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波洛克《秋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波洛克《秋韵》

波洛克《秋韵》

无数仿佛由画笔痛苦地扭曲而留下的线条,在长3米宽近5.5米的巨大画布上翻滚着,这些只限于黑、茶褐和白三种色调的线条,一面互相重叠交错,一面大体均匀地覆盖在画面上。如果站在作品前,我们的视线在广阔的画面中不可能固定在任何焦点上,而是一味地在颜料组成的迷网中徘徊。那些天马行空的线条,忽而向纵深,忽而朝我们不停地运动。我们的视线被画面所吸引,那既是部分又是整体。不能不说这幅“绘画”,和我们过去所熟悉的任何一幅绘画,都有着完全不同的尺度和空间。
这幅画表现了普通我们见不着的东西,它记载了画家在画布周围走动进行创作时的形迹,以及颜料本身的物质性能(粘性、落在画布上的速度和方向)。它并没有展现画家所看到的周围事物。


秋韵 波洛克


1951年在杂志上发表了波洛克作画的照片,曾经轰动 一时。其中有 一幅,是他向铺在地上的很大的 一张画布上,时而用画笔蘸着颜料滴洒,时而拎起颜料筒直接把颜料泼到画布上,波洛克好像在和画布扭打成 一团。这与那些面对画架默默挥毫作画的画家是完全不同的情形。第二年,评论家哈罗尔·罗森保就以随笔形式发表了题为《美国行动绘画的画家们》 一文。他写道: 有一群美国画家,画布对于他们来说如同斗技场地,可以看到他们在那上面将实际的或想象的对象,再生、再现、分析,或者与其说是表现,不如说是在记录行为本身。总之发生在画布上的应该是事件而不是画。波洛克关于自己的作品也曾说到: 作画时“所想到的是怎样控制涂料的流动,它所能达到的可能程度。当然我并不是在调遣 ‘偶然’,因为我是否定偶然的东西的”。“当我在 ‘画中’ 时,我并不能予知自己在干什么,要经过 一段 ‘相识’ 的时间后,我才看出自己已做过些什么。我不怕损坏这种变化和形象,因为绘画有它自己的生命。” “我为使其完成而付出辛劳,结果反倒会弄得一塌糊涂,使我失去和绘画接触的机会。” “只要产生出纯粹的和谐,我们就会感到绘画是成功的。”
美国美术史家詹森,更是把波洛克比喻成像牛仔骑在一匹野马上,他 “驾御” 着颜料的力量,他的行动像着了迷一样,是一种身心合一的活动。事实上,波洛克的滴墨法,并不是作为结果的形式而是像 一位证人一样,叙说了画家作画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与超现实主义强调空间性相反,也许,波洛克对画面生成过程中绘画的时间性寄以更多的关心吧。
波洛克(1912—1956)是怀俄明州一个农民的儿子。他上过洛杉矶的美术学校,18岁时又到纽约随画家托马斯·本顿学画。并曾在本顿领导的美术学生联盟从事壁画制作。他亲自体验了当时的一些新材料和新技术如喷枪等。这在他后来的作品中也常使用,而且从其绘画的规模中也可以看到壁画对他的启发。
他开始探索自己的绘画道路是1930年在纽约的时候。当时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等欧洲最新的动向已被介绍到美国来,同时人们对民间美术和史前美术的兴趣也日见浓厚。介绍非洲和印第安人美术的展览不少。特别是1937年举办的欧洲和非洲的史前岩画展,曾给画家以很大的冲击。在波洛克和同时代的美国画家们看来,绘画创作就是要暴露介入画家身体之中的个人或集团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平常是被理性所掩盖,深藏在艺术的源泉之中的,绘画创作就是要赋予它以直观的形式。
波洛克一生的最后几年,又回到传统的使用画笔和厚重的颜料的厚涂画法,使我们感到由滴墨法所产生的那种自身的生命感明显减弱。不幸,1956年的 一次车祸,终止了他的探索。
☚ 夏加尔《我和村庄》   戴库宁《女人1号》 ☛
0000331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