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波粒二象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boli erxiangxing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性。微观粒子既有微粒的性质,又有波动的性质,是微粒性和波动性的矛盾统一体。现代研究表明,微观粒子无论是光子、电子以及其他基本粒子在极微小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时,有时显示出波动性 (这时粒子性不显著),有时显示出粒子性 (这时波动性不显著)。这种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表现为波动和粒子的性质,或者说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就称为波粒二象性,简称二象性。微观粒子的二象性,最早是从光的二象性开始的。 ☚ 玻尔理论 测不准原理 ☛ 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boli erxiangxing指微观粒子具有波动和微粒的二重性质。是微观粒子普遍的基本属性之一。光的二象性是这种普遍性质的特殊情况。关于光到底是微粒还是波动,早在17世纪就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是以笛卡儿、胡克、惠更斯等为代表的波动说。认为光是从媒质的一部分依次向另一部分传播的一种运动,正如声波、水波一样。另一种是以伽桑狄、牛顿为代表的微粒说,认为光是由发光物质发射出来的一些很小的物体。在19世纪以前,由于种种原因,微粒说一直占统治地位。19世纪以后,托马斯·扬和菲涅尔等人发展了光的波动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初步测定了光的波长,并根据偏振现象确定了光是横波。这一系列成功,使光的波动说又复苏起来。到19世纪30~40年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把对光的认识又推进了一步。他提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从而确定了光的电磁波本性,并被赫兹用实验证明。光的电磁波理论,把光和电磁现象联系和统一起来了,它是机械波动理论的发展,但仍属于经典物理学的范围。20世纪初,光压测定的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物质性。使人们认识到电磁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而电磁波是这种特殊物质运动状态以波动形式的传播。所以光波是物质的一种形态,是高速运动着的特殊物质。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的研究,暴露了经典物理学的缺陷,促使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能量子假设,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光量子假说,圆满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建立了光的量子理论。至此,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达到一个更深的层次,即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在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关于光的粒子性理论取得成功之后,面对在微观世界中建立描述实物粒子运动规律所遇到的困难。德国青年物理学家德布罗意考虑到,如果光有波粒二象性,物质或许也有波粒二象性。他认为19世纪在对光的研究上,只重视了光的波动性,忽略了光的微粒性;而在对实物粒子的研究上,则可能发生相反的情况,即过分重视了实物粒子的微粒性,而忽略了它的波动性。因此在1924年他提出了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的假设。另外,在其他一些实验中也观察到原子、分子、中子等微观粒子的衍射现象。这些说明了波动和粒子的二重性确实是微观物质世界的普遍性质,而光的二象性是这种普遍性质的特殊情况。 ☚ 电子衍射 波函数 ☛ 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表现为波动和粒子的性质。 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