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法院调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法院调解

法院调解

又称“诉讼中的调解”。指在民事诉讼进行中,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主持下,由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互相谅解,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这种诉讼活动又是人民法院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结案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法院调解应当坚持的原则是:第一,当事人双方自愿的原则。除离婚案件必须经过调解外,其他民事案件是否经过调解方式结案,由双方当事人确定。第二,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原则。第三,合法原则。一切调解活动都要符合民事诉讼法的基本要求,达成的调解协议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其他公民的合法利益。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人员1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解决;还可以根据案件需要,邀请有关单位和群众协助参加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后,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送达后与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 预审   提起公诉 ☛

法院调解

人民法院在查明事实、分清事非的基础上,调停和解决民事纠纷的诉讼活动。参见“试行调解”、“法庭调解”。

法院调解

又称“诉讼内调解”。法院处理案件的一种方式。指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促使他们互相谅解,自愿达成内容合法的解决纠纷的协议。在我国,主要用于解决民事案件,也可以用来处理刑事自诉案件。

法院调解

法院调解

法院调解指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自愿就民事权益争议平等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并终结诉讼的活动。实践证明,法院调解有利于彻底解决纠纷,有利于增强人民内部团结,维护社会安定,有利于法制宣传教育,预防纠纷,减少诉讼。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调解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自愿原则。自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程序上的的自愿,即采用调解方法解决纠纷,要双方当事人自愿。实体上的自愿。即达成协议要自愿,协议的内容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能强制、压迫。
(2) 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民事诉讼法第85条规定,人民法院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因此,法院调解一定要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
(3) 合法原则。是指法院调解要遵守法定程序。依法定程序进行,调解的协议内容必须不违反法律和党、国家的政策。
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后,应当研究本案有无调解解决的可能,并征求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当事人同意调解的,人民法院应组成合议庭或确定独任审判的人员。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审判人员应对当事人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与当事人进行协商。调解协议应当由当事人双方协商提出,主持调解的审判人员也可以提出一个调解方案,经双方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调解可以邀请有关单位或个人参加。法院调解应贯彻公开审理原则、开庭审理原则,但可以不要求具备某种严格的形式。经过当事人充分协商,达成调解协议后,人民法院应当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协议内容不违反政策、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批准; 调解协议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不予批准,并要求当事人重新协商,重新达成合法的调解协议,或由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人民法院批准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后,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终结调解程序。据民事诉讼法第90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可以不制作调解协议书: 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 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 能够即时履行的案件; 其他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
调解书一般包括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首部主要应写明制作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案件编号、当事人、第三人及诉讼代理人的身份状况、案由以及主持调解的审判人员姓名。正文应写明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和协议内容。尾部应写明 “本调解书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具有同等效力”,并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并加盖人民法院公章。民事诉讼法第89第规定,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在双方当事人不能同时签收的情况下,要告知先签收的当事人,等待对方当事人签收后,调解书才发生法律效力。调解书可由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 送达   财产保全 ☛

法院调解

亦称“司法调解”或“诉讼中的调解”。是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双方当事人通过民主协商办法达成调解协议,解决纠纷,终结案件的一种方式。法院调解是在当事人起诉、应诉,人民法院收案受理后进行的,它贯穿于诉讼程序的各个阶段。人民法院对案件的调解,必须坚持自愿、合法的原则,必须根据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进行,达成协议的内容不能违背政策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已经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应发给诉讼当事人调解书,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2: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