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浑浑焞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浑浑焞焞

症状名。表现为听觉不清,反应迟钝。多由湿浊上蒙,肝胆实火或肾虚而精气不得上承所致。《素问·至真要大论》: “心痛耳聋,浑浑焞焞。”《灵枢·经脉》: “病耳聋浑浑焞焞。”

浑浑焞焞

浑浑焞焞读混混沌沌 (hùn hùn dùn dùn)

【浑浑焞焞】听觉丧失貌。
例1 岁太阴在泉,草乃早荣,湿淫所胜,则埃昏岩谷,黄反见黑,至阴之交,民病饮积,心痛,耳聋浑浑焞焞,阴病血见,少腹痛肿,不得小便,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回,腘如结,腨如别。(《素问·至真要大论》)
译文 客气太阴主管下半年时,湿土邪气太过,则岩谷尘埃昏暗,太阴湿土之气与少阴肾水之气相交,应出现脾土病变而反出现肾水病变。人们可患水饮积聚,心痛,耳聋听不见声音,咽肿喉痹,肾病阴虚出血,小腹痛肿,不能小便。病及足太阳膀胱经则气逆上冲而头痛,眼睛像要脱出一样,颈项像要拔掉一样,腰像折断一样,髋关节不能转动,膝腘部如绳结一样不能活动,腓肠肌像撕裂一样疼痛。
例2 (三焦手少阳之脉) 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灵枢·经脉》)
译文 由外邪侵犯手少阳三焦经脉所发生的病变,则耳聋听觉丧失,咽肿,喉痛。
例3 耳焞焞浑浑聋无所闻,外闻 (当作关) 主之。(《甲乙》卷十二第五)
译文 耳聋听觉丧失,取外关穴针刺为主。
浑浑焞焞与下列各词声转义通:
1.本组词间的声转义通
(1) 浑浑沌沌。《庄子·在宥》: “浑浑沌沌,终身不离。”成玄英疏: “浑沌无知而任独,千变万化,不离自然。”
(2) 浑浑沉沉。《淮南子·兵略》: “浑浑沉沉,孰知其藏。”
(3) 混混庉庉。枚乘《七发》: “混混庉庉,声如雷鼓。”王念孙说: “混庉犹混沌耳。” (《广雅疏证·卷六上·释训》)
(4) 沌沌浑浑。枚乘《七发》: “沌沌混混,状如奔马。”
(5) 亭亭淳淳。《灵枢·卫气》: “亭亭淳淳乎,孰能穷之?”《太素·卷十·经脉标本》作 “混乎孰能穷之”。
(6) 混混冥冥。《史记 ·太史公自序》: “乃合大道,混混冥冥。”
(7) 混混茫茫。《文选·扬子云剧秦美新》: “在乎混混茫茫之时。”
(8) 浑浑混混。《文选·郭景纯江赋》: “类胚浑之未凝。”李善注: “《春秋命历序》曰: ‘冥茎无形,濛鸿萌兆,浑浑混混。’”
(9) 混混淳淳。《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针灸下》: “外关、会宗主耳浑浑淳淳,聋无所闻。”
(10) 辉辉焞焞。《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四·耳聋》: “ (经脉) 气厥搏入于耳而聋者,其候耳中浑浑焞焞,或耳中气满是也, 辉辉𪸩𪸩, 过在手少阳。” 《普济方·卷五十三·耳聋诸疾》浑浑焞焞作𪸩𪸩焞焞。
(11) 𪸩𪸩焞焞。 《卫生宝鉴·耳聋》: “手少阳之脉动, 其气厥逆而耳聋者, 其证耳内𪸩𪸩焞焞也。”《本草纲目 ·卷四上·百病主治下·耳》: “连翘, 耳鸣𪸩𪸩焞焞, 除少阳三焦火。”
(12) 淳淳浑浑、浑浑淳淳。《普济方·卷四百十三·十二经流注五藏六府明堂》: “(外关) 主肘上濯濯臂内廉痛,不可及头。耳中淳淳浑浑,聋无所闻,喉痹嗌肿。”《普济方·卷四百十六·手少阳三焦经左右二十四穴》: “ (会宗) 主耳聋浑浑淳淳,聋无所闻。”
2.上述诸叠音联绵词是由下列联绵词声转而来
(1) 混沌。《周易乾凿度》: “太初者,气之始也; 太始者,形之似也; 太素者,质之始也; 气似质具而未相离,谓之混沌。”彭用光 《太素脉诀·通元赋》: “混沌既判,阴阳肇分。”《医学入门 ·卷二·炼脐法》: “夫人之脐也,受生之初,父精母血相受凝结,胞胎混沌,从太极未分之时。”《古今医鉴·卷十三·形气发微论》: “粤自混沌既判,鸿荒始分,阳之轻清者,以气而上浮为天; 阴之重浊者,以形而下凝为地。”
(2) 浑沌。《庄子·应帝王》: “中央之帝为浑沌。” 《释文》:“李 (轨) 云: ‘清浊未分也,比喻自然。’ ”
(3) 混芒、混茫。《庄子 ·缮性》: “古之人在混芒之中。”《释文》: “崔云: 混混芒芒,未分时也。” 《医门法律 ·阴病论》:“至于戌亥混茫,亦非天翻地覆互相混也。” 《寓意草》: “至于戌亥所以混茫之理,则置之不讲,以为其时天与地混而为一,无所讲耳。”
(4) 浑沦,混沦。《列子·天瑞》: “太初者,气之始也; 太始者,形之始也; 太素者,质之始也; 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文选·郭璞江赋》:“或混沦乎泥沙。” 《刘完素六书·原脉论》: “大道之混沦,莫知其源。”《幼幼新书》卷二第十: “浑沦一判,既见气矣。”
(5) 浑敦。《左传·文公十八年》: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嚣不友,是与比周,天下之民,谓之浑敦。”《寓意草·论服种子壮阳热药之误》: “髫龀机神流动,此贵征也,而嫌其浑敦大凿。”
(6) 涬溟。《庄子·在宥》: “大同夫涬溟。” 《释文》: “司马云: 涬溟,自然气也。”
(7) 混冥。《庄子·天地》: “万物复情,此之谓混冥。”字又作混溟。《文子·下德》: “礼义廉耻不设,万民莫相侵暴疟,犹在乎混溟之中。”
(8) 倱伅、倱敦。《广韵·混韵》: “倱伅,四凶之一,《春秋》作混沌。”《集韵·混韵》: “伅,倱伅,不爽,或作敦。”又:“倱,倱伅,不慧,通作浑。”不慧即不聪明。
综上所述: 浑浑焞焞犹混混沌沌,而混混沌沌是混沌的叠音形式,其词形虽多变而声转义通,混沌的本义是指天地未开辟前的蒙昧状态,引申为人之不开通——愚昧无知,如上文所述及的《庄子·在宥》成玄英疏、《左传·文公十八年》杜预注。由蒙昧无知可引申为听觉丧失,《内经》作者用的是其引申义,所以《太素·卷八·经脉之一》杨上善注: “浑浑淳淳,耳聋声也。”这是一条引申系列,还有另一条引申系列,由于天地未开,混沌不分,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引申为无穷义。《灵枢·卫气》:“亭亭淳淳乎,孰能穷之。”再引申为盛大义,如枚乘《七发》的沌沌浑浑、混混庉庉。
古音混、倱、浑皆属匣母文部,焞 (透·文),淳 (禅·文),伅、沌、庉 (定·文),芒、茫 (明·阳,),涬 (匣·耕),冥、溟(明·耕),亭 (定·耕),沦 (来·文),敦 (端·文),沉(定·侵), 𪸩(匣·文), 辉(晓·文)。 耕阳旁转, 文侵通转。端透定来旁纽,匣晓旁纽。
混沌之转为混芒 (混茫)、浑沦、浑敦、混冥,是上字不变而下字转。混、浑同字。

☚ 钟钟   合音联绵词 ☛
0000020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5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