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测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测量 行船更数法 凡行船先看风汛急慢,流水顺逆。可明其法,则将片柴从船头丢下与人齐到船尾,可准更数。每一更二点半约有一站,每站者计六十里。如遇风船走潮水却向潮头涨来,此系是逆流。柴片虽丢顺水流向,后来必紧,不可使作船走议论。古云先看风汛急慢,流水顺逆。不可不明其法。 明《顺风相送》(向达校注《两种海道针经》) 海行之法,六十里为一更。 明·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卷上《占城国》 欲度道里远近多少,准一昼夜风利所至为十更。 明·张燮《东西洋考》卷九 每更约水程六十里,风大而顺则倍累之,潮顶风逆则减退之。 清·陈伦炯《海国闻见录》 【评】中国古代航海上计算里程的单位是更。向达先生认为这里的一更合六十里可能不大正确。有待研究解决。 全用水掏探知水色深浅,山势远近。 明《顺风相送·序》(向达校注《两种海道针经》) 方言谓长如两手分开者为一托。 明·张燮《东西洋考》卷九 用绳驼探水深浅若干,驼底带蜡油以粘探沙泥。 清·陈伦炯《海国闻见录》 水垂系以水线所以探水。垂以铅为之,重十七、八斤。线以棕绳为之。其长短以托计。凡五尺为一托。水线长者七十托,短亦三、四十托。铅性善下。凡使垂必及底而止。垂上包以布、抹以蜡、泽以脂膏,俾水底沙泥缘垂而起。验其色以辨海洋地界,计线之长短,知水之浅深。 清·贺长龄《江苏海运全案》 测量cèliáng用仪器等测定时空、温度、力量等的有关数值 测量cèliáng❶ 〈动〉用仪器测定空间、时间、温度、速度、功能等有关数值:亲自测量|测量氧气浓度。 测量cèliáng用某种仪器确定时间、空间、温度、位置等的有关数值。 测量cèliáng【释义】 测量celiang用仪器测定地形、时间、温度、空间、速度、功能等的有关数值:大地~|把两山之间的距离~出来|队员们苦干三个月,圆满完成了~任务。 测量cè liáng用仪器测定空间、时间、温度等的有关数值。1610年利玛窦《乾坤体义》:“测量月离地几何式。”1610年利玛窦《理法器撮要》:“(定平尺)上置测量仪器。”1761年1月29日《庄亲王允禄等奏请将蒋友仁所进坤舆全图量加修饰折》:“旧图系康熙年间西洋人南怀仁所作,彼时无人测量,未入舆图。” 测量 测量测(~度;探测;草~) 度引 度量 准度 衡度 诊度 检括 另见:量具 仪器 确定 数目 ☚ 称量 测定 ☛ 测量利用工具或按照规则对人的某种特征进行数量描述的过程。例如考试属于测量的一种形式,它是以试题为工具对人的知识或能力进行数量描述的,考试分数即测量结果。 测量Surveying对地球表面的自然或人工物体的科学丈量。先在需要测量的地方选定两点测得距离,这样就构成一条能标在地图或工程图上的线。再选与该线相关的另一点,又测得两个距离标在图上。有两个角度,一个是线条间的角度,一个是线条自己的仰角。根据这些关系,就能精确地绘出地图,或标明建筑、桥梁、石油平台等的位置。加拿大有近10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测量十分重要。1867年建立联邦后做了大量测量工作来划定北纬49°线。到1925年,加、美间的边界测量完毕。 测量 测量celiang是使用某种法则给事物及属性指派数字或符号的过程。例如,衡量一个人的身高,可以用尺(根据某种法则制成的量具)对人的身高(人的属性)指派数字;衡量一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编造一份试卷(根据某种法则制成的量表)对学生的回答指派数字或符号(多少分或多少等);衡量一班学生的思想品德,可以用“中学生守则”(法则)对学生的表现指派符号(优、良、中、可、差,或A、B、C、D、E)。 ☚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测量 ☛ 测量 测量celiang指根据一定的规则将研究对象的某种属性数量化的过程。在运用时一般都借助测量量表或测量工具进行,包括各类考试、问卷、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态度测验、人格测验等。测量的目的是根据测量的结果对测量对象作出合理的评价,儿童工作者常常利用测量手段来检查教育目标的完成情况、诊断儿童发展中的困难及发现超常儿童等。在教育过程中,要想准确地了解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就必须减少或避免影响测量结果可靠性的一些条件,即提高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 书面材料分析法 测量信度 ☛ 测量用仪器测定地形、物体位置及测定各种物理量。如大地测量;温度测量等。 测量measure;survey;gaug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