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洪水与猛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洪水与猛兽 洪水与猛兽政论文。蔡元培著。作于1920年,发表于同年《新青年》7卷5号。文章引述孟子所云“杨、墨之害,甚于洪水猛兽”,认为这种论调与今天把五四新学说比作“洪水”,“很有几分相像”。接着借“洪水”之题展开论述,指出:对待洪水,鲧、禹采用了两种不同方法:湮法与导法。前者“愈湮愈决,不可收拾”;后者导洪入江河,“不但无害,反有灌溉之利”。从而得出结论,认为“对付新思潮,也要舍湮法用导法”,“让他自由发展,定是有利无害的”。至于猛兽,文章说“恰好作军阀的写照”,并举出京津军阀乱扣爱国青年的事实,加以鞭挞。文章引古论今,推出新意,说理精辟,醒人耳目。 ☚ 生命的路 三叶集 ☛ 洪水与猛兽我以为用洪水来比新思潮,很有几分相象。他的来势很勇猛,把旧日的习惯冲破了,总有一部分的人感受苦痛;仿佛水源太旺,旧有的河槽,不能容受他,就泛滥岸上,把田庐都扫荡了。对付洪水,要是如鲧的用湮法,便愈湮愈决,不可收拾。所以禹改用导法,这些水归了江河,不但无害,反有灌溉之利了。对付新思潮,也要舍湮法用导法,让他自由发展,定是有利无害的。孟氏称“禹之治水,行其所无事”,这正是旧派对付新派的好方法。 至于猛兽,恰好作军阀的写照。孟氏引公明仪的话:“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现在军阀的要人,都有几百万几千万的家产,奢侈的了不得,别种好好作工的人,穷的饿死;这不是率兽食人的样子么?现在天津、北京的军人,受了要人的指使,乱打爱国的青年,岂不明明是猛兽的派头么? 所以中国现在的状况,可算是洪水与猛兽竞争。要是有人能把猛兽驯伏了,来帮同疏导洪水,那中国就立刻太平了。 这是蔡先生替北京《英文导报》的特别增刊做的。我们因为这篇文章是现在很重要的文字,很可以代表许多人要说而不能说的意思,故把他的中文原稿登在这里。(适) (1920年4月1日《新青年》第7卷第5号) 赏析 典故翻新,另铸新意,是杂文笔法之一种,《洪水与猛兽》应属此例。 “洪水猛兽”典故见之于《孟子·滕文公下》: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 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后人借指祸害极大的事物。本文以“洪水猛兽”典故贯穿全文,而又以新义解析之。文章开头先是按“洪水猛兽”的原义加以解说,并指出中国思想史上几次重大斗争中总是有一方以“洪水猛兽”指斥对方,沿用至今,“现在旧派攻击新派,也用他”。在谈古论今中透出学识的渊博和从容不迫的气度。但作者的本意并不在训诂、释义,雍容的文字只是下文的铺垫。 从第二段开始,翻新典故的含义。先以进化观点重新解释“洪水”的比喻义: 取其“来势很勇猛”之点比之于新思潮之不可抗拒; 取其“扫荡田庐” 之点喻之为新思潮荡涤积习,必有所破坏,必有人感受痛苦; 以引导得法可收“灌溉之利”,告诫人们对新思潮应取“导”法而舍“湮”法。一譬多用,内涵丰富,说理透彻。文字虽委婉,而支持新潮、反对守旧的意思又是相当鲜明的。对于原典故中“猛兽”的含义,则径取本义,而以新内容充实之: 斥责军阀为 “率兽吃人”,揭露军阀指派军人“乱打爱国的青年”是“野兽的派头”。 古语翻新,自铸新意,化腐朽为神奇,这需要丰厚的学识和深刻的、全新的思想。 蔡元培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五四时期积极支持李大钊等倡导新文化运动。本文撰写于1920年4月,其时正当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之时。“旧派”惊呼新思潮为“洪水猛兽”,恐惧而又充满敌意。蔡元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接过“旧派”诬称“新派”的用语,巧加改造翻新,掷还“旧派”。有劝导,有批评,有揭露,言简而意深,在当时是一篇“很重要的文字” ,“代表许多人要说而不能说的意思”。《新青年》特为转载,可见影响之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