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也称“细曲”。指南曲中曲调谐婉舒缓、有赠板的曲牌,宜用于生旦抒情长套,常同曲数支叠用,可是正曲,也可是集曲。同曲叠用,往往前二支带赠板,后二支不带赠板。如《玉簪记·琴挑》〔懒画眉〕四支三眼带赠板,〔朝元令〕四支,前二支带赠板,后二支不带赠板。有些曲牌虽不带赠板,但气韵舒展冲淡,也宜于慢唱,如中吕〔红芍药〕,小石〔锦中拍〕、〔锦后拍〕,也是细曲。明王骥德曰:“大曲宜施文藻,然忌太深。”大曲即指慢曲、细曲,故宜淡雅为佳。联套时,慢曲多在前,急曲在后。
节奏缓慢的乐曲。在唐代相对“急曲”而言,在宋代相对“令曲”而言。例如在敦煌曲谱中,《急曲子》之外有《慢曲子》、《慢曲子西江月》、《慢曲子心事子》、《慢曲子伊州》等名。所谓《慢曲子伊州》,应是从《伊州》大曲的序曲部分摘出来的乐曲。唐代“慢曲”、“急曲”之分,常代表歌曲、舞曲之分,如唐人诗中多有“急挥舞破催飞燕,慢逐歌词弄小娘”一类描写。到宋代,“慢”逐渐变成乐曲体裁的名称,指结构较长,较抒情,速度较慢的乐曲。参见“慢”条。
即慢词。唐宋时出现的一种杂曲,因曲调舒缓而名。敦煌发现的唐代琵琵曲谱中,已有“慢曲子”之名。宋代柳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词《鹤冲天》),以毕生的精力为乐工歌伎们填写了大量慢曲,“以便伎人传习。一时动听,散播四方。其后东坡、少游、山谷辈相继有作,慢词遂盛。”(宋翔凤《乐府余论》)《金瓶梅》中张惜春,便是一个唱慢曲的乐妓。见第三回。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