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简称流感病毒,系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此病毒呈球形,直径约100nm,新分离的病毒株易形成丘状。由RNA、类脂质及糖类组成。本病毒抵抗力较弱,在56℃经数分钟即丧失传染性,在4℃条件下可保存2周左右,在零下35℃冰箱或冰冻干燥条件下可长期保存;本病毒外有类脂质囊膜,故对脂溶剂及酸敏感,亦对日光及紫外线敏感。根据其抗原结构不同可分为甲、乙、丙3型,其中甲型致病力最强,且可变异成亚型,故易发生流行或大流行。病毒借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引起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的传染病。目前已有预防流感的疫苗。 流行性感冒病毒核糖核酸病毒,多呈球形,直径80—120毫微米,属正粘病毒类,表面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二种抗原。按中心核蛋白结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以表面抗原为基础分为若干亚型,各型及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故当新亚型形成时,由于人群缺乏免疫力引起大流行。除人外,甲型尚可从猪、马和禽类中分离到。乙、丙型仅限于人类,因其抗原结构不如甲型易变,不形成新亚型,故多为小流行或散发。流行菌株制成的疫苗有预防作用。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亦称流感病毒。其形态呈球形,有的为杆状或丝状。病毒颗粒经负染色后可看到其内部结构。抵抗力较弱,在56℃数分钟后失去传染性,在-76℃低温可存活150天以上。在空气飞沫中只能生存1~2小时。室内用食醋蒸熏可将其灭活。根据其核蛋白抗原结构可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易形成新的亚型,可引起大流行。乙、丙型不易形成亚型,多呈小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