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秦墓的发现与研究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今河南范围内分属颍川、南阳、三川、九江、衡山、河内、东、陈、砀等9郡。其中河内、三川、颍川、南阳、东、陈、砀等7郡郡治在河南境内,因此,在今河南境内有较多的秦文化遗存。这些秦文化遗存中主要是墓葬,另外,还有秦代的钱币和铁权等。河南秦墓主要有泌阳秦墓5座、三门峡秦墓多座(包括上村岭75座、黄河路西段54座、黄河路北侧刚玉厂22座、三里桥北河南第二纺织器材厂67座、陕县大营乡火电厂8座)、郑州岗杜秦墓47座、洛阳孙旗屯秦墓3座,还有洛宁故县秦墓、新安县八徙山秦墓、洛阳金村秦墓、淅川县马川秦墓以及洛宁县秦半两钱窖藏、宝丰县古城村秦铁权等。河南境内发现的秦墓和其它秦代文物多分布在京广铁路以西,最为集中的地方是三门峡、洛阳、南阳(泌阳因秦代属南阳郡,位置距南阳较近,也应是南阳附近)三地区。这些地区的秦墓,是与秦所进行的一系列统一战争相联系的。秦人出关中,大规模破城掠地始于战国晚期。随着秦军势力的扩张,关东也出现了秦墓葬。南阳为秦军入楚要冲,三门峡为秦东征的第一站,后成为秦的腹地。洛阳为周地,也较早地被秦统一。因此,以上地区都出现较多的秦墓。这些墓葬和关中地区战国晚期及秦朝的秦墓在时间上是平行的,但由于地域和环境的不同,也出现了不少差异。河南地区的秦墓渗透了当时当地的影响,至于这些墓葬各自所含秦因素的多少、当地文化成分如何则是千差万别的。秦朝灭亡后的西汉初年,秦民和秦文化并未因秦亡而消声匿迹。这在三门峡、郑州岗杜等地的含有秦文化因素的墓葬中可以反映出来。河南境内秦墓的发现和研究,不但为我们揭示了中原地区秦文化面貌和秦人的丧葬习俗,为研究汉代洞室墓的起源找到了线索,同时也为探索秦文化的面貌、性质、演变以及中原地区周文化、楚文化等的融合提供了重要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