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无影山汉乐舞杂伎俑
西汉乐舞文物。1969年在山东济南无影山发现西汉墓葬十四座,其中十一号墓出土一组乐舞及杂技陶俑,这组陶俑置于长六十七厘米,宽四十七点五厘米底盘上。共二十一尊,可分表演俑和观众俑两类。表演俑又分杂技、舞蹈、奏乐、主持四种。盘右前部为四尊筋斗杂技俑,男性,缚袴褶,束带,其中三人两手后翻着地,双脚上翘翻起,两腿下曲,依品字形排列;另一人作准备状。舞蹈俑为一女性,穿花布窄袖曲裾长衣,双臂曳袖,正翩翩起舞。其旁一男俑抱拳,面向左侧观众,当为主持者。乐俑位于盘后侧边缘,自左至右依次为:二吹笙者,一弹筝者,一击小鼓者,一击扁钟者(扁钟有门式框架,高与人齐),二击建鼓者。诸乐俑唯击扁钟者站立,馀皆跽坐。盘上右前侧另有一俑穿窄袖长衫,束白带,双手外张,面露滑稽微笑,似为表演者。观众俑于左右两侧排列,左四右三,戴冕冠,穿长衫,双手拱于胸前。这组陶俑融乐舞、杂技艺术为一体,集演员与观众于一处,真实地展现了汉初民间艺术演出的场面,对了解汉代百戏技艺发展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