气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中外专家估计,此盆地天然气储量可达1 000亿立方米,它远远超过目前我国发现的任何一个气田的储量。南海第三个盆地珠江口含油盆地,其海域面积为17.5万平方公里。南海东部石油公司,1983年以来在此发现16个含油气构造,其中包括石油地质储量为亿吨级的大油田“流花—1油田”及“惠州21—1油田”、“西江24—3油田”、“陆丰13—1油田”等。新发现的“惠州26—2油田”是构造简单、油层厚度大、储量物性和原油性好的高产油质油田,单井日产量为我国砂岩油井日产量之冠。此外,在南沙群岛散布的陆架和陆坡上,也有大面积的、相当厚的中生代沉积岩层,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现已划出8个中型沉积盆地,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近来通过对面积18万平方公里的曾母暗沙盆地进行系统的测网状调查发现,这一盆地沉积层平均厚度达4.7公里,最大厚度8.5公里以上,表明油气资源远景储量十分丰富。有人估算,这里石油潜储量为40—50亿吨,气可达100多亿立方米。为了开发海洋油气资源,1989年,我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正式宣布将陆续建设10个油气田,见下表:
☚ 中原油田 四川气田 ☛ 海上油田offshore oil field 海上油田offshore field 海上油田offshore oilfield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