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法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法正176—220东汉末刘备部下谋士。字孝直,右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建安初年依刘璋,曾长时间担任新都令,未得升迁。后召署军议校尉,不得志。刘璋畏曹操伐张鲁,采张松之策遣正迎刘备入蜀讨鲁。正乘机献策于备,请夺益州以为根本。备乃乘机入蜀,于建安十六年(211年)占领益州。正任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正建议伐汉中,备善其策,进军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夺得汉中,自称汉中王,任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法正法正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特点
●高瞻远瞩/乘虚而入/纵横捭阖/洞若观火 法正是刘备集团的重要智囊,也是三国时代一位杰出的韬略家。史书称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奇策”,意即能清楚、准确地预见成败,富有奇谋异策,法正是刘备袭夺益州,开创霸业的最早企划者和实战者之一。 法正176—220东汉末刘备谋士。字孝直,右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建安初,天下饥荒,与周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为新都令,署军议校尉。后奉璋命邀刘备入蜀,北拒张鲁。又阴献策劝刘备借机取蜀,占有益州,以功封为蜀郡太守。后刘备又采其策,命黄忠率军夺取汉中,阵斩夏侯渊于定军山(今陕西沔县南)。刘备立为汉中王,任他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死,时年四十五岁。谥日翼侯。 法正176—220三国时刘备谋士。字孝直,右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建安初年,天下饥荒,他与同郡人孟达入蜀,依附益州牧刘璋,为新都令。后奉命邀刘备入蜀,北拒张鲁。又劝刘备乘机取蜀,占据益州。以功升蜀郡太守。后刘备又用其策,命黄忠率军奇取了汉中,斩夏侯渊。刘备立为汉中王后,任他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法正176—220三国时刘备谋士。字孝直,右扶风郿县(今陕西眉县)人。初依附刘璋,不为任用。后趁受命为刘璋出使,邀刘备入蜀共拒张鲁之机,劝备取蜀自立。刘备占据益州,任为蜀郡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又采其策攻杀曹魏大将夏侯渊,夺取汉中。不久任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病死。 法正176~220三国时刘备谋士。字孝直,右扶风眉县(今陕西眉县)人。初附刘璋。后为刘备献策有功,累迁扬武将军、尚书令、护军将军。率后谥日翼侯。 法正 法正176~220三国名臣。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东)人。字孝直。建安初,流寓蜀中依刘璋,仅官县令,久不得志。与益州别驾张松相知,共同协助刘备入据四川。任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深得刘备雅爱。曾谏刘备厚待许靖,以结蜀民之心;复助刘备攻取汉中为蜀汉霸业奠立了坚实的基础。其为人,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及刘备称汉中王,拜为尚书令、护军将军。不久卒,仅年四十五岁,谥翼侯。他与诸葛亮,虽好尚不同,皆以公义相取。亮亦十分钦佩他的超人智慧。当刘备东征孙权遭到惨败后,诸葛亮曾感叹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三国志·蜀书·法正传》)。 ☚ 马超 马钧 ☛ 法正176~220刘备的谋士。字孝直,扶风郿县(今陕西郿县东)人。东汉末刘璋割据益州,法正为军议校尉,不得志。与益州别驾张松合谋助刘备。建安十六年(211年)张松以讨伐汉中张鲁,抵御曹操进攻为由,说服刘璋派法正去荆州迎接刘备大军。刘备率步卒数万人由水道入蜀,夺取益州,摆脱困境,奠定了鼎立的基础,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诸葛亮深赞法正功劳巨大。二十二年(217年),又趁曹操内部纷争,献策取汉中,刘备纳其谋,法正随军,刘备占据汉中,自立为汉中王,以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220年卒。诸葛亮每称道他的智术,以为如法正不死,必可劝阻刘备,避免夷陵之战的失败。 法正176—220字孝直,右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初随孟达入蜀依附刘璋,为新都令等。后奉命邀刘备入蜀拒张鲁,乘机向刘备献策取刘璋而代之。刘备占益州,其为蜀郡太守,成为刘备重要谋士。并攻杀魏大将夏侯渊,夺取汉中。任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年四十五而卒。 法正176—220三国时刘备谋士。字孝直。右扶风郿县(今陕西眉县)人。初依附刘璋,奉命邀刘备入蜀拒张鲁。他献策刘备,劝其乘机取蜀。刘备得益州, 任为蜀郡太守。后刘备采其策,斩曹操大将夏侯渊,夺取汉中。后任尚书令、护军将军。 法正176—220字孝直。东汉末右扶风郿县(陕西眉县)人。刘备谋士。东州地主集团代表人物。初从刘璋,不为所重,乃在奉命请刘备入蜀时,劝备乘机袭取巴蜀。备任以蜀郡太守。建议夺取汉中屏障巴蜀,徐图中原。得势后睚眦必报。终官尚书令、护军将军。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