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法国社会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法国社会党又称“新社会党”。法国现主要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支配地位。其前身与共产党同属1905年成立的国际工人法国支部。1920年国际工人支部分裂,多数派形成共产党,少数派形成社会党。30年代,社会党联合共产党、激进党等组成人民阵线,并在1936年的大选中获胜,组成人民阵线政府。二次大战期间,社会党参加过抵抗运动,战后曾联合激进党、人民共和党等多次组阁。1958年后一直是在野党。1971年4月,社会党改组,由密特朗任第一书记。1972年,与共产党和左翼激进党等为参加选举组成左翼联盟,并签署了共同施政纲领。1977年底,左翼联盟破裂。后在左翼和右翼竞选时,两党再度联合。1981年5月,密特朗当选总统,社会党在国民议会席位中获得过半数的优势,成为主要执政党至今。该党主要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富裕农民、自由职业者、中级行政管理人员和部分工人,即中间阶层的利益。政治上既不受资本主义约束,又不受共产主义约束,根据法国的需要提出自己的观点。主张多党制。经济上主张扩大国有化,实行必要的计划,采取增加福利、刺激消费来增加就业。社会党执政3年后,经济政策走了一段弯路,从1984年起,社会党的经济政策有所改变,从侧重于刺激经济转到经济紧缩政策。对外主张与西欧联合、与美国结盟,但须保持法国的独立。反对苏联的军事威胁,但主张与苏联进行经济联系。 法国社会党又称“新社会党”。由1905年建立的原社会党各派势力和一些资产阶级“左翼”组织于1969年联合而成。旨在壮大竞选力量。主要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同法共有一定的合作。1972年和1976年曾与法共结成“左翼联盟”,签署“共同执政纲领”。1981年5月大选获胜成为主要执政党。对内扩大国有化范围,增加社会福利和实行地方分权。对外谋求欧洲联合,主张保持世界力量均衡,加强同第三世界联系。力求扩大法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1985年有党员20多万。出版《团结》周刊和《社会主义者新论语》。 法国社会党 法国社会党第一书记利奥内尔·若斯潘。该党成立于1905年4月,当时称法国社会党,又称工人国际法国支部,由盖博、饶勒斯等人领导的几个社会主义党派合并组成。1920年图尔代表大会上发生分裂,多数派另组法国共产党; 少数派在保尔·富实和莱昂·勃鲁姆领导下仍保留原名。1969年改组成立新的社会党,放弃了工人国际法国支部的名称。1971年与密特朗领导的“共和体制协会”及其他左翼组织合并,仍称社会党。该党在30年代和第四共和国时期同激进党、人民共和党多次组阁执政,1958年下野。1972年同法国共产党、左翼激进党建立“左翼联盟”,签订了“共同施政纲领”。1985年5月,党的第一书记密特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同年6月大选后,成为主要执政党。1986年立法选举中失去议会多数,但仍保持了议会中第一大党的地位。1987年4月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强调了左翼彩色。主张对内通过平静的革命在法国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和自治管理的社会主义”,提倡社会改革,实行国有化和一定程序的计划经济,主张权力下放。在当前左翼总统与左翼总理共处的情况下,采取既坚决反对右翼政府,又处处维护总统权威的方针,积蓄力量,争取不久重新执政。对外主张欧洲联合,但反对超国家的欧洲; 主张法国继续留在大西洋联盟内,但不重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强调维护法国的核威慑力量; 支持美国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 对苏联既保持“友谊与合作”,又保持警惕。该党系社会党国际和欧洲共同体社会党联盟成员。现有党员约21万人。 ☚ 法国共产党 法国大区议会 ☛ 法国社会党 法国社会党法国主要政党之一。1905年由盖得、饶勒斯领导的几个社会主义党派合并而成。现有党员20多万,大部分是中高级官吏、教员、职员、商人,产业工人很少。社会党奉行民主改良主义,20世纪30年代在反法西斯人民阵线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战后初期同共产党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随后政策右转,1981—1986年执政期间推行 “硬性经济” 政策,鼓吹阶级合作,力图使资本主义适应现代条件。1990年代表大会提出 “社会主义应与现代化融为一体”,党的目标是 “革新、联合、改革”,主张混合经济,减少社会不公,同意实行左翼联合,改变不合理的南北关系。党的最高机关是两年召开一次的代表大会,代表大会选举中央领导委员会、执行局和书记处。 ☚ 法国政党制度 前苏联政党制度 ☛ 法国社会党 法国社会党1902年3月,由 “独立社会党人联盟”、“社会主义工人联合会” (可能派) 和“革命社会主义工人党”等合并而成。1905年同法兰西社会党合并,仍称“法国社会党”。其成员是各社会主义党派和团体的成员。在1920年12月都尔代表大会上,该党发生分裂: 多数派组成法国共产党,而以莱昂·勃鲁姆为首的少数派退出大会,成立了一个独立的政党,仍用法国社会党这个旧名称。1935年7月,与法国激进社会党等组成反法西斯人民阵线。翌年大选获胜,建立以勃鲁姆为总理的人民阵线政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少党员和领导人参加抵抗运动。1944年参加戴高乐临时政府。第四共和国时期,始终参与执政,不少党员出任总统、总理和部长。1947年5月社会党人总理拉马迪埃将法共排挤出政府。1951年6月参与创建社会党国际。1958年5月支持戴高乐重返政坛。同年9月,由于对第五共和国宪法认识不一而党内发生分裂。1959年成为在野党,组织逐渐分裂,党员减少。1965年接受民主与社会主义抵抗联盟主席弗朗索瓦·密特朗建议,与其他党派合组为民主与社会主义左翼联盟,密特朗任主席并作为该联盟候选人竞选总统失利。1968年联盟破裂。1969年推举加斯东·德费尔竞选总统,负于蓬皮杜。同年7月,同其他几个社会主义派别合组为新的法国社会党,阿兰·萨瓦里任第一书记。1971年6月力促几个左翼政党合并为新的社会党,密特朗当选为第一书记。1972年6月,与法共、左翼激进党签订《共同施政纲领》,结为左翼联盟。1974年密特朗再次竞选总统失利。1978年左翼联盟破裂。1981年5月大选获胜,成为主要执政党,密特朗当选为法国第二十一届总统; 6月,取得国民议会多数议席。该党执政后,吸收法共入阁,主张多党制,权力下放,改革社会结构,建立“自治管理” 的法国式社会主义。提倡扩大国有化并制定必要的计划。重申该党重视马克思的理论,但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决维护法国的独立和利益、支持欧洲联合,忠于“大西洋联盟”,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主张世界“多及平衡”。强调维护与法语非洲的“特殊关系”,重视第三世界,赞成“南北对话”。1983年后在各类选举中该党得票率下降,右翼势力抬头。1985年10月,在图卢兹举行年会,确定了迎接1986年议会选举的战略,对党章作了部分修改,选出了新的全国领导委员会,若斯潘仍任第一书记。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参加了此次年会。该党对苏联主张“友谊合作”,同时保持警惕;对美国主张恢复“亲密”关系,反对其控制。曾支持中法建交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领导人多次访问中国。1981年密特朗访华,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党的关系。党的决策机构是全国代表大会,每年举行一次。党员多为职员、官员、工程技术人员、教师等。出版《团结》周刊和理论刊物《社会主义新论语》。该党是社会党国际和欧洲共同体社会党联盟成员。 ☚ 法国保卫共和联盟 法国共产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