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浙贝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浙贝母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润肺化痰止咳药。出《药性论》。见《司牧安骥集》。又名象贝母、大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 Fritillariathunbergii Miq.的鳞茎。5~6月采挖,洗净泥土, 大小分开, 大者摘去心芽, 分作两片, 呈元宝状, 称元宝贝, 小者称珠贝。擦去外皮, 清水稍浸, 润透后切厚片。晒干生用。主产浙江、安徽等地。苦, 寒。入肺、胃经。功能清热散结, 化痰止咳。主治: ❶肺热咳喘, 与杏仁、知母、桔梗、黄芩、桑白皮等配伍, 如二母冬花散。 浙贝母药名。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又名象贝母、大贝母、元宝贝。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的鳞茎。主产浙江。苦,寒。入肺、胃、心经。清热化痰,散结解毒。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痰多,肺脓疡,消化道溃疡,心胸郁闷,瘰疬,瘿瘤,痈疖肿毒。煎服:4.5~9g。反川乌头、草乌头。本品含浙贝母碱、去氢浙贝母碱和微量的贝母丁碱、贝母芬碱、贝母辛碱、贝母替定碱,以及浙贝母碱苷等。还含苦鬼臼毒素、对映贝壳松二醇等二萜化合物及消旋十八碳二烯等脂肪酸。浙贝母碱及去氢浙贝母碱对小鼠有镇咳作用。浙贝母碱低浓度时对猫、兔支气管平滑肌有扩张作用,高浓度则收缩,并能兴奋家兔、大鼠子宫;可使蛙心率减慢,并使房室传导完全阻断,对麻醉猫有降压作用。对犬、猫、兔均有扩瞳作用,又能抑制犬的唾液分泌。浙贝母碱苷比浙贝母碱有较强的降压作用。去氢浙贝母碱对猫及兔的毒性较高。 浙贝母thunberg fritillaryFritillaria thunbergiiMiq.,统称贝母。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草地。分布于浙江、江苏等省;日本也有分布。株高30~90 cm。地下具鳞茎,由2~3枚肉质鳞片组成。叶线状披针形,下部叶对生,较宽;上部叶常轮生,较狭且顶端呈卷须状。花数朵组成总状花序,稀单生,花冠呈钟状,淡黄绿色,下垂。蒴果。种子多数,种子边缘具翅。花果期4~5月,春生夏萎。通常用鳞茎繁殖,如用种子繁殖,在种子成熟后须立即下种。鳞茎含贝母素,入药,性寒、味苦,为镇咳、祛痰良药。 浙贝母zhèbèimǔ中药名。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别名象贝母、大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的鳞茎。主产于浙江。苦, 寒。入肺、胃、心经。清热化痰, 散结解毒。治风热咳嗽, 咽喉肿痛, 肺热咳嗽, 痰多, 肺脓疡, 胃、十二指肠溃疡, 瘰疬瘿瘤, 痈疖肿毒。煎服: 4. 5 ~9 克。反川乌、草乌。本品含浙贝母碱、去氢浙贝母碱、浙贝母碱苷等。浙贝母碱及去氢浙贝母碱对小鼠有镇咳作用。浙贝母碱低浓度时对猫、兔支气管平滑肌有扩张作用。 浙贝母 浙贝母浙贝母,又名浙贝、象贝母。始载于《本草正》,原名土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Miq.的鳞茎。初夏植株枯萎后,挖掘地下鳞茎,洗净,按大小分级,3.5cm以上者,将鳞片掰开,挖除心芽,加工成元宝贝,习称“大贝”,挖出的心芽,加工成贝心;3.5cm以下者,不去心芽,加工品习称“珠贝”。加工时将贝母置木桶内,来回撞至浆汁渗出时,拌以贝壳灰粉(50kg浙贝母加1.5~2kg)或熟石灰,吸去浆汁,晒干或烘干。 ☚ 川贝母 桔梗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