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量的测定huodongliang de ceding
活动量的测定,实质上就是生理负荷量的测定,这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要求测定者掌握多方面主、客观的材料,运用基本的生理医学的知识去分析评定。常用的活动量测定方法有两种:
❶生理指标测定法。这种方法要求在体育活动前、活动中以及活动后,分别对受测者进行若干项生理指标的测定与检查,并依据测查结果及受测者的生理机能特点进行分析。需要测查的生理指标有心率、血压、尿蛋白、血红蛋白、心电图等,这些生理指标能较客观、准确地反映出人在身体运动过程中生理机能的变化状况。但由于这种测定比较复杂,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及专业人员,因而很难普及。不过,在幼儿园实践中,只对其中的心率进行测定还是切实可行的,也是最基本和必要的手段,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参考价值。幼儿心率测定的具体方法参见本卷中的 “心率测定法”。对幼儿进行心率测查,主要是检查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和控制活动量的情况,以及了解此项活动对幼儿身体所产生的负荷大小情况。
❷观察法。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活动时,为了掌握并控制幼儿的活动量,最常用、也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就是观察法,这种方法可以普遍运用,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观察法,主要是观察幼儿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呼吸状况。若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呼吸虽急促,但仍较有规律,这表明此活动量尚且合适;如果发现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呼吸急促而且无规律,出现紊乱或上气不接下气的现象,这就说明活动量过大,教师需要及时进行调整。除上述观察的内容以外,还可以观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面部表情、出汗状况、动作质量等,但由于幼儿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且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故此类的观察只能作为判断活动量大小的一种参考,不可作为观察法的主要方面。此外,在幼儿身体运动的过程中,注意对动作的强度、动作的时间、练习次数、练习密度、总的运动距离等方面进行测定和判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活动量的大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