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浑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浑脱hún tuō舞曲名。李白《草书歌行》: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浑脱hún tuō舞曲名。李白《草书歌行》:“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浑脱(一) 舞曲名。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三三《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按唐张鷟《朝野佥载》记赵公长孙无忌以鸟羊毛为浑脱毡帽,人多效之,目其帽谓之赵公浑脱,因演以为舞。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舟船部 > 渡船 > 渾脱 渾脱 húntuō 渡水之皮筏。《神機制敵太白陰經·濟水具》:“浮囊以渾脱羊皮,吹氣令滿,緊縛其空,縛於脅下,可以渡也。”宋·蘇轍《請户部復三司諸案劄子》:“訪聞河北道頃歲爲羊渾脱,動以千計。渾脱之用,必軍行乏水,過渡無船,然後須之。”《續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四年》:“其濟渡之備,軍中自有過索、渾脱之類。”《元史·石抹按只傳》:“叙州守將横截江津,軍不得渡,按只聚軍中牛皮,作渾脱及皮船,乘之與戰。”明·李開先《塞上曲》:“不用輕帆並短棹,渾脱飛渡只須臾。” 筏子 筏子筏(木筏;竹筏) 槎(浮槎) 桴(桴筏;桴槎;木桴) 柎 栰 排(排筏;木排) 楂 泭(泭筏;乘~) 露桁 枋箄 ☚ 小船 船的各部 ☛ 不是人为的 不是人为的自然 另见:自然界 ☚ 自然的 结构1 ☛ 浑脱西夏带有地方特色的水上交通工具。先剥牛、羊皮,制成袋子,充气成“浮筒”,再以多只“浮筒”连结成筏。它轻巧坚固,浮而不沉。西夏大河不少,水急滩险,难以行舟,故为水上交通利器,在西夏军队装备中占有一席地位。清人李开先有《塞上曲》赞曰:“不用轻帆并短棹,浑脱飞渡只须臾”。至今我国西北地区仍然使用。 浑脱 浑脱❶牛皮革囊。明叶子奇《草木子》说:“北人杀小牛,自背上开一孔,逐旋取去内头骨肉,外皮皆完,鞣软以盛乳酪酒湩,谓之‘浑脱’。” ☚ 敦煌壁画中的船 (八)造纸与印刷 ☛ 浑脱 浑脱唐代舞蹈。源于西域少数民族舞蹈,属于健舞。浑脱为胡语,意为囊状中空之物。《资治通鉴·中宗纪》胡三省注云:“长孙无忌以乌羊毛为浑脱毡帽,人多效之,谓赵公浑脱。”“浑脱是唐代诸舞中之基本舞,每与他舞结合为伎” (任半塘《唐戏弄》)。配合剑器为剑器浑脱,配合苏莫遮为西域少数民族的夷歌伎舞,在百尺高竿上表演称踏浑脱。另外,还有羊头浑脱、玉兔浑脱、醉浑脱、轮鼓浑脱等等。剑器浑脱舞队表演战阵交锋,舞者手持兵器、旗帜、火把,鼓声、吼声齐鸣,十分壮观。 ☚ 柘枝舞 苏莫遮 ☛ 浑脱 浑脱❶牛皮革囊。明叶子奇《草木子》说:“北人杀小牛,自背上开一孔,逐旋取去内头骨肉,外皮皆完,鞣软以盛乳酪酒湩,谓之‘浑脱’。” ☚ 敦煌壁画中的船 (八)造纸与印刷 ☛ 浑脱 浑脱唐代舞蹈。源于西域少数民族舞蹈,属于健舞。浑脱为胡语,意为囊状中空之物。《资治通鉴·中宗纪》胡三省注云:“长孙无忌以乌羊毛为浑脱毡帽,人多效之,谓赵公浑脱。”“浑脱是唐代诸舞中之基本舞,每与他舞结合为伎” (任半塘《唐戏弄》)。配合剑器为剑器浑脱,配合苏莫遮为西域少数民族的夷歌伎舞,在百尺高竿上表演称踏浑脱。另外,还有羊头浑脱、玉兔浑脱、醉浑脱、轮鼓浑脱等等。剑器浑脱舞队表演战阵交锋,舞者手持兵器、旗帜、火把,鼓声、吼声齐鸣,十分壮观。 ☚ 柘枝舞 苏莫遮 ☛ 浑脱西夏带有地方特色的水上交通工具。先剥牛、羊皮,制成袋子,充气成“浮筒”,再以多只“浮筒”连结成筏。它轻巧坚固,浮而不沉。西夏大河不少,水急滩险,难以行舟,故浑脱为水上交通利器,在西夏军队装备中占有一席地位。清人李开先在《塞上曲》诗中赞曰:“不用轻帆并短棹,浑脱飞渡只须臾”。 浑脱蒙古语音译,亦作浑脱木,意为“皮袋”,元代汉文文献又译作革囊壳壳。古代蒙古人用具之一,以牛皮制作。其主要用途是:一,作为渡船,《维西见闻记》:“革囊,不去毛而趸剥羖皮,扎三足,一足嘘气其中,令饱胀,扎之,骑以渡水。本蒙古渡水之法,曰皮馄饨。”或以大张圆形轻皮一张,周围做成许多圈,用绳穿过圈,扎紧,做成一个皮袋,将衣物置袋内,人坐其上,系于马尾以渡,或用桨划水渡河。忽必烈南征大理途中,其军即乘之渡过金沙江;二,作为容器,盛装马湩等饮料。 浑脱唐舞名。长孙无忌以黑羊毛为浑脱毡帽,人多效之,谓之赵公浑脱,因演以为舞。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