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代理人fǎ dìng dài lǐ rénзакóнный представ тель (агéнт)法定代理人 法定代理人根据法律规定行使法定代理权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8条规定,法定代理人包括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在刑事诉讼中,当事人(包括自诉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以及被害人是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时,其法定代理人可以行使被代理人的全部或部分诉讼权利,承担被代理人的全部诉讼义务。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和实施的诉讼行为,不是基于被代理人的授权和委托,而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 ☚ 指定代理 被害人 ☛ 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的对称。由于法律上的直接规定而产生代理权并负有保护责任的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8条第3项规定:“‘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对他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刑事诉讼中的被代理人,一般是未成年人或者是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不能正常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或被害人,如聋、哑或患有精神病的当事人、被害人。法定代理人的诉讼地位和权利,是由被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权利决定的。若被代理人是当事人,其法定代理人能代理其行使大部分诉讼权利和承担部分义务。法定代理人不能代替被代理人接受侦查和审判,但是,在未成年被代理人受讯问和审判时,有权要求到场(庭)。法定代理人不能代替被代理人承担刑事责任,但是,未成年被代理人应负民事赔偿责任的,法定代理人有义务代为赔偿。若被代理人是公诉案件被害人时,其法定代理人可以行使被代理人的一切诉讼权利,如申诉权、在法庭上的发言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权等,承担被害人应履行的一切义务。在民事诉讼中,法定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行使代理权的人。例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由于没有诉讼行为能力不能进行诉讼活动,为维护其合法权益,法律规定由他的代理人代理诉讼。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限,不是根据被代理人的授权,而是根据法律的规定。这种代理权发生的基础,是基于一定的身份关系。即亲属关系在无人行使亲权的情况下,则是法律所确定的监护权。因此,在确定某人是否为另一人的法定代理人时,只要查证他们之间的身份关系属实即可,不能也无需索取授权委托书。法定代理人对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被代理人负有保护责任,为他的合法权益进行诉讼活动。法定代理人享有被代理人的诉讼权利,履行被代理人的诉讼义务,代表被代理人实施一切诉讼行为。他还可以委托其他人代理进行诉讼活动。根据民法通则第14条、第16条、第17条的规定,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配偶、成年子女、兄、姐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法定代理人不是诉讼当事人。但是,法律上确认,法定代理人的意思表示,视为当书人的意思表示,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上的行为,视为当事人的行为,与当事人在诉讼上的行为,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因此,人民法院 及对方当靠人对无行为能力的当事人所为的诉讼行为,应向其法定代理人进行。由于法定代理人是在当事人无行为能力的情况下由法律规定的诉讼代理人,在诉讼进行中,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如未成年人达到了成年,被宣告无行为能力的当事人恢复了行为能力,法定代理的原因便不复存在,法定代理权亦随之自行消灭。基于养父母、养子女的亲属关系而产生的法定代理权,随收养关系的解除而消灭。配偶作为无行为能力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时,法定代理权随着婚姻关系的解除而消灭。 法定代理人代理人的一种。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代理权的代理人。设立法定代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保护被代理人的利益,并使其能够参与民事活动,因而法定代理人一般是被代理人的近亲属或其他关系密切的自然人或有关组织,如未成年人的父母; 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 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又如精神病人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 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我国《民法通则》第14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按照我国劳动立法规定,工会可以代理其会员签订集体劳务合同,参加有关劳动争议的诉讼,即工会可以作为它的会员的法定代理人。 法定代理人 法定代理人依法律规定拥有代理权的代理人。主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其代理权是法律赋予的。见“代理人”(160页)、“法定代理”(163页)。 ☚ 委托代理人 指定代理人 ☛ 法定代理人根据法律的规定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的人。除有权实施一切诉讼行为外,还有权在诉讼中依法处分当事人的实体权利。 法定代理人 法定代理人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在刑事诉讼中依照法律替当事人进行诉讼。法定代理人具有被代理人的一切法定权利并承担其应负的义务。在司法实践中,被告人、自诉人、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如果是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依法由其父母、或养父母或监护人,或者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作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刑事诉讼。如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不服,代理人有权独立提出上诉,有权依法要求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回避,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等。 ☚ 法庭辩论 定期宣判 ☛ 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的对称。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的代理诉讼的人,其代理权限,不是根据被代理人的授权,其实施的行为,也不是由被代理人所委托,而是根据法律的规定。因此,审查某人是否为另一人的法定代理人时,只要审查他们间的身份关系即可,不能也无需索取授权委托书。法定代理人对无诉讼行为能力的被代理人负有保护责任,为他的合法权益进行诉讼活动。法定代理人享有被代理人的诉讼权利,履行被代理人的诉讼义务,代表被代理人实施一切诉讼行为。他还可以委托其他人代理进行诉讼活动。根据我国法律有关规定,法定代理人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 法人机关为法人的法定代理人; 工会组织在保护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时,为其成员的法定代理人; 没有法定代理人的,由人民法院指定代理人。 法定代理人 法定代理人由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代理权并负有保护责任的人。 ☚ 代理人与第三人的连带责任 被代理人 ☛ 法定代理人legal ag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