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匈事件
即1956年发生在波兰、匈牙利的事件。波兰事件包括波兹南事件和十月事件,前者反映了波兰党与人民群众的矛盾,后者反映了波兰与前苏联的矛盾。匈牙利事件则是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内部、外部原因引起的一起严重流血事件。
1945年,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波兰从法西斯的铁蹄下获得了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权。但是,波兰与苏联的关系上却积累了一些问题。战后波苏和波德疆界的变动,波兰被割支大片国土,严重伤害了波兰人民的民族感情。1948年苏联授意批判和关押了人民拥护的领导人哥穆尔卡,并打击了大批党员干部。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到波兰任党的政治局委员和国防部长。战后苏、波之间不平等经济关系给波兰经济造成很大困难。加之波兰党实行亲苏路线,盲目推行苏联模式,造成经济结构比例失调,物价上涨,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有不满情绪。而苏共二十大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都在波兰引起反响,尽管波兰党和政府为纠正过去的错误采取了措施,但积重难返,改革步子不大,人民的要求得不到及时解决,结果导致了波兹南事件的发生。
1956年6月,波兹南的16000工人为要求增加工资和减税向政府请愿失败后,发动罢工和示威游行,反对政府追随苏联。军警出动镇压,数百名工人伤亡和被捕。事后,波兰政府及时采取了一些缓和矛盾的措施。
波兹南事件后,波兰党内主张改革的力量逐渐增强,人民群众要求改革的呼声很高,华沙形势紧张。10月,波兰党准备举行八中全会,决定由哥穆尔卡担任党的领导,并讨论改革国内政策问题。罗科索夫斯基等人密谋搞军事政变,但因波兰军队抵制而失败。苏军出动包围了华沙。八中全会前夕,赫鲁夫未被邀请就率庞大代表团突然飞抵华沙,波兰党坚持拒绝其出席八中全会,反对苏联干涉波兰党内部事务,要求苏军撤退,波兰工人也举行示威游行给予支持。赫鲁晓夫自知公开干预不能达到目的,而波兰党人保证维护波苏友好和华沙条约,只得下令撤军并率代表团回国。不久,罗科索夫斯基也回到苏联。波兰人民把波兰事件称为 “一场真正的革命” 和 “波兰十月的春天”。
战后匈牙利建立了人民政权,但却完全照搬苏联模式,给人民生活造成许多困难。1949年匈党听命于苏联清洗 “民族主义分子”,使20万党员干部受到迫害,原地下党领导人拉伊克等被秘密处决。人民对此普遍不满。为了缓和人民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1953年苏联授意让伊雷姆·纳吉出任政府总理。纳吉上任后实行了一些改革措施,结果在1955年受到批判并被开除出党,党内、外群众更为不满。苏共二十大 “非斯大林化” 的消息传来,匈牙利形势紧张。人民群众要求为拉伊克平反,支持纳吉的改革政策。而以爱国诗人裴多菲命名的俱乐部迅速发展,形成与政府对抗的局面。
10月6日,匈牙利30万人为拉伊克等4名原党政领导人举行国葬,这时传来波兰人民成功抵制苏联干预的消息,匈牙利的形势急剧发展。10月23日,20万人举行示威游行和集会,要求实行改革,要求由纳吉重新当政。以格罗为首的匈党领导人指责群众的举动是 “民族主义” 的表现,苏联驻军出动镇压,这进一步激怒了群众,部分军警掉转枪口站在群众方面,示威游行发展为武装冲突。次日,为缓和群众的情绪,匈党宣布改组中央领导,任命纳吉为部长会议主席,但流血冲突仍继续扩大。此时,西方 “自由欧洲” 电台不断恶意煽动,过去被驱逐的地主资产阶级势力纷纷从匈奥边境回国,国内反动组织也死灰复燃。10月30日,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在动乱中取得支配地位。他们趁火打劫,冲击党政机关、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群众,公然叫嚣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暴乱在匈牙利城乡蔓延开来。11月1日,在苏联的干预下,匈党新领导人卡达尔重建了在动乱中瓦解的人民政权。11月4日,苏军全面占领布达佩斯,镇压反革命武装集团,恢复了秩序。13天的大动乱给匈牙利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民群众的伤亡。
波匈事件反映了波匈两国错综复杂的矛盾。两国人民同两国政府的矛盾; 两国同苏联大国主义的矛盾。波匈事件说明,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不能不顾本国实际,盲目照搬别国经验; 社会主义国家、兄弟党之间,应该在坚持马列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础上,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
波匈事件
1956年发生在波兰、匈牙利两国的政治事件。波兰事件包括“波兹南事件” 和 “十月事件”。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所作的秘密报告传入波兰,引起波兰党内外的震动和激烈争辩。同年6月波兹南上万名工人因对现状不满而举行游行示威,与军警发生冲突,酿成流血事件。事件发生后党内外强烈要求改革。同年10月党的二届八中全会讨论人事安排和党的今后方针等重大问题,赫鲁晓夫率领庞大党政代表团亲临华沙企图进行干预,遭到波兰的拒绝。全会选举哥穆尔卡为第一书记,通过决议提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发挥议会的作用,建立工人自治机构,解散经营不善的合作社,以及根据本国情况寻求发展社会主义的方式等方针政策。匈牙利事件是指1956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由匈牙利国内外反动派策划的反革命暴乱。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很大成就,但是,党的领导人拉科西等犯了严重的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推行各种极左政策,造成群众的不满。1956年10月23日下午布达佩斯大学生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匈牙利领导纠正错误,并声援波兰人民的斗争。国内反革命地下组织利用群众的不满情绪,趁机制造暴乱,袭击了广播电台、电话总局、党报办公大楼、武器库、兵营和警察哨所等,并武装攻打布达佩斯市委大楼,杀害市委书记、保安部队上校和士兵。24日上台出任总理的纳吉,公开赞扬暴乱,并宣布解散国家保安部队,对内宣布取消一党制,成立多党联合政府;对外宣布退出华沙条约组织,匈牙利中立,并要求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匈牙利问题。11月4日卡达尔为首的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成立,在苏军援助下平息了反革命叛乱。在13天的动乱中有数万人伤亡,近两万所住宅被毁坏,经济损失达220亿福林,占匈牙利全年收入的1/4。事件发生后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了重建党的组织、改进工作方法,克服工作中的错误; 打击反革命,巩固人民政权; 修改国民经济计划,较快地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 在完全平等、独立、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调整与苏联的关系等,稳定了局势,巩固了政权,使匈牙利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