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洪亮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洪亮吉1746—1809

清经学家、文学家。字稚存,一字君直,号北江,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少孤贫,力学,孝事寡母。后佐安徽学政朱筠校文,继入陕西巡抚毕沅幕校刊古书。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成一甲一名进士,授编修。未散馆迁顺天乡试,再迁贵州学政。任满还京,入直上书房,授皇曾孙奕纯读。嘉庆三年(1793年)大考翰詹,洪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后又上书历举吏治民风之坏,议罪遣戍伊犁。至戍所甫百日赦还, 自号更生居士。其人通经史、音韵训诂及地理之学,亦多论学之作。又工诗文,其骈文尤负时誉,少数作品中暴露了当时政治的腐败和清朝的社会危机。在经济思想方面,提出过人口繁殖与粮食增产存在着矛盾的问题。著作有《春秋左传诂》、《洪北江全集》等。

3

(词)清·洪亮吉

风风雨雨。

且向前湖去。

欲问来𦨣𦨣不遇。

进退总愁无据。

忽然香气纵横。

半空举手将迎。

岳渎贵神抗礼,算来只有书生。

(词)清·洪亮吉

杨花凭早。

不待春归了。

可惜玉人浑未晓。

逗点与他知道。

昼长人倦敲诗。

画屏一枕閒支。

睡觉数声搏黍,消他春日迟迟。

(词)清·洪亮吉

梦回永昼。

满地春光皱。

半领绿衫花气透。

胡蝶趁香来嗅。

文窗特与丁宁。

东风格外垂青。

欲配一双红豆,除非天上双星。


3

(词)清·洪亮吉

玉女泉,清无极。

云外木鱼声不停,三更月向东峰直。

(词)清·洪亮吉

马独来,南山麓。

厓上石楼才一閒,推门且抱神龛宿。

(词)清·洪亮吉

玉女泉,清无极。

云外木鱼声不停,三更月向东峰直。


3

(词)清·洪亮吉

叹八年此夜,移八处、看阴晴。

算几载持衡,雨番入直,一度归耕。

西风欲催人老,趁乍寒刮得鬓星星。

已被月中人笑,从今莫更多情。

依然薄醉拥桃笙。

如水玉阶平。

只三十年前,境难依约,梦不分明。

沉思那回尘劫,把深杯都向夜台倾。

一例碧虚解事,半宵霞采横生。

(词)清·洪亮吉

只团飘书屋,仍一片、挂斜阳。

算杏巳摧红,兰先殒紫,桂尚抒黄。

愔愔那边门巷,叹帘衣何短草何长。

百遍欲寻归燕,几番试问寒螀。

十年群从半沦亡。

头白剩萧郎。

纵见了桃根,寻他菱角,也费猜详。

平时枕书眠处,是何人重与摆绳床。

酒醒佛灯藏幔,梦回鬼语沿廊。

(词)清·洪亮吉

眼中何所有,三万顷、太湖宽。

纵蛟虎纵横,龙鱼出没,也把纶竿。

林威丈人何在,约空中同凭玉阑干。

薄醉正愁消渴,洞庭山橘都酸。

更残黑雾杳漫漫。

激电闪流丸。

有上界神仙,乘风来往,问我平安。

思量要栽黄竹,只平铺海水几时乾。

归路欲寻铁瓮,望中陟落银盘。


3

(词)清·洪亮吉

钟已动。

一声破我长安梦。

长安梦,世情未了,鬓丝先种。

书乍捧,故人迟我华阳洞。

华阳洞,丹沙填圹,碧山成冢。

(词)清·洪亮吉

春时节。

春人住处春光别。

春光别。

腻红花朵,腻黄新月。

濛濛腻绿千条结。

楼梯欲上愁三折。

愁三折。

文箫声动,剪刀声歇。

(词)清·洪亮吉

羊裘热。

营营案上蝇声出。

蝇声出。

醉螯当漉,冻鱼须彻。

煤逋药债都应逼。

商量草草营除夕。

营除夕。

年年共命,此年独活。


3

(词)清·洪亮吉

剩得晓星数颗。

芒角出同谏果。

尚未破天光,水碧尽将鱼裹。

孤坐。

孤坐。

千尺浪中一我。

(词)清·洪亮吉

龙气出波冉冉。

鸂鶒鹭丝皆闪。

海日未升时,几片断霞如斩。

休喊。

休喊。

惊破一群鹅胆。

(词)清·洪亮吉

帘外日迟风簸。

帘内粉消香涴。

未惯是樗蒲,输了更抛金锁。

还我。

还我。

莫被小鬟猜破。


3

(词)清·洪亮吉

向空房尽处瓦灯昏,缺月影横陈。

算伤离感逝,残冬既尔,何况经春。

打叠半床衾枕,时为拂纤尘。

奁镜都安好,与照归魂。

毕竟瞒卿何事,只夜台相值,问尚殷勤。

叹襄王孤馆,久已断行云。

想阑干、东西十二,便梦回、总欲一周巡。

梅花句、从今不赋,防要含颦。

(词)清·洪亮吉

又西风吹雨上空楼,点点杂更声。

正凉随雁至,宵同烛永,梦与年更。

十二镜云何处,江馆听吹笙。

多分楼前约,不记啼莺。

一半尘封玉锁,看碧纱笼处,墨雨纵横。

只蛮笺消息,何事苦难凭。

想萧郎、伤春恁远,料梦魂、逗不上银屏。

须知我、青衫泪湿,不为浮名。

(词)清·洪亮吉

又匆匆扶醉入山城,雪意酿寒更。

算玉芝堂朽,赤厓阁圮,红豆庄倾。

今日剑门吾谷,都已属先生。

压遍江南北,坛坫峥嵘。

小弟头衔一品,但才名艳绝,似逊难兄。

羡盈门弟子,分日门心兵。

更传闻、量才尺好,隔绛帷、亲授与云英。

凭谁有、平生奇福,来入诗盟。


2

(词)清·洪亮吉

玉钩响断,玉箫声断,更苦玉人音断。

清明上已总无聊,欲飞去、晴江南岸。

小园春半,小窗月半,尤喜小楼天半。

黄莺紫燕不曾来,只螮蝀、与人作伴。

(词)清·洪亮吉

日斜时候,日斜年纪,又是日斜风味。

断肠言语不须多,况正值、断肠天气。

前宵牢记,昨宵牢记,此夜更须牢记。

半生最怕说销魂,敢再到、销魂田地。


2

(词)清·洪亮吉

归亦得。卷里天青云白。

不误今宵归计决。误前时为客。

屋三閒醒梦适。何止长松片石。

七十二峰晴历历。在先生窗隙。

(词)清·洪亮吉

谁决策。除是刘琨祖逖。

一事差堪嬴越石。承平非狎客。

叉手巡行今夕。放眼追思畴昔。

好友缘儒都入墨。寥寥心孰白。


2

(词)清·洪亮吉

门外愁霖似泼,帐中清泪同挥。

一年多事上心来。

不饮已防先醉。

明岁重阳何处,去年此夕方归。

人言死别复生回。

今日正当周岁。

(词)清·洪亮吉

梦里莺花缭绕,愁中风雨廉纤。

一般时节症恹恹。

相对烛花呵欠。

小胆疑闻鬼语,细心时卜神签。

病儿生怕不增添。

百计把人排陷。


2

(词)清·洪亮吉

三里望中依约。

楼角。

亭馆太荒芜。

万株杨柳一行无。

风急战菰芦。

林际黑归一片。

雅点。

隔寺暮钟闻。

寂寥城上去閒云。

云薄带斜曛。

(词)清·洪亮吉

病到几番委顿。谁问。

曲阑旁。画眉频唤不能住。

猜是。甚心肠。


2

(词)清·洪亮吉

嵌心百事总难忘。

閒处一端详。

鲍姑纨扇,柳娘罗袜,谢姊缣囊。

愁多不合住江乡,梦少也千场。

笙歌元夕,莺花上已,箫鼓端阳。

(词)清·洪亮吉

杏花楼上杏花香。

无语断人肠。

干他甚事,莺莺燕燕,咒尽年光。

依然帘幕依然镜,依旧隐斜阳。

如今再要,当时人面,却费商量。


2

(词)清·洪亮吉

撇却千山,行完万水,偶来茅屋勾留。

又教听雨,日日捲帘钩。

毕竟谁人过访,三两客、兼杂鸣鸠。

门扃响,奚奴睡熟,亲为点茶瓯。

飕飕风乍急,纸窗摇动,无异扁舟。

拟乘流,径去随分清游。

东海波臣尚笑,曾见汝、大漠西头。

祁连冢,何时筑就,埋骨此荒丘。

(词)清·洪亮吉

悟彻前因,销磨尘劫,又来楼上孤眠。

微黄灯影镜台偏,声惨惨、寺钟初动,光黯黯、帘幕斜褰。

无聊境,我方匝月,君已三年。

两愁相校,望夫山外,愁更堪怜。

只投荒,归日病正缠绵。

浑欲诉、金戈铁马,念谁禁、激管哀弦。

忘情好,他时同穴,百岁镇随肩。


2

(词)清·洪亮吉

午馀睡起茶初熟。

一竿爱写玲珑玉。

叶叶枝枝浓淡各。

还须属。

三更窗外秋声莫。

娟娟稳称轻绡薄。

图成好置阑干角。

待得晚凉新雨足。

天如沐。

月痕倒挂梢头绿。

(词)清·洪亮吉

宣武坊前清酒美。

多钱约客谁来会。

日午辟窗人似海。

孤剑在。

万金难买心无愧。

毕竟浮名犹可待。

少年莫学呈身锐。

鼎鼎百年君误再。

棺已盖。

几时赎取从头悔。


2

(词)清·洪亮吉

偶厌玉虚住,屈作世閒人。

人生谁最,快意良夜与良辰。

我欲花开地下,更使水流天上,耳目一番新。

倘荷化工允,宁惧俗流嗔。

又谁愿,朝列阙,叩群真。

百年三万,多日卧足几回伸。

九野分铺列宿,五岳填平四海,从此罢扬尘。

万事等閒耳,无鬼亦无神。

(词)清·洪亮吉

性既不谈释,又不学神仙。

半生才一,弹指何苦慕长年。

卿自埋忧地下,我欲寄愁天上,索醉向云閒。

自有十洲客,供我八方钱。

胥江口,霅溪畔,尚湖边。

回头三十,三载旧事散如烟。

昔日芦帘纸阁,今日梅花纸帐,清冷耐孤眠。

短梦乍回处,残月影床前。


2

(词)清·洪亮吉

药王庙,晏公祠。

北关刚值午晴时。

三折水程欣已到。

都赞好。

门外水田门内沼。

(词)清·洪亮吉

花坞曲,月廊周。

半塘烟雨几时收。

百步小桥随鹤过。

思久坐。

翡翠北轩晴日堕。


2

(词)清·洪亮吉

蛮中三月春光好,新雨又新晴。

才离豚水,仍盘狮岭,又抵黎平。

昨宵上已,今辰寒食,来日清明。

酿碧成苍,催红做绿,有甚心情。

(词)清·洪亮吉

昨宵细雨沿门糁,深巷掩重扉。

绕砌寒虫,满廊归燕,秋思依依。

今宵畅好,桥边楼上,人月双辉。

晓漏将残,夜乌啼彻,直自忘归。


23

(词)清·洪亮吉

江南客,天末溯归踪。

渔唱便须芦笛和,芰衣仍待柳丝缝。

鸥鹭且从容。

(词)清·洪亮吉

乡园梦,昨已到云溪。

生小楼台三遍换,柳边门巷亦全非。

新绿浸帘衣。

(词)清·洪亮吉

江南月,不厌彻宵看。

无柰乍圆还乍缺,未妨轻暖与轻寒。

长凭玉阑干。

(词)清·洪亮吉

江南侣,说著已销魂。

松柏径中寻旧友,鹡鸰原上指新坟。

尤叹此衰门。

(词)清·洪亮吉

乡园梦,群从亦翩翩。

坐我小楼敲句好,输卿长日枕书眠。

屋外水周天。

(词)清·洪亮吉

江南梦,日昨已全醒。

黄卷误人头欲白,绿杨窥客眼犹青。

阁小户仍扃。

(词)清·洪亮吉

江南艇,鸂鶒与同飞。

待得柳稍残月出,水禽踪迹已全迷。

留得夜乌啼。

(词)清·洪亮吉

忘世事,只有杜兰香。

焚得一炉烟未烬,万帆门外去来忙。

吟客鬓都苍。

(词)清·洪亮吉

乡园梦,外舍最依依。

榆荚绿迷穿径水,蔷薇红隐上楼梯。

花发子规啼。

(词)清·洪亮吉

江南岸,屈曲漾兰桡。

旧事乍思情漠漠,夜程初急雨潇潇。

已过驿西桥。

(词)清·洪亮吉

江南屋,低小只如𦨣。

一树石榴初吐艳,四更银烛尚高然。

隐隐笛声穿。

(词)清·洪亮吉

江南节,屈指已天中。

丝柳乍青蒲叶绿,杨梅初紫杏丸红。

水浅试双龙。

(词)清·洪亮吉

凄冷处,招得女生徒⑴。

桃李盛时颜宋莫,海山佳处语模糊。

犹忆故尚书。

(词)清·洪亮吉

乡园梦,昨到舣舟亭。

小港蓄鱼桥半圮,荒庵烧笋户全扃。

僧老厌翻经。

(词)清·洪亮吉

乡园梦,昨到放生池。

烟柳绿交杨令宅(杨大令西河宅在池侧),水云碧罨谢家祠。

清景待题诗。

(词)清·洪亮吉

乡园梦,昨到驿楼前。

障眼市尘高百尺,关心乡语别经年。

真个说归田。

(词)清·洪亮吉

江南地,一碧已无尘。

小市雨晴初试马,长堤星暗乍逢人。

犹剩一分春。

(词)清·洪亮吉

江南路,从此遂幽寻。

韩偓艳词容寄意,阳城下考亦甘心。

别念抚孤琴。

(词)清·洪亮吉

幽梦破,斜倚小红楼。

又是卷帘人不见,满街丝两糁春愁。

绿暗几重流。

(词)清·洪亮吉

乡园梦,好友递将迎。

木杪轩中搜逸句,竹初庵内證长生。

奇论尚纵横。


23

(词)清·洪亮吉

乡园梦,昨已到花桥。

对舫乍怜诗社歇⑴,隔河添得酒旗飘。

灯火彻清宵。

(词)清·洪亮吉

乡园梦,昨到石桥村。

高隼欲盘云外塔,神鱼时拜竹閒坟。

松子积台门。

(词)清·洪亮吉

乡园梦,阿弟屡邀呼。

新筑水亭招社燕,别营山冢葬童乌(犹子明男近殇)。

作达且提壶。


1

(词)清·洪亮吉

风萧萧。雨萧萧。

窗里无人响玉箫。纱灯壁上摇。

梦无聊。醒无聊。

窗外荷珠落乱跳。游鱼蹴浪高。


1

(词)清·洪亮吉

猛霜风、渐肥郭索。

是处橙香,荐他黄玉。

记得年时,酒徒醉月小楼曲。

深杯浮绿,陟地向、天公祝。

臣愿把浮名,都付与、蟹螯添足。

稻熟。

渐灯明深港,糁破一溪寒绿。

鲈鱼便美,怎占得、九秋名目。

第一是、左手须閒,怕明日、故人相速。

只紫蛤红螺,风味几堪作仆。


1

(词)清·洪亮吉

好把春衣换。

更举离觞劝。

眼前谁可寄相思,算。

算。

算。

指上先抡,心头久嵌,口中难唤。

合是人天眷。

莫更情怀乱。

个侬只怕太酸寒,看。

看。

看。

尔许年华,这回风格,那般词翰。


1

(词)清·洪亮吉

葵芳菊芳。蜂忙蝶忙。

小庭节近重阳。是秋花总黄。

疏枝贴窗。浓阴满廊。

人閒月午清凉。比天边更香。


1

(词)清·洪亮吉

日晚黄尘都似织。

徙倚遍、楼南北。

便四海、无家归未得。

一剑也、千金直。

一骑也、千金直。

耻向人前称羽客。

况肯谈天释。

任醉眼、昏昏青转白。

天上也,谁相识。

地上也、谁相识。


1

(词)清·洪亮吉

蓦地行来。

一树好花离地。

出雕阑,排玉砌。

陟琼台。

四更玉笛声三弄。

肩上露华堆重。

与云飞,随月上。

逐风回。


1

(词)清·洪亮吉

丞相祠堂看古柏,阴阴翠绕。

重来处、一瓣名香,空里晴丝自袅。

黄石兵书吾懒读,青田洞府愁难到。

只先生志业,今古几人同调。

凭高回首,炎精中烬,天意殊难晓。

闻说定军山下,翠羽灵旗,山昏月黑,鼓声犹恼。

阴平贻误,夔门败踵,满盘都错。

何须说,更谯周黄,皓知几早。

相邻壮缪,遗祠未了。

忠心此时重表。

兹地当年,紫髯虎踞,更周郎年少。

柰江山、数著残棋着手,便教输了。

把荆梁十郡,名区输织屦,小儿坐啸。

尚踌躇、北定中原、南清江岛。

当途高也,往日纷纷割据,算曹瞒尤狡。

匹马过秦中,早鸡箸全抛。

虎须重燎,巾帼谋臣,弹棋胄子,一挥羽扇愁俱倒。

只遗恨、在五原秋草。

十年深计,拟将赤帝关河,重藉手,还高庙。


1

(词)清·洪亮吉

一院飞花空白昼。

看结束、春弓閒走。

堤畔盈盈堆絮厚,衬得鞋帮瘦。

帘幕深深垂锦绣。

阑干外、总烧金兽,昨宵霜冷。

今宵风骤,屈指刚三九。


1

(词)清·洪亮吉

一样楼台夕照昏。

杳无心绪入朱门。

欲飞还止,衔得旧时恩。

差喜故巢同海上,好春仍得话温存。

倘逢精卫,可许代招魂。


1

(词)清·洪亮吉

昼永窗虚,嫩寒先把花朝做。

几番凝恨上重楼,楼又教人锁。

长自雨筛风簸。

把春阴、当成功课。

沉思往事,判尽浮名,换他真个。

寂寞深园,小桃也肯留人坐。

细拈春梦写春愁,梦又将人躲。

知道枕衾孤卧。

算风光、几曾到我。

年华误尽,到了今番,更教难妥。


1

(词)清·洪亮吉

窥帘新月小。

却数朵花枝,照人寒峭。

新诗寄与,双环巧、故把幽期漏了。

文鸳堆枕,密意取夜香薰好。

又早是、玉漏星星,门前乳鸦啼晓。

红笺付与殷勤,只此恨平分,几时堪缴。

归期及早。

重到也、不是玉箫年少。

萍浮絮袅。

试逗点与他知道。

须记取、锦瑟年华,暗中易老。


1

(词)清·洪亮吉

游戏共登坛。窄靴小袖衣单。

身轻总欲避遮拦。空里时时指弹。

同是曲栏何处躲。慧心先向偏左。

女伴尽皆藏过。百忙何苦寻我。


1

(词)清·洪亮吉

薰风池阁帘微亚。

日暖豪犀偷卸。

行到绿沉窗下,一树榴花谢。

满樽蒲酒人初暇。

结伴消他长夏。

采戏又还输却。

些事关心者。


1

(词)清·洪亮吉

饭已熟,忽呼茶。

满盘堆得雨前芽。

瓷杯到手复挥去,独自开帘看杏华。


1

(词)清·洪亮吉

难得来。

休教到便回。

屋头双喜鹊,久徘徊。

红窗故啄堕青梅,劝衔杯。


1

(词)清·洪亮吉

晚妆初罢怯春寒,约伴花閒步。

正一缕、愁来无著处。

把十三、弦偷訢。

玉箫斜倚林閒路。

想个侬丰度。

到宵深、霜月空濛错,认作梅、花几树。


1

(词)清·洪亮吉

搆巢招得双鸲鹆。

激水养成千属玉。

长林麓,横溪曲。

却向此中开竹屋。

闲官殊不俗。

所喜更无拘束。

昨赐万条官烛。

写三朝要录。


1

(词)清·洪亮吉

真气本无前。

豪情忽欲颠。

一百番、沉醉酣眠。

乱摘九天星与斗,权当作、酒家钱。

寥廓约顽仙。

踏红云种田。

待秋成、岁月三千。

拟钓六鳌沧海去,虽不饱、且烹鲜。


1

(词)清·洪亮吉

似柳应同韵,疑花未解羞。

惯抛白足上危楼。

喜折连枝果叶、插人头。

生熟居然异,形声迥不侔。

怪来行立总如猴。

拗得脆蛇寸寸、啖同游(生苗有能啖蛇者)。


1

(词)清·洪亮吉

春来心性。

花与人同命。

香未拆,愁先迸。

一枝聊供汝,五夜谁相讯。

最好是,百花头上恹恹病。

昼永寒先警。

骨冷魂尤劲。

花总谢,香难并。

几丝芳意织,一瓣心香永。

拚得是,闭门风雨无人省。


1

(词)清·洪亮吉

寂寥银阙,怪厎琼妃,媵他数个。

三五春宵,可许玉阶同坐。

人说高寒应让汝,九重天上还难妥。

笑风诗,只咏到衾裯,被他唤做。

也知我、殷勤看尔,驻向楼头,几番难过。

锦样连钱,一例被风吹堕。

仙掌夜过防暗摘,月盘露冷愁轻簸。

寄新诗,先问汝,点头也么。


1

(词)清·洪亮吉

团泪成花,搓烟做骨,商量不遣春瘦。

几番醉了重苏,依然十三时候。

前尘误汝,应一例、向风回首。

笑无端、占了珠帘,肯放玉人垂手。

只花也、怜人非旧。

问此度、探春何后。

簸钱堂上重来,不似那时清昼。

芳心易逗,算薄命、永供人咒。

待拈他、花片缄来,付汝一春消受。


1

(词)清·洪亮吉

天上月,枕边来。

似追陪。

香一盒,贮玫瑰。

衬珠兰,和玉蕊,髻旁堆。

罗幕外,燕疑猜。

蝶徘徊。

钟巳歇,漏仍催。

婢朦胧,窗隙报,渚莲开。


1

(词)清·洪亮吉

傍禅关。

搆閒亭似舫,四面启疏棂。

十五良宵,一双人影,三千里外钟声。

有多少、春人心事,柰秋窗、黄叶巳先零。

借了蒲团,翻残梵页,悟彻镫檠。

我亦能来听此,只青衫似梦,百倍凄清。

苦竹疏芦,幽花淡草,此身如在江城。

况惹起、寒虫鸣砌,又丁丁、莲漏滴残更。

待得萧斋响寂,人语还生。


1

(词)清·洪亮吉

林禽唤我作春游。

烟景逼南州。

蓝舆卸处幽吟好,寻僧话、又引閒愁。

无事衔杯,有山埋骨,此外总悠悠。

消沉白了少年头。

青镜惜风流。

江山胜处余归也,等几度、白玉成楼。

悟彻孤花,彫残心字,春总不如秋。


1

(词)清·洪亮吉

溪上鹭丝忙报客。

玉人遣透春消息。

怔忪相送巳嫌迟,无可说。

祗相忆。

门外滆湖千顷碧。


2

(词)清·洪亮吉

向晓层峦。

将烟做雾,酿雨成寒。

鬓绿衫青,眉长眼瘦,于女何干。

一枝折了重看。

怪彻厎、春愁总谙。

柳宿前身,萍花再世,我亦差堪。

(词)清·洪亮吉

才赌千秋。

又邀斗草,且漫藏钩。

众里聪明,个中机警,格外温柔。

日斜刚下妆楼。

招女伴、更番出游。

凤尾墩边,鹅毛洲上,龙嘴滩头。


2

(词)清·洪亮吉

绿初离,红乍失,白酿层云,黄澹初升日,空里数声禽语切。

似说宵寒,约略明朝雪。

冻丝黏,冰线结。

莫折高枝,恐有东风出。

转向竹稍深处歇。

玲珑石爱蓬山骨。

(词)清·洪亮吉

屋禅关,楼法界。

十仞高台,更在危楼外。

奇气尚能除百怪,稳坐蒲团,且受江豚拜。

举杯迟,吟句快。

乞篆题缣,总仗孤僧介。

一日已偿诗画债。

兴来不学,前人派。


5

(词)清·洪亮吉

为多情、青衫血泪,生生判向愁老。

冰弦谁把伤心谱,又早别怀萦扰。

幽会巧。

君不见、茫茫碧落相思鸟。

芳心寸拗。

待密约重圆,愁盟暗续,一一泪珠缴。

销魂处,我亦青鸾信杳。

年来暗损怀抱。

江南江北伤春恨,付与断肠衰草。

辜负了。

是旧日、金钗钿盒情多少。

閒愁待扫。

又一两三声,无端逗起,清梦隔帘悄。

(词)清·洪亮吉

又斜阳、晚林一抺,天空飞破归鸟。

危亭觅遍蓬篙径,咫尺谢家山到。

吟未了。

算好景、如前好句还输眺。

初三月早。

看一缕吟魂,寒鸦争瘦,逗去碧波小。

当年事,此地放歌孤啸。

狂来几侧乌帽。

诗名天地成何补,身后一椽谁保。

吟愈峭。

把长句、风前漫博先生笑。

思君欲老。

怕骑鹤还来,此间亭上,留得醉中草。

(词)清·洪亮吉

正无衣、垆头索醉,油车忽引君到。

愁中天气还如雾,咫尺远山舒眺。

烟柳道。

算怕是、逢人只是逢僧好。

无多落照。

但挂近禅房,和将夕磬,便有暮雅叫。

荆高市,酒人一样潦倒。

尘沙埋尽年少。

江干旧侣今谁在⑴,可惜龚生竟夭。

浑未料。

看冠盖、如云更有閒人吊。

高原古庙。

但肯费茶瓜,时时款客,我辈不须召。

(词)清·洪亮吉

又懵腾、几番烟月,东风吹过年少。

寂寥三径寻游侣,只有阿蒙还小。

忘不了。

是当日、曾经掷果兰陵道。

一官亦好。

看衣桁簪花,佩囊橐笔,浑称此风貌。

夷门路,金尊昨日频倒。

天涯尚未生草。

同来恁不同将去,挠乱数旬怀抱。

归正巧。

算剪韭烹葵煮笋都堪饱。

寄声短赵。

更瘦蒋风流,癯庄缊藉,相忆令人老。

(词)清·洪亮吉

黯然归、一肩行李,春风不遣人住。

姚江双浆悠悠去,去也更休回顾。

天意苦。

要汝是、名山夜雨成千古。

功名射虎。

只亘亘平生,才皆中下,李蔡岂君伍。

当年事,千佛名经曾数。

一枝原最高处。

衫青袍紫都闲物。

惹我酒閒起舞。

君莫误。

君尚有、数椽茅屋。

秋风浦、萍踪语汝。

恐又引先生,酒阑灯灺,清泪滴残炷。


4

(词)清·洪亮吉

青泉落处红云碎。马啼乱踏林声脆。

十里绕淇泉。愁无青竹竿。

迟行虽数里。巳觉唫声起。

知我欲回车。来朝度曲徐。

(词)清·洪亮吉

玉皇宫殿高无极。东西龙虎更番直。

天上事偏多。仙人鬓亦皤。

麻姑空一笑。偶自舒长爪。

掐破碧桃花。花光照万家。

(词)清·洪亮吉

偶然来预朱门宴。身轻只比梁閒燕。

蓦地出人头。灯前尚闪眸。

一腔填恨血。七首怀中热。

座客酒迟乾。先防冷眼看。

(词)清·洪亮吉

高高下下游鳞绕。侵人不已侵巢鸟。

一碧作鱼天。空明不起烟。

东西楼似织。出水高千尺。

玉手尽垂空。长廊接断虹。


4

(词)清·洪亮吉

年来情事谁能识,神也瞒他。

佛也瞒他。

小婢依微道着些。

无端两地难牵合,心在谁家。

身在谁家。

梦里时愁去路赊。

(词)清·洪亮吉

别来已觉无情绪,放了风筝。

过了清明。

总向閒门冷巷行。

何时约略三春梦,多比流萤。

少比疏星。

春睡瞢腾白昼醒。

(词)清·洪亮吉

海棠小院春深见,一晌难描。

千种无聊。

容易将人挂眼梢。

低徊不解伤春句,一卷离骚。

纤手难抛。

自把蝇头小字钞。

(词)清·洪亮吉

秋千架下分头走,姊住东溪。

妹住西溪。

只望秋千影不迷。

更阑重到秋千下,月也低迷。

露也低迷。

画索斜抛乌夜啼。


11

(词)清·洪亮吉

天与人俱老。

又何为、一千年后,此閒凭吊。

一半江山归李白,一半分还谢眺。

我到也、祗馀衰草。

毕竟微躯容易尽,觅些须、身后名才好。

勤打叠,零星稿。

青衫百计供人笑。

只悠悠、非公知我,恨和谁告。

金粟前身真小劫,堕作五湖年少。

有梦也、不离蓬岛。

猛忆人生何者是,只浮云、偶寄孤飞鸟。

残梦破,余归了。

(词)清·洪亮吉

衣上春云起。

记征程、钱唐到日,好花开矣。

兄领三州君作县,稳称陆家难弟。

只手版、也须随例。

昨梦越江东去好,是红尘、不到天光腻。

官事少,看山未。

京华往日曾联骑。

忆匆匆、斜阳古道,柳丝同系(丁未春偕君及孙渊如计偕北上)。

一幅东风吹上了,两两金门高第。

偏剩得、杜陵书记。

捉鼻功名知不免,笑他时、我亦神仙吏。

输一著,早曾计。

(词)清·洪亮吉

此客真先识。

趁升平、时时留览,九边阨塞。

试问请缨何太早,发正垂垂覆额。

天下事、引为已责。

手理韬钤仍跃马,果湖湘、陟建非常绩。

勋勒遍、壶头石。

丈夫自信饶奇策。

况生平、服膺所在,刘琨祖逖。

如许少年能十辈,分置楚南川北。

谈笑尽、萑苻之泽。

只我感恩思效死,便归耕、尚枕投荒戟。

随尔去、杀残贼。

(词)清·洪亮吉

烛冷人初醒。

正虚廊、角声吹彻,商声又警。

篱落寒花开自好,露点欲斜仍整。

妆惨淡、玉人微病。

不向春园誇胜事,伴草根菜甲、三秋永。

其下有,波如镜。

千年旧事思量猛。

被西风吹将世换,泪珠红并。

一半齐梁遗迹在,漠漠土花填井。

待说与、古怀谁省。

落月微黄天乍曙,向阑干、逗出销魂影。

重认取劫灰冷。

(词)清·洪亮吉

序:僮窥园从予八年矣体弱善病今年予秋试被落忽尔辞去念事伤离不能无作命沽酒歌此调以送之

衣薄还如纸。

最凄凉、前宵毷氉,今宵送尔。

八载追随无别事,伤病伤离伤死。

总误尔、朝饥饮水。

苦访虫鱼摩篆籀,但论才、尔便成佳士。

休更作,朱门使。

无家我共僧居寺。

只萧萧、寒云丙舍,尚堪南指。

入梦总从吾父母,醒处怕逢妻子。

况薄命、久无人齿。

明日出门谁念我,就飘蓬、断梗商行止。

尔去矣,泪流驶。

(词)清·洪亮吉

暗里惊闻泣。

一声声、无端惹我,青衫又湿。

多病经旬谁得似。

欲共候虫秋蛰尔、似燕旧巢还入。

典尽衣裘频拥絮,更同扶、瘦影当风立。

浑不怕,霜华袭。

八年侍我肩差及。

笑囊空、新诗屡付,佣钱未给。

费尔一杯村落酒,为我解除狂习。

说月好、今宵初十。

楼上三更云气净,看星辰、如豆天如笠。

吟正远,催归急。

(词)清·洪亮吉

绿鬓还如旧。

又依然、长堤风细,碧空云皱。

草草柴门元夜到,催送断肠时候。

幸浊酒、数杯还彀。

愁欲成痴眠转醒,怕相思、一夕人天瘦。

欹枕处,泪痕透。

楼高往日长垂袖。

摘疏枝、殷勤记取,柳边花右。

分半红窗堆卷轴,多付个侬消受。

浑可惜、此生难又。

欲倩雪衣为忏悔,更烦他、百舌声声咒。

春梦破,月如昼。

(词)清·洪亮吉

花是明朝放。

只萋萋、满城芳草,已供凝望。

多病年时谁付与,绿酒红愁同量。

且小立、雨中惆怅。

若许莺花还再世,拉春人、早向春风葬。

帘蒜揭,心旌荡。

楼高总伴閒云上。

有当年、镜盟衫誓,𥴦怀琴况。

可惜韶光都健在,春到也须微恙。

莫输与、个侬门巷。

我比絮泥心更定,背夭桃、稳坐青绫帐。

尘梦觉,钗钿响。

(词)清·洪亮吉

蜡屐嫌疏放。

任些时、残红剩紫,几曾凝望。

廿载可怜青鬓改,江水未胜愁量。

春付与、别人惆怅。

我慕蠹鱼能再死,趁馀香、好伴残编葬。

浑未管,流莺荡。

听歌人在青云上。

只年时、招邀胜侣,尚牵游况。

杜牧扬州人巳换,只有月还无恙。

照惨惨、几家门巷。

尺五桃潭三径草,瓣心香、供汝青绫帐。

添一线,春潮响。

(词)清·洪亮吉

梦远金铃响。

正无聊、红窗睡足,倚帷牵帐。

罗袜閒行花露重,颇怯晓风深巷。

浑悟到、玉人春恙。

薄酒多愁眠易醒,问楼高、更有何情况。

梯隐约,难重上。

伤春早怕春飘荡。

把泥金、书成梵字,伴花同葬。

一例有情应解取,花也对人惆怅。

巳开满、十分春量。

此度见花应背面,误人人、帘厎三年望。

属来岁,休轻放。

(词)清·洪亮吉

车马长安道。

有谁怜、中秋雨暗,重阳花少。

尺五閒亭三径柳,亭径尚馀秋草。

更难得、红尘似扫。

半舫斜阳新月影,借团蒲、稳梦仙人岛。

算怀抱,此时好。

玉山莫向垆前倒。

只空囊、俸钱难假,酒钱输了。

门外钟声催客去,衣上薄寒清峭。

料理是、餔糟代饱。

无数楼台凝醉眼,讶篱头、果大星辰小。

归尚有,未栖鸟。


4

(词)清·洪亮吉

云漠漠,云漠漠。

飞渡赤城梁。

摘取列星归北斗,倒倾银汉入西江。

天阙费平章。

(词)清·洪亮吉

天上乐,天上乐。

博戏更藏钩。

怪厎烛龙呼不醒,两丸日月覆金瓯。

萤火照清秋。

(词)清·洪亮吉

偕胜侣,偕胜侣。

仙阁坐虚无。

一赋玉楼犹未竟,人閒甲子总模糊。

长爪比麻姑。

(词)清·洪亮吉

银汉畔,银汉畔。

织女起高楼。

玉作帘衣花作座,海云为佩月为兜。

缥缈坐牵牛。


4

(词)清·洪亮吉

原是一般年纪。可可算他作弟。

记得小名无。众中呼。

入夜画楼先锁。百计要将人躲。

何意学生疏。上头初。

(词)清·洪亮吉

窗隙与谁同坐。咒雨鹁鸪两个。

兜起卅年愁。旧南楼。

暂向曲屏高卧。梦又把人颠簸。

睡觉夜灯青。影伶仃。

(词)清·洪亮吉

惹得夜乌难住。万点鬼燐穿树。

似复有人行。散如星。

鸂鶒鹭丝属玉。齐傍水仙祠宿。

宵半忽争鸣。学巡更。

(词)清·洪亮吉

带得绿蓑铁笛。消受短篷秋月。

帆影入江流。小于鸥。

目极楚天遥甸。潮接海门如线。

一点着杯梢。是金焦。


4

(词)清·洪亮吉

水边门掩重重。

海棠红。

不信者般颜色、堕西风。

相扶醉。

相偎睡。

意惺忪。

正好一镫私语、伴秋虫。

(词)清·洪亮吉

黄昏独下珠帘。

病恹恹。

差喜眉头常苦、梦常甜。

三叉渡。

三生路。

白云尖。

惝恍长林斜月、影纤纤。

(词)清·洪亮吉

中年一种情牵。

病恹恹。

欲借旧家楼阁、訢当年。

黄庭卷。

丹炉畔。

学飞仙。

留得一丝儿恨、未生天。

(词)清·洪亮吉

无端踏却轻鸥。

共清游。

梦里居然东海、向西流。

云中屩,风中纛,不能收。

幸喜天鸡初叫、始回头。


8

(词)清·洪亮吉

万顷湖头万顷桥。

雨蓑烟柳共飘摇。

水从天外绿周遭。

宿火照将鸿雁暝,晓霞烘得鹭丝骄。

是谁来伴客无聊。

(词)清·洪亮吉

一棹春游苏小家。

红红紫紫信方赊。

玉阑干外几枝斜。

仙子衣裳原缟素,美人颜色本空花。

淡云流水證年华。

(词)清·洪亮吉

云作帘衣絮作尘。

向前还有几多春。

艳阳天气说生辰。

圆比十三将望月,娇如二八上鬟人。

畹兰香味玉精神。

(词)清·洪亮吉

薄暝微醺枕酒瓢。

病心一缕逐风摇。

梦无来历入鸦巢。

初八夜星还照晓,十三凉月却终宵。

瘦魂尤避出林雕。

(词)清·洪亮吉

玉腕偏怜金钏宽。

凤钗频拨兽烟寒。

万重心事压阑干。

杜牧已留来世约,萧郎不作路人看。

虽然犹觉恨无端。

(词)清·洪亮吉

一晌花枝欲上楼。

东风先为揭帘钩。

和烟和露搭床头。

百五时光容易过,十三年纪不知愁。

初阳篱落悄凝眸。

(词)清·洪亮吉

病后般般总率真。

见时故故不温存。

已教销尽昨宵魂。

开士心情居退院,美人颜色赋长门。

年来偏重过时人。

(词)清·洪亮吉

背面难禁万种愁。

见时无语只凝眸。

初阳一线下帘钩。

百计未能通一语,暂时曾许共扁舟。

泪痕和露咽心头。


7

(词)清·洪亮吉

远恨新愁,半春已觉难消受。

海棠花瘦。

鸲鹆双双咒。

十二红阑,春气应全透。

关心否。

莺前燕后。

定有人垂手。

(词)清·洪亮吉

隔个红窗,强将八字排来看。

自怜魂断。

欲把他生算。

支枕应难,且复凭诗案。

谁相伴。

喘声低缓。

亏得鹦哥唤。

(词)清·洪亮吉

尺五荒坟,小桃一树伤心艳。

寄将花片。

没个人儿便。

芳草多情,引他归骑,寻教遍。

模糊见。

月残如线,雾隐伤春面。

(词)清·洪亮吉

又是春残,海棠花外游丝乱。

泪珠成串。

待把年光换。

惜别匆匆,镇倚閒庭院。

阑干畔。

绿愁红怨。

约略伤春券。

(词)清·洪亮吉

花事关心,东风吹到茶蘼架。

燕儿多谢。

咒得春成夏。

不放春归,斜日帘微亚。

秋千下。

游丝无赖。

又向荷钱惹。

(词)清·洪亮吉

传粉摊书,砚旁小匣先安镜。

梅花同命。

瘦到年时影。

小别生疏,问语都愁应。

更初定。

为怜春病。

偷向床头省。

(词)清·洪亮吉

斗草归来,一窗好梦非无据。

笔床茶具。

且复安排预。

强自支持,鬼病终难愈。

谁来觑。

药炉烟畔。

只有风飘絮。


7

(词)清·洪亮吉

吾家阿弟。先我一年辞帝里。

玉版银鳞。饱啖江南二月春。

小桃开落。稳坐卷施东畔阁。

应念衰翁。骑马朝朝冒朔风。

(词)清·洪亮吉

夜凉人定。正好明心同见性。

一缕茶烟。透到梅花小阁边。

休休莫莫。梦好正嫌无着落。

与我周旋。莫门眉梢眼角禅。

(词)清·洪亮吉

偶开窗扇。破曙鹊声波上乱。

百顷湖光。捲上先生六尺床。

雪花难集。倔强水虫多不蛰。

落月团团。东海鱼龙尚爱看。

(词)清·洪亮吉

乍谈心曲。何事小名呼小玉。

弹指年华。未比梅花比杏花。

最怜同调。八字果然生剋肖。

判与他生。自有麻姑肯玉成。

(词)清·洪亮吉

闻游采石。早起披衣看曙色。

不敢窥檐。乌鹊南枝梦正甜。

酒衫芒屩。二十男儿工跳跃。

一缕吟魂。先向风前逗早春。

(词)清·洪亮吉

香浓月淡。几朵露兰光欲泛。

行过房栊。福橘裁灯堕小红。

茶瓯清洌。留得那年元夜雪。

说梦声低。偏惹帘前鹦鹉疑。

(词)清·洪亮吉

垂垂一树。曾见个侬珍重处。

已分成阴。头白萧郎恐不禁。

还怜飞絮。一样东风飘泊去。

郎已沾泥。莫趁流莺是处飞。


7

(词)清·洪亮吉

忆向校官称弟子,春秋祀屡追陪。

仲丁六十又三回。

旧题名已暗(明伦堂有进士举贡题名余皆预焉),亲为拂尘埃。

寻遍讲堂兼学舍,两株列柏谁栽。

尊经高阁暂时开。

青衫皆后进,紫燕亦新来。

(词)清·洪亮吉

绿鬓学仙愁已晚,即今况复苍颜。

天空鸟去不曾还。

未知双蜡屐,再入几名山。

半世著书难得了,砚台肯放清閒。

酒人相约掩蓬关。

脸从花索笑,心与石争顽。

(词)清·洪亮吉

人说绿蓑青箬好,可容仍殿朝班。

玉堂官烛影阑珊。

昨朝书巳奏,明日棹当还。

天上楼台曾小住,明湖如带回环。

夜凉偏欲梦乡关。

屋前双叠港,屋后一堆山。

(词)清·洪亮吉

犹记石桥桥畔路,死生离别匆匆。

绿波摇月去如风。

唾痕都作血,岸柳不曾红。

留得一行临别语,几生重得相逢。

夜台没个寄书鸿。

廿年如梦过,来听渡头钟。

(词)清·洪亮吉

十里空濛云外水,水云光隐回汀。

最无人处小舟行。

到来溪馆泠,秋燕语分明。

浑异踏青前度至,满坡花气将迎。

剩他几树绿无情。

四更山曙早,红叶点疏星。

(词)清·洪亮吉

十日秋阴情绪减,乍眠却喜新晴。

红墙千尺月华生。

水明镫暗依约卷帘声。

溪口寂寥寻渡少酒,徒多分飘零。

柳丝笑客眼犹青。

好天凉夜祇剩一人行。

(词)清·洪亮吉

红鹤溪山乌鹊馆,金阊从古繁华。

三分楼阁二分花。

一分留隙地,随分种桑麻。

海物新奇争入市,晨餐都厌鱼虾。

等閒吴语六时哗。

笙歌丛作队,脂粉泻成洼。


5

(词)清·洪亮吉

明镜。明镜。

看了有时仍听。吉祥善事多般。

顿觉愁颜喜欢。欢喜。

欢喜。侬与镜儿知已。

(词)清·洪亮吉

千里。千里。

只在离人足厎。别来吴苑花香。

又复燕台夜凉。凉夜。

凉夜。酒薄衾单多谢。

(词)清·洪亮吉

天上。天上。

谁把两丸安放。东西沧海漫漫。

出没真如转丸。丸转。

丸转。天也有时不管。

(词)清·洪亮吉

雷鼓,雷鼓。

打过春三四五。

还亏列阙丰隆,催得前村挂龙。

龙挂,龙挂,一幅水乡图画。

(词)清·洪亮吉

春梦。春梦。

谁向小窗分送。梦中说梦尤疑。

身外分身绝奇。奇绝。

奇绝。魂共烛花凝结。


5

(词)清·洪亮吉

深秋门巷动凉飔。

掩关迟。

雨如丝。

折得一枝、红豆立多时。

天上亦添新别恨,人不见,渺相思。

拈来枝叶影参差。

意谁知。

酒难辞。

且与梁园、宾客谱离词。

只有文园消渴甚,赋不到,九秋枝。

(词)清·洪亮吉

柳丝南北罩通津。

水波匀。

月痕新。

却到晏公、祠畔暂逡巡。

偏是画𦨣红烛影,频照见,梦中身。

(词)清·洪亮吉

播钱堂上记还真。

是秾春。

是花晨。

依约别来、如影复如尘。

安得学他双燕子,来与去,不随人。

(词)清·洪亮吉

红阑干外路三千。

病恹恹。

说当年。

赢得半生憔悴半生眠。

只有画笼鹦鹉好,浑不记,有从前。

(词)清·洪亮吉

生疏廊屋几曾经。

意忪惺。

步伶仃。

偏是半边团扇有流萤。

纵向曲阑深处躲,防照见一星星。


5

(词)清·洪亮吉

伤春长自下帘钩。

杏叶扶疏柳叶柔。

三月花前雨不休。

没来由。

私语催人上小楼。

(词)清·洪亮吉

山拗池阁水边楼。

一雨银塘便觉秋。

长日无人掉小舟。

水分流。

胡蝶閒来立鸭头。

(词)清·洪亮吉

凉风吹绽一天星。

约伴时时过水亭。

说鬼宵深不可听。

掩疏屏。

小婢齐声呗佛经。

(词)清·洪亮吉

过汀故说爱新凉。

躲过前头姊妹行。

私语喃喃已不妨。

却提防。

移得鹦哥出画廊。

(词)清·洪亮吉

两重门内忽相逢。

一串花香出袖浓。

刚赌秋千气力慵。

且从容。

眼角回青颊转红。


5

(词)清·洪亮吉

休。

断送春人不上楼。

三更梦,和月挂帘钩。

(词)清·洪亮吉

风。

一夜千林叶堕空。

开轩望,斜月正中峰。

(词)清·洪亮吉

拚。

历遍长廊耐晓寒。

梅花瘦,不厌百回看。

(词)清·洪亮吉

听。

一雁寥寥下远汀。

荒寒境,月黑鬼灯青。

(词)清·洪亮吉

迟。

已是疏钟报晓时。

山禽影,蔌蔌落高枝。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

字君直,一字稚存, 号北江。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嘉庆时因批评朝政被流放伊犁,不久赦还,改号更生居士,并名其斋曰更生。与黄景仁相契厚。通经史、音韵训诂及地理之学。工诗文。骈文尤著名, 与袁枚、邵齐焘、刘星炜、孙星衍、吴锡麒、曾燠、孔广森合称“骈文八大家”。部分作品揭露现实社会黑暗。有《洪北江全集》、《春秋左传诂》等。

☚ 屠绅   黎简 ☛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

初名莲,字华峰,更名礼吉,字君直。乾隆四十六年(1781)试礼闱改今名,字稚存,号北江、梦殊、对岩。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少孤贫力学,孝事寡母。初为朱筠校文,继入毕沅幕校古书。乾隆五十五年榜眼。授编修,督学贵州。入值上书房,与修《高宗实录》。上书言事,抨击时政,遣戍伊犁,次年赦归,自号更生居士。主本邑洋川书院及扬州梅花书院。事具《清史稿》列传卷一四三。嘉庆间,门人吕培等编有《洪北江先生年谱》。亮吉当考据学鼎盛时期,涉猎广博,举凡经学、史学、舆地学,皆卓然成家。长于骈文。为诗有奇气,服膺黎简、黄景仁。词亦清疏,时人誉为胜于诗。有《更生斋诗馀》二卷,分卷称《冰天雪窖词》、《机声灯影词》,有四部丛刊和光绪授经堂重刊本。陈乃乾辑入《清名家词》。

☚ 张思孝   林蕃钟 ☛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

字稚存,一字君直,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少孤家贫,寄于外祖父家,有才名,能诗,与同邑黄景仁诗歌唱和,时称洪黄。后从安徽学政朱筠游,同幕戴震、邵晋涵、王念孙、汪中等皆通经饱学之士,乃立志穷经,居家与孙星衍相切磋,学益宏博。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一甲二名登进士第,授翰林编修。乾隆五十七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督贵州学政。黔省僻远,缺少书籍,为购经史、《通典》、《文选》等,散置各书院。仁宗嘉庆二年(1797),命在上书房行走。嘉庆四年,诏求直言,乃上书极陈时事,触帝怒,流伊犁。次年,释放回籍。晚年徜徉山水,以著作自娱,并主讲洋川书院。亮吉诗多为记录行旅游览而作,每次出行或游赏皆有专集记其所经所至、所见所闻,并摅写因见闻而引发的感慨。其中有些篇章涉及民生疾苦、时政弊端,如:《宜沟行》写来往驿路官吏扰民;《朝阪行》三首写官吏惟知借整治黄河以搜刮民财,黄河水来则不顾人民死活,只闭城自保;《自柏乡至磁州道中杂诗》写河北柏乡到磁县一带人民生活之贫困。其遣戍新疆所写《伊犁纪事诗》组诗展现了天山南北雪岭大漠的瑰丽景象,并记录了戍守在那里官兵的日常生活,以及汉族士人、谪居官吏对边疆文化发展的贡献。亮吉长于五古、七言歌行,富于想象力。毕沅谓其“奇思独造,远出常情,五言歌行杰立一世”(《吴会英才集》),如《潼关》前十二句写潼关景色:“出险复入险,别山仍上山。河流五色夜昏黑,一片红日先射关。壮哉龙门涛,至此始一折。惊流无风舟尚失,大鱼如龙欲迎日。风陵津北起黑波,重波径向中流过。河声渐远坡愈迥,却控马首看全河。”从构思到造句用字都近于韩愈。其近体诗较粗率,佳作较少。亮吉长于骈文,与袁枚,胡天游并称为“三大家”。亦通经术,尤长于舆地之学。穷日著书,老而不倦。著有《春秋左传诂》二十卷、《六书转注论》十卷、《四史发伏》十卷、《东晋疆域志》四卷、《北江诗话》四卷。主编了许多府县方志,如《宁国府志》、《澄城县志》、《长武县志》、《登封县志》、《泾县志》等。其诗文收入《洪北江诗文集》,凡六十六卷,其中诗三十八卷。《清史稿》卷三五六、《清史列传》卷六九有传。其门人吕培等为撰《洪北江先生年谱》一卷。

☚ 汪中   吴锡麒 ☛

洪亮吉1746—1809

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更生居士、又蛣、天山戍客。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市)人。清代经学家、史学家。“骈文三大家”之一。“毗陵七子”之一。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编修,督学贵州。嘉庆初,因上疏直言获罪,谪戍伊犁,翌年赦还原籍。遂改号更生居士,专意著述。有《洪北江全集》二十六卷、《春秋左传诂》二十卷等。
索引:洪亮吉,君直、稚存,北江、更生居士、又蛣、天山戍客;晓读书斋、卷葹阁、更生斋、古藤书屋、附鲒轩、授经堂、上下三千年纵横二万里之轩。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

清代骈文家、学者。《清史稿》有传。字君直,又字稚存,号北江。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洪氏幼承母教,治学严谨。乾隆五十五年(1790),中进士,授编修,督学贵州。嘉庆(1796—1820)初因上书获罪,谪戍伊犁,翌年赦还,因自号更生居士。洪氏博学多闻,尤精舆地、经史、音韵训诂诸学,有《春秋左传诂》等论学著作二十多种。洪亮吉所作诗文有奇气,与黄景仁齐名,世号“洪黄”。《卷施阁文集》中有辞赋多篇,其《过旧居赋》,情文并茂,音韵俱佳,诚为清代骈赋名作。有《洪北江全集》。

☚ 施闰章   祝尧 ☛

洪亮吉1746—1809年

初名礼吉, 又名连, 字君直, 又字稚存, 号北江。 清代训诂学家。 江苏阳湖(今江苏省武进县)人。乾隆进士, 授翰林院编修, 任国史馆纂修官。后谪归。遍览群书,深研经史、音韵、训诂及舆地之学。 穷日著书, 老而不倦。 著 《六书转注录》、《比雅》、《春秋左传诂》、《公羊谷梁古义》、《弟子职笺释》、《汉魏音》、《毛诗天文考》、《传经表》、《国语韦昭注疏》等书,今均传于世。《六书转注录》广搜经传诸书中的转注字, 以 《说文》、 《尔雅》、 《方言》、《广雅》等书为纲,旁索诸家所论转注之意,辑取 《经典释文》 中字, 足资研究转注参考。

洪亮吉公元1746——1809

初名礼吉,又名连,字君直,又字稚存,号北江。清江苏阳湖(今江苏省武进县)人。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任国史馆纂修官。后谪归。遍览群书,深研经史、音韵、训诂及舆地之学。穷日著书,老而不倦。著《六书转注录》、《比雅》、《春秋左传诂》、《公羊谷梁古义》、《弟子职笺释》、《汉魏音》、《毛诗天文考》、《传经表》、《国语韦昭注疏》等书,今均传于世。《六书转注录》广搜经传诸书中的转注字,以《说文》、《尔雅》、《方言》、《广雅》等书为纲,旁索诸家所论转注之意,辑取《经典释文》中字,是研究转注的参考书。

洪亮吉1746—1809

江苏人。清嘉庆四年(1799)因事被遣戍伊犁。次年获释东归。著有《伊犁日记》、《天山客话》、《万里荷戈集》等。

洪亮吉1746—1809

清经学家、文学家。江苏阳湖(今武进)人。字君直,一字稚存, 号北江。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贵州学政。嘉庆二年(1797)侍奉皇曾孙奕纯读书。四年参加编纂《高宗实录》。同年八月因批评朝政获罪,遣戍伊犁,翌年遇赦返回故里。晚年自号“更生居士”, 作《伊犁日记》、《天山客话》、《外家纪闻》、《万里荷戈集》、《百日赐环集》等诗文,记述在新疆期间所见所闻和感受。擅长诗文,精于音韵训诂和舆地之学。另有《洪北江诗文集》、《春秋左传训诂》等。

洪亮吉

092 洪亮吉1746—1809

清代历史地理学家。字君直、稚存,号北江。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时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因陈时政获罪,戍伊犁,后赦归。浪迹于山水之间。生平治经史、舆地之学,著作颇多。地理方面有《乾隆府厅州县图志》50卷、《三国疆域志》2卷、《东晋疆域志》4卷、《十六国疆域志》16卷等。

☚ 齐召南   李兆洛 ☛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Hong Liangji

清代文学家。字君直, 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编纂官。出任贵州学政,因上书批评朝政,获罪,后改伊犁。赦还归乡后,闭门著书至终。
洪亮吉博览群籍,对史地、音韵、训诂都很精通,文学上,古文、骈文、诗都很有名。其骈文清新瑰丽、高古遒迈,如《出关与毕侍郎笺》、《游天台山记》等均是名篇。论诗强调“性情”、“气格”,认为诗要“另具手眼,自写性情”(洪亮吉的《北江诗话》)。由于他一生喜游名山,所作诗以山水诗最多、最佳,尤其遣戍伊犁途中所作诗歌,如《安西道中》、《天山歌》、《伊犁记事诗四十二首》等,最有特色。《吴会英才集》说他:“奇思独运,远出常情,五古歌行,杰立一世。”
著有《卷施阁诗文集》、《附鲒轩诗集》、《更生斋诗文集》、《北江诗话》及《春秋左传诂》。

☚ 汪中   黄景仁 ☛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

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清代经学家、文学家。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中进士,任编修。嘉庆时,因上书陈弊政,发配伊犁,赦还后,改号更生居士。洪亮吉关于人口问题的见解较多,主要是:提出人口繁殖与社会财富增长之间存在的矛盾。他认为人口增长极快,每隔一代就会成倍增加,百年内可以增长一二十倍,但田地房屋粮食等财富却相对增长缓慢,这一矛盾必定造成人口过剩和社会财富不足,而社会动乱不安的情况。他还提出 “天地调剂法”和“君相调剂法”,抑制人口增长。所谓“天地调剂法”,就是借天灾减少人口,所谓“君相调剂法”,就是指统治者应采取一些积极措施(发展生产“均民移民”、开源节流等),来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后者虽不是根本解决矛盾的办法,但在当时也不失为卓见。

☚ 冯梦龙   包世臣 ☛

洪亮吉1746—1809

清经学家、文学家、方志学家。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江苏阳湖(今武进)人。乾隆进士,授编修。嘉庆时,以批评朝政,遣戍伊犁,不久赦还,改号更生居士。博通经史、音韵训诂和地理之学,工诗文,著有《洪北江全集》等。曾整理过乾隆年间编修的府、厅、州、县志,手撰了《泾县志》、《澄城县志》、《淳化县志》、《长武县志》、《登封县志》、《固始县志》、《怀庆府志》,后又主纂了《宁国府志》并撰写其中的疆域表和舆地志。有丰富的修志经验,并著有若干论述地方志的文章,指出:“一方之志,苟简不可,滥收亦不可。苟简则舆图疆域,容有不详……滥收则或采传闻,不搜载籍,借人才于异地,侈景物于一方,以致讹以传讹,误中复误。”认为“撰方志之法,贵因不贵创、信载籍而不信传闻,博考旁稽,义归一是”为善。

卷施阁文甲乙集/更生斋文甲乙集/洪北江诗文集

☚ 王石臞文集补编   卷施阁文甲乙集 ☛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

字稚存,号北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清代文学家。著有《北江诗文集》、《北江诗话》等40余种。他的文学观点主要见之于《北江诗话》。这部书以“诗话”为名,实际上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类于杂谈,“举凡金石文字、历史人物、史学、地理、书法以至于科场掌故……莫不数见”。(陈迩冬《〈北江诗话〉后记》)书中集中地体现了他的文学思想和见解,他认为“诗文之可传者有五:一曰性,二曰情、三曰气、四曰趣、五曰格。”(卷二、一)这里虽然主要的是就诗而言,但也包括了文。就内容来说,他的理论乃属性灵派,日本学者青木正儿曾说:“他的标准在于性情、学识、品格三者兼备,故很难得。然而在三项之中,仍以性情为第一。”(《清代文学批评史》149页)他反对格调派与拟古派,主张创新,对于王士祯、沈德潜之论颇不以为然,曾谓:“至诗文讲格律,已入下乘。然一代亦必有数人,如王莽之摹《大诰》、苏绰之仿《尚书》,其流弊必至于此。……方望溪之文,王文简(士祯)之诗,亦不免有此病,则拘拘于格律之失也。”(卷二)由于注重性情,当然就斥责格调,而提倡自成一格的独创精神。他赞赏杜牧的诗文,能于韩、柳、元、白之外“自成一家”。他还提出“真气”说问题,这实际上是对以往的“文气”说的发展,他认为文学史上“诗文之有真气者,秦汉以降,孔北海、刘越石以迄有唐李、杜、高、岑诸人其尤著也。”可见他的所谓“真气”,就是指那种雄奇、豪放的文风。

☚ 汪中   恽敬 ☛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

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江苏常州)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编纂官。后督贵州学政。嘉庆元年回京供职,以越职言事获罪,充军伊犁。五年赦还,家居著述以终。亮吉自幼丧父,刻苦读书,与同里黄景仁、孙星衍友善,并得袁枚、蒋士铨的赏识。精于史地、声韵、训诂之学。善诗文,尤工骈体文。文风高古遒迈。著有《卷施阁诗文集》《更生斋诗文集》《北江诗话》等。

☚ 吴定   赵怀玉 ☛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

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祖籍歙县,生于江苏阳湖。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任文颖馆纂修,旋督贵州学政。嘉庆四年(1799),因批评朝政,遣戍伊犁。次年赦还,自号更生居士,寄情山水,专意著述。长于史学,通声韵、训诂。尤精疆域沿革。著有《比雅》、 《春秋左传诂》、《六书转注》,三国、东晋、十六国《疆域志》及诗文集等20余种。

☚ 吴定   郑承瀚 ☛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

清代中期人口问题思想家。初名莲,字华峰。后改名礼吉,亮吉,字君直,又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江苏阳湖人。乾隆五十五年( 1790 )以一甲第二名进士及第。曾任编修、贵州学政。嘉庆四年,因抨击时政被遣戍伊犁。次年赦归。主持本邑洋川书院及扬州梅花书院。著述有《卷葹阁集》等。他断言生物界存在着生存竞争。认为生活资料的增长,赶不上户口的增长,会对社会形成威胁。为此,提出两个所谓补救办法,即天地调剂法与君相调剂法。“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野无闲田,民无剩力。疆土新辟,移众民以居。赋税繁重则酌今昔而减。禁浮靡,抑兼并。遇水旱疾疫,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是君相调剂之法。

☚ 康基田   英和 ☛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

字君直,又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行一,清江苏阳湖 (今武进)人。乾隆五十五年 (1790年) 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 (1799年) 在实录馆纂修官任内,因上书批评朝政,被革职遣戍伊犁,不久赦还回籍,主讲洋川书院,著作有 《春秋左传诂》、《洪北江全集》等。乾隆五十八年 (1793年) 作 《治平》、《生计》二文,对乾隆年间人口急剧增长引起的社会问题发表看法。认为“治平”之世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快于社会必需的生产、生活资料的增长速度,以百年计,户口要增加到20倍,而田与屋则不过增加到5倍。认为人口过多与生产、生活资料不足的矛盾不能根本解决,只可能受到两种调剂。一是“天地调剂法”,指出:“曰,天地有法乎? 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法也。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耳”(《治平》);一是“君相调剂法”:“曰,君相有法乎? 曰,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 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 禁其淫靡,抑其兼并,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如是而已矣,是亦君相调剂之法也。” (同上) 但又认为君相调剂法和天地调剂法一样,作用也不大,因而为找不到有效的救济办法而忧虑。在社会问题方面,除提出人口主张,对乾隆朝吏治败坏的情况也予以较深刻的分析。希望尽量减少吏胥的人数,以减轻人民的负担。

☚ 颜元   王源 ☛

洪亮吉1745~1809Hong Liangji

literator and scholar of the Qing Dynasty,also called Beijiang. Works: Complete Collection of Hong Beijiang,etc.

洪亮吉1746—1809

清代文史学家。江苏阳湖(今武进)人。字稚存,一字君直,号北江。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纂修官,参预修撰《高宗实录》,旋督贵州学政。嘉庆四年(1799)以直言朝政获罪,谪戍新疆伊犁,翌年赦还原籍。自是绝意仕进,潜心治学,别号更生居士。通声韵训诂之学,长于治史,尤专精于疆域地理沿革,所为文以有关文字学与舆地之作倍受推重。所著三国、东晋、十六国《疆域志》皆属史地结合精品,于民族史研究多有裨益。《比雅》、《春秋左传诂》亦反映其文字方面的精湛造诣。生平著作连同诗文集共达20余种。据著录载,撰《西夏国志》16卷,未见传本;一说此书未成。

洪亮吉1746—1809

清经学家、文学家。字稚存,号北江。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进士,授编修,督学贵州。因批评朝政,流放伊犁,不久赦还。兼通经史及音韵训诂之学。工骈文,写景抒情,清新委婉。又工诗,与黄景仁齐名,号“洪黄”,又与孙星衍研讨经史,称“孙洪”。有《洪北江全集》。

洪亮吉1746—1809

清朝学者。初名莲,字华峰,后改名礼吉、亮吉,号北江,晚号更生。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乾隆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贵州学政。嘉庆初,参与修《高宗实录》。一生好学,尤精通经史、地理。曾入毕源幕,参与修撰《续资治通鉴》。主进过本邑洋川书院和扬州梅花书院。与当时学者戴震、汪中、邵晋涵等友善。著述颇丰,有《十六国疆域志》、《晓读书斋杂录》、《伊犁日记》等。后人为之辑集有《洪北江遗书》。

洪亮吉

(清·乾隆十一年——嘉慶十四年 1746~1809) 陽湖(今江蘇常州) 人。原名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又字稚存。號藕莊,别署華峰、夢殊對岩、又蛣、北江居士,世稱北江先生。乾隆五十五年 (1790)探花,授編修,拜貴州督學。以言事獲咎,遣戍伊犁,甫三月赦歸,因自號更生居士。栖隱四年,出為畢沅幕客,協力撰輯關中、中州兩地金石記。博學多識,遍閱群籍,尤精輿地學,亦通 《說文》,耽于金石,詩文奇逸。工翰墨,篆法李陽冰,兼能隸書。少與黄景仁齊名江左,人稱“洪黄”。黄氏客死滄州。亮吉千里奔喪,情逾骨肉,世有鉅卿之目。與孫星衍論學問,談金石,世號“孫洪”。亦通繪事,偶一為之,書卷之氣,溢于楮墨。平生著述等身,有《滬瀆消寒集》、《附蛣軒集》、《菤葹閣集》、《更生齋集》、《東晉疆域志》、《十六國疆域志》、《遣戍伊犁日志》、《天山客話》、《北江詩話》、《六書轉注録》、《弟子職箋釋》等,多輯入 《洪北江全集》二百二十一卷。又纂修《寧國府志》、《涇縣志》、《登封縣志》、《淳化縣新志》、《長武縣志》、《澄城縣志》。


洪亮吉尺牘 (局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0: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