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治河方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治河方略

原名《治河书》。水利志。清靳辅(1633—1692)撰。十卷,首一卷。辅有《文襄奏疏》已著录。康熙间累官河道总督。时黄河四溃,辅跋涉千里,实地考察。是书乃其任期中治河奏疏及论著总汇,乾隆三十二年(1767)由崔应阶重编,改为现名。记事止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约一百八十一万字。卷首有黄河图、黄河旧险工图、黄河新险工图、众水归淮图、运河图、淮南诸湖图、五水济运图七幅,计四十页。皆于图中标明河流源委、流经州县,并附图说。 正文含治纪(上、中、下)、川渎考、诸泉考、诸湖考、漕运考、河决考、河道考、奏疏、名论九目。后附靳辅得力助手陈潢所著《河防述言》和《河防摘要》。述黄、淮、运干支水系脉络原委,详考黄河演变、治理和历代治黄议论。记夏至清康熙间历次河决地点及治理情况,尤以顺治、康熙间黄、淮、运决口泛滥及治理经过为详。并总结治河经验,提出束水收沙、设立河营、浚通河道、开阔海口、防守险工、建减水坝、开中河等一系列治水理论与措施,具有较高水利史料价值。被称为“千古河防龟鉴”。有乾隆三十二年刻本。

治河方略

清代靳辅著。著于1723年。原名《治河书》,崔应阶重编时改今名。清初继承和发展“束水攻沙”理论治理黄河的策略与措施的专著。全书10卷。记述了黄、淮;运干支水系、泉源、湖泊概况;黄河演变、治理和历代治黄理论;着重阐述17世纪苏北地区黄淮运决口的治理经过。介绍了浚淤、开河、分洪、堵口、筑堤、疏通海口等一系列措施。并附载了陈潢著作《河防述言》和《河防摘要》。

治河方略

十一卷。清靳辅撰。靳辅 (1633—1692),字紫垣。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中以官学生考授国史院编修。康熙初历内阁学士、安徽巡抚。康熙十六年 (1677),选授河道总督,主持治黄河工程。在任十余年,河患大减,成就显著。二十七年,因开下河、屯田二事遭谗毁去官。三十一年复任河道总督,旋卒于任所。著作有《靳文襄公奏疏》等。黄流逆灌至清水潭,浸淫四溢,海口益淤。靳辅乃博采舆论,精思至两月余,分缮八疏,同日上之。大要用潘季驯束水归漕之说,因而以成是书。《治河方略》安润堂刻本,共十卷首一卷。卷首一卷载诏疏数篇;第一卷冠图七幅,皆考订淮黄之流域也;后九卷则言河流汜淤及治水之道,分条记之。其考证大义,多取河防一览通议,虽有与潘氏异者,亦非要旨。

《治河方略》

清代著名治河大臣靳辅(1633~1692)关于治理黄河、运河等的重要著作。原名《治河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治河奏绩书》)。成书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未见当时刊本。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崔应阶就原书(靳氏家藏八卷本)重编,改名 《靳文襄公治河方略》 (通称 《治河方略》 ),除卷首外,分为10卷,始有刊本。书中继承潘季驯 “筑堤束水,以水攻沙” 的治河主张,提出 “逼淮注黄,蓄清刷黄” 等新见解,反映了清代前期治河方略的新进展。据重编本可知靳氏 “原书” 八卷的目次为:“先图,次川渎,次诸泉,次诸湖,次漕运,次河决,次河道,次治纪,次章奏,次名论,次律例。” 重编本基本保留了原著的内容,有增有删,编排次序则全部重排,除保留原书所附张霭生追述陈潢治河主张的《河防述言》外,还附录了朱之锡的 《海防摘要》 ,但未署名。清嘉庆四年(1799年),靳辅后裔靳文均曾照抄崔应阶重编本重刊此书,仅删去崔本的序、例和有关姓名,却称是 “先文襄公手定而成” 。《中国水利珍本丛书》 曾收入 《治河方略》 ,但未附载 《河防述言》 及 《河防摘要》 ,使此书广泛流传。参见“靳辅” 。

治河方略

治河方略

清代靳辅著。原名《治河书》,崔应阶重编时改是名。记述黄河淮河运河干支水系、泉源、湖泊概况,黄河演变、治理和历代治黄议论。着重阐述17世纪苏北地区黄、淮、运河决口泛滥和治理的经过。当时的治河方针,是以确保运河为主,采取浚淤、开河、分洪、堵口、筑堤、疏通海口等一系列措施,收到黄、淮安流,运河畅通的巨大效益。对施工中积累的经验作了记载。这次治理被认为是清代260多年治黄治运的最大成就。书后附有靳辅得力助手陈潢的治河理论和成就的《河防述言》和《河防摘要》。

☚ 刻漏经   郑高昇 ☛
0000425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