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屯田
西汉王朝进占河西走廊后, 实施且耕且守,亦兵亦农,军事活动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重要措施。《汉书 ·匈奴传》载: “汉渡河, 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率五六万人。”《史记·平准书》曰: “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除戍边官兵外,随着河西设郡,内地移民也源源而来,把内地先进的耕作经验和技术带到了河西。汉代在河西的屯田规模很大,为便于管理屯田事宜,设置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组织系统,见于史书和汉简的记载,管理屯田的官吏名称有:农都尉、护田校尉、劝农椽、仓长、仓佐、仓曹史。具体进行农业生产劳动的戍卒则称为戍田卒、田卒、河渠卒、仓卒、牧卒等。屯田的收获,不仅解决了边防部队的给养,而且供应来往于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和客商。当内地发生灾荒时,还可调拨边郡屯田积谷以救内地之灾。屯田使得边郡粮库充足,汉王朝戍边的力量大大加强,边防得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