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沧浪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沧浪亭宋苏舜钦室名。沧浪,参见“沧浪轩”。苏自作《沧浪亭记》:“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舍以处……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见《苏学士集》卷一三) 沧浪亭 沧浪亭在江苏苏州。古代江南名园之一。原为五代末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宋代诗人苏舜钦被削职为民,到苏州买下这处废园,筑沧浪亭。南宋时,归蕲王韩世忠,曾大加扩建。元代,废为僧居。园内以山景为主,山上曲径环绕,岩石叠错,沧浪亭隐于山石花木之间,构成浓厚的山林景象。主要建筑、景色有自胜轩、观鱼处、子美祠、明道堂、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亭、藕香水榭、瑶华境界等。 ☚ 烟雨楼 艮岳 ☛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号沧浪翁。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县),迁居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北宋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代表作家之一。与梅尧臣并称“苏梅”。初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县尉。仁宗景祐元年进士,改光禄寺主簿,历蒙城、长垣县令,迁大理评事。转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因屡次上书,“稍侵权贵”,被诬陷革职。退居苏州,筑沧浪亭。后起为湖州长史,未赴任而卒。原有《沧浪集》十五卷,后人补入一卷,为《苏学士文集》十六卷。 沧浪亭 位于苏州城南孔庙(今碑刻博物馆)东侧。苏州四大古典名园之一,是苏州现存历史最久的古典园林,系宋代园林建筑艺术的代表。自五代起便享有盛名,原为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池馆。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诗人苏舜钦寓居苏州,于废地临水建沧浪亭,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之意,一时名重吴中。沧浪亭以清幽古朴见长,布局和风格,在苏州诸园中独树一帜。擅于借用外景,融园内、园外景色为一体,具有山林野趣,向以“崇阜广水”为特色。葑溪潆回园外,园内借水而掇山,尤妙在山水之间筑一复廊,外侧近水远山,内侧近山远水,可以两面看景。廊中用花墙分隔,园外水景,自漏窗透入,园内园外,似隔非隔,山崖水际,欲断还连。漏窗既大且多,凡108式,构作精巧,图案纹饰,变化多端,不仅是园中一胜,亦是苏州园林漏窗的典范。苏州园林多以水为主体,沧浪亭一反其道,以山为主,假山为宋代遗物,以土代石,以土间石,建筑环山布置,随地形高低,绕以走廊,配以楼阁亭榭。重建于清代康熙年间(1622-1722年)的沧浪亭就位于假山东首最高处,飞檐翘角,颇具韵致。园林内主要建筑有闻妙香室、明道堂、瑶华境界、看山楼、翠玲珑、仰止亭、五百名贤祠、御碑亭等。“明道堂”为全园最大的主体建筑,是明清两代文人讲学之所,该厅屋宇宏敞,四周古木掩映。与“明道堂”东西相对的是“五百名贤祠”,祠内三面粉壁上嵌有594幅历史人物石刻像,记载了上自春秋、下迄清代约二千多年间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蔚为大观,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沧浪亭各处还散布许多碑石、砖雕和屏刻,大可寻丈,小不盈尺,这些刻石,运刀隽秀,游刃自如,是可贵的雕刻艺术品。昔人游园评之为:“宜静观、宜雅游、宜作画、宜题诗。” 〔古诗文赏析〕 初晴游沧浪亭
一般说,苏舜钦写景物的诗并不以再现自然美见长。他笔下的景物大多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比如“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老松偃蹇若傲世,飞泉喷薄如避人”,写的都是经过诗人“加工”过的景物,形象本身就具备了诗人的性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诗人写景,虽然郁积深厚,却不直接说出,而是创造一种境界,让人去体味。《初晴游沧浪亭》就是这种写法。 诗写于庆历六年春,诗人受人倾陷,革职为民,退居苏州已一年多了。一年来,他时时携酒独往沧浪亭吟诗漫步,此诗即写春日雨霁,他在沧浪亭畔所见到的自然景象。首句“夜雨连明春水生”,写诗人目睹池内陡添春水,因而忆及昨夜好一阵春雨。诗由“春水生”带出“夜雨连明”,意在说明雨下得久,而且雨势不小,好为下写“初晴”之景作张本。正因昨夜雨久,虽然今日天已放晴,空气中湿度依然很大,天上浓密的云块尚未消散,阴天迹象明显;但毕竟雨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斜射下来,连轻柔的春云也带上了暖意,天正由阴转晴。以上就是诗中“娇云浓暖弄阴晴”所提供的意境。句中“弄”字乃吴越方言,作的意思。诗抓住雨后春云的特征来写天气,取材典型。第三句“帘虚日薄花竹静”写阳光透过稀疏的帘孔,并不怎么强烈;山上花竹,经过夜雨洗涤,枝叶上雨珠犹在,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帘虚”即帘内无人。如果说这句是直接写静,末句“时有乳鸠相对鸣”则是借声响来突出静,收到的是“鸟鸣山更幽”艺术效果。显然,诗中写由春景构成的幽静境界和题中“初睛”二字扣得很紧。乍看,题中“游”字似乎在诗中没有着落,但我们从诗中诸种景象的次第出现,就不难想象得出诗人在漫游时观春水、望春云、注目帘上日色、端详杂花修竹、细听乳鸠对鸣的神态。诗中有景,而人在景中,只不过诗人没有象韦应物那样明说自己“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而已。 诗人喜爱之“初晴”时的幽静境界是有缘由的。他以迁客身份退居苏州,内心愁怨很深。在他看来,最能寄托忧思的莫过于沧浪亭的一片静境,所谓“静中情味世无双”。他所讲的“静中情味”,无非是自己在静谧境界中感受到的远祸而自得的生活情趣,即他说的“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其实他何曾自得闲适?在同诗中,他不是在那里曼声低吟“修竹慰愁颜”吗?可见诗人在《初晴游沧浪亭》中明写“静中物象”,暗写流连其中的情景,表现的仍然是他难以平静的情怀。胡仔说苏舜钦“真能道幽独闲放之趣”,此诗可为一例。 (熊礼汇) 〔现代散文〕 城中园林,没有更比这里古老的了。今天去看,也还是斑斑驳驳,透出古的气息。它不象留园那么“富贵气”,也不象怡园那么暴发户气。虽然没有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却另有朴实厚重的滋味,恰与苏子美这样一个退隐了的诗人身分相称。子美建筑沧浪亭,当在十一世纪中叶,距今足有800年了。这位诗人把卖公家烂纸的钱请了宾客,犯了风雅的贪污罪,从此丢了官,便住在苏州。作官的总会弄几个钱,所以终于修下了这个亭园。我们还可以看到镶在“观鱼处”附近墙壁上诗人笔迹石刻,那飞动的草书,着实“要得”。但不知拿汉书来下酒,是否是在这里住时的故事,恐怕乃公心头牢骚不少,所以才拿这种东西作酒肴的。 《浮生六记》作者沈三白君是个至性人物,据我看来,这个封建社会的穷困知识分子,受足了家庭的压迫,社会的白眼,他的作品有血有肉,可算得古典的现实主义者。他的旧居就在沧浪亭畔,曾和他的爱人也是他的知友芸娘初秋赏于此,成为他一生不忘的记忆。芸娘真是个有趣的人物,很想于月夜在亭外河里划船一游,我们今天到这里何尝不作此想?遗憾的是,仍然无船可划。我觉得沧浪亭外的一泓流水实在是别的园林所不及的,它流得那么自然、痛快、澄澈,不象那些被人故弄玄虚的“流觞曲水”,使人别别扭扭。常常在这儿碰到静静的垂钓者,平添我无限的羡慕。古人说沧浪之水清可濯缨,浊可濯足,我却觉得,不管清浊,在这里临注濯足,都是快事。正因此故,我就更感到“观鱼处”那个小亭子的可喜了。 沧浪亭以石刻著名,尤其是五百名贤祠。为了凑石刻,把苏州石刻的三宝——文庙里的天文地理平江三图拓片也悬在“明道堂”。当《十五贯》风行之日,您不想瞻仰一下“况青天”吗?请在祠中细细寻觅吧,您准会遇见的,并且那位以官僚主义对待问题的巡抚周忱的像就在他的旁边。 乾隆这个人十分可恶,他到处乱写。名贤祠外东壁有一幅文徵明的刻像,很简古有神,偏偏他要题诗一首,居然认为有了他的诗,“较他前辈庆遭逢”,真是佛头着了粪,倒霉哉文高士也。附近墙上还有陶澍刻的五老图,梁章巨后代刻的七友图,也可以看看。陶澍作过江苏巡抚,驻在苏州,以后又作友谊画院山长,画院即在对面的可园。这个大头儿有个好女婿,那就是有名的林则徐。 关于亭子本身,我不想多说,因为那仅仅是山石上一座普通亭子,如此而已。 (纪庸) 〔民间文学〕 从前,沧浪亭后面有一座庵堂,年久失修,被一个叫做花和尚的花霸占用,作为他种兰花的花圃。园里有个花匠,叫兰生,爹娘早亡,无依无靠,为花和尚帮工。兰生年纪轻轻,种花的本事却好。别人家的兰花只在春天开放,他种的兰花一年四季花期不断。因而远近知名。 冬天,兰花怕冷,一天早上,他把兰花搬到场地上晒太阳,忽然发现一只五色斑斓的蝴蝶一动也不动地停在花蕊上。仔细一看,已经冻僵。兰生把它拿到手里连连向它呵气,蝴蝶还是伏着不动。于是,他将它搬回石室,生起一盆柴火。过了一会儿,室内暖烘烘的。这蝴蝶摇摇头上两根触须,抖动双翅,扑腾腾地向室外飞去了。兰生追出屋去,但见门口站着一个姑娘,瓜子脸,细眉毛,生得十分秀气,但是在索索发抖。这姑娘衣服的颜色和花纹,与刚才飞走的蝴蝶一模一样。兰生看得呆了,姑娘却先开了口:“我叫凤姑,住在洞庭东山,因为今年冬天来得早,山里风雪漫天,找不到吃的,只好逃到这里来……”说着,辛酸地掉下了眼泪。兰生连忙请姑娘进屋,热饭给她吃。凤姑吃过饭,浑身热乎乎的,对兰生说:“谢谢你的好意,可不知道怎样报答你。种花,我也懂得,如果需要,我可以帮忙。”说着,姑娘满脸红晕,低下了头。 从此,姑娘三天两头到花圃里来,帮助兰生翻盆、施肥;浇水……桩桩件件都抢在前头。于是这里的兰花长得越来越好,满园锦绣,买花的人天天不断。 一天,花和尚到园里来赏花,发现正在浇水的漂亮姑娘,便贼头贼脑地盯着她看。凤姑发觉了,狠狠地白他一眼,别转身朝门外就走。花和尚讨了一场没趣,恶狠狠地责问兰生:“她是谁家的女人?”兰生心地憨直,把那天在门口遇见凤姑的事照直说了。花和尚以为她是个穷家女儿,好欺侮,就说要娶她做妾。凤姑一听,火了,朝他啐了一口唾沫。花霸恼羞成怒,看见凤姑进了花园,就窜到她身边,说凤姑偷了他的兰花,不容分说,就推推搡搡地把她拉进石室。接着,又把兰生找来,说他勾引贱人,窝藏贱女,把他关在石室另一间房。 凤姑和兰生被关在两间黑洞洞的房间里。凤姑整日哭哭啼啼,兰生听得心也碎了,隔着窗对凤姑说:“都是我不好,害你蒙受了不白之冤。”凤姑咬咬牙说:“只怪花霸狠心,害得我俩受苦。好吧,活,我们在一起;死,也在一起。”姑娘俯身地上,找到一片鸡心形的树叶,咬破手指,在树叶上画了个红心,掷给兰生,说:“这是我的心,你收下吧!”兰生拿起树叶,激动得泪水直淌,一时说不出话来,也弯下身去,在墙脚边捡到一片心形的树叶,同样咬破指头,在叶片上画了一颗心,把两片叶子对合起来,把两颗心粘合在一起。接着,他又把叶子朝嘴里一送,“咕嘟”一声,吞下肚去。说也奇怪,兰生立刻变成了一只五色缤纷的彩蝶,从门缝里钻了出去。凤姑也纵身一跳,变成一只彩蝶,“扑扑扑”地追了上去。这时,正好花和尚站在门口,看见一对美丽的大彩蝶从里面飞来,正想用手去扑,冷不防这对彩蝶突然对着他洒下不少粉尘。粉尘落入他的眼睛,他顿时觉得两眼剧痛,头脑“轰”地一下,立即浑身瘫痪,四肢冰冷,晕倒在石室前。 这凤姑原是彩蝶仙姑的化身。人们在沧浪亭常见的双双对对凤蝶,就是风姑和兰生变成的。沧浪亭楼下的印心石屋,就是当年禁闭兰生、凤姑的石室。 (杨彦衡 整理) 沧浪亭(宋)苏舜钦 一经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沧浪亭在苏州市人民路南段附近。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宋代园林的代表作。园无高墙封闭,园外绿水环绕,园内古木翠阜,似隔非隔,有山林之趣。园内还有大量古建筑和石刻。其创始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冬,作者苏舜钦因事被削职,遂携妻子定居苏州,买五代人池馆筑亭,取《孟子》书所引古歌《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命名“沧浪亭”。此诗当作于次年,诗中表现了远离宦海风波轻松闲适的心理。 【作者】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原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迁居开封。少有大志,22岁时因父荫授荥阳尉,弃官而去,数年后景祐元年(1034)考中进士,历县令、大理评事,庆历四年(1044)时任集贤院校理、监进奏院,被攻讦而削职为民,遂南下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日益读书”,庆历八年被起用为湖州长吏,未及上任即病卒。其诗文在当时以瑰奇豪迈称,诗与梅尧臣齐名而风格各异,欧阳修在其死后四年将其诗文辑为《苏学士文集》。 【注释】 ①“迹与”两句说,离开了倾轧争斗的官场,心情也随着眼前的鱼鸟变得清闲了。②机关:权谋机诈。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廊苑部 > 苑囿 > 滄浪亭 滄浪亭 cānglàngtíng 園名。江南現存歷史最久的古園林之一。座落於江蘇蘇州市南。原爲五代吴越廣陵王錢元璙花園。北宋慶曆年間,詩人蘇舜欽買下此園並臨水築亭,因感漁父《滄浪之水》歌命名爲’滄浪亭”,並作《滄浪亭記》。後因以亭名園。南宋初年韓世忠闢爲住宅,大加擴建,俗名“韓王園”。元代園廢,改爲僧庵。明代復建,歸有光爲之作記。清康熙年間大修,布局爲現園基礎。今已闢爲公園。全園占地約十六畝,建築呈環山布置。滄浪亭翼然山頂,周圍有藕香水榭、聞妙香室、瑶華境界等景致。宋·辛棄疾《賀新郎》詞:“千騎而今遮白髮,忘却滄浪亭榭。”參閲宋·蘇軾《滄浪亭記》、《嘉慶重修一統志·蘇州府·古蹟》。 沧浪亭cāng láng tíng〖名词〗 沧浪亭中国园林。位于江苏苏州市古城东南隅文庙东,为苏州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园林,199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古典园林扩展项目)。五代时于此建造池馆。北宋庆历五年(1045)始傍水筑亭,取《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故取此名。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重修,为今日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外临清池,一泓清水绕园而过,沿水装点曲栏回廊,布置假山古树。其内部以一座土石假山为主体,山顶四方小亭即沧浪亭。明道堂是园中主要的建筑,面阔3间,还有见山楼、五百名贤祠等建筑。五百名贤祠内壁上嵌有594方历代人物雕石刻像,堪称姑苏一绝。 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1041-1048年(北宋庆历年间),12世纪初(南宋初年)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狮子林 ☚ 苏州古典园林 拙政园 ☛ 沧浪亭 沧浪亭在江苏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是江苏现存历史最久的古园林之一。原为唐末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五代末年为吴越中吴郡节度使孙承祐别墅。宋庆历甲申年(1044年),诗人苏舜钦(子美)于废地临水建沧浪亭。后几易其主,转至章氏。南宋时归韩世忠,又称韩园,于东西山间架“飞虹”,联为整体。元时为大云庵所有。明代复建沧浪亭,并由归有光作记。清康熙年间大修,太平天国后改修呈现状。此园风格古朴优美,园内为山,园外为水,沿水用湖石叠成毫无堆砌痕迹的驳岸。建筑上一反高墙深园的常规,园内外以廊墙分隔,廊间壁上均开花窗,两面可行可望,园内园外似隔非隔,山崖水际,欲断又连。全园面积约十六亩,渡桥入园,进门山丘隆起,建筑均环山布置,山上小径曲折盘回,林木蓊郁,道旁箬竹丛生。亭在山之西侧方形石柱,隐蔽于山林之中。山南有明道堂、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等建筑。园内另有藕香水榭、闻妙香室、瑶华境界等处,自成院落。沧浪亭借景因地制宜,沿湖亭廊,以外湖为借景,湖边倒影,又成内外互借。俗传沧浪亭有三胜:一假山,二花墙,三碑石。在园门厅屋东南两面壁间,嵌有沧浪僧画的沧浪亭图,和苏子美《沧浪亭记》及宋荦、梁章钜等的《续修沧浪亭记》。五百名贤祠中间壁上嵌有明画家文徵明画像石刻。见苏舜钦《沧浪亭记》、宋荦 《续修沧浪亭记》 沧浪亭 ☚ 苏州南园 富郑公园 ☛ 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人民路三元坊。苏州现存最早的名园。原为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石林诗话》),或说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别墅(苏舜钦《沧浪亭记》)。北宋庆历五年(1045)诗人苏舜钦(子美)以四万钱买下此园,“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临水“构亭北碕”,“尤与风月为相宜”。因感于《孟子·离娄》所记《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意,取名“沧浪亭”。苏氏之后,为章惇所有,益广其地,又筑西山与东山对峙。南宋曾为抗金名将韩世忠别墅,人称“韩园”,时规模宏大,“缭墙周数里”,园亭之胜甲于东南。元代改为佛寺大云庵,明代僧文瑛复建,归有光为之作《沧浪亭记》。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苏抚宋犖重修,移亭于土山上,建轩廊,并于园北筑石桥为入口处。道光七年(1827),苏抚梁章钜重修,增建五百名贤祠。咸丰间园毁坏,同治十二年(1873)重修。全园占地16亩,以假山为中心,建筑皆环山而筑,以水为外景。自面水轩至观鱼处,复廊开花窗数十个,俗传一百零八式,构制精巧,为苏州园林花窗典型之作。以花窗巧施借景法,将园内外山水景物联成一气,未入园林先成景,是为该园“敞露外向”而引人寻幽探藏之独异气象。沧浪亭上有俞樾题联“明月清风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山径曲回,杂花修竹,蓊郁丛生。山南有园内最大建筑明道堂,西南为五百名贤祠,共存594幅春秋以来与苏州有关的历史人物平面石像。园最南是看山楼。另有翠玲珑馆、藕香水榭、闻妙香室、瑶华境界诸景。沧浪亭以清幽古朴见长,对苏州园林建筑有很大影响。苏舜钦留有《初晴游沧浪亭》、《水调歌头·沧浪亭》、《沧浪亭记》等诗文名篇。宋欧阳修《沧浪亭》唱和诗有云:“荒湾野水气象古,高林翠阜扣四环”,“风高月白最宜夜,一片莹静铺琼田”,“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之后,沧浪之名渐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 织造署旧址 苏州文庙内宋代石刻 ☛ 沧浪亭江苏苏州名园之一。原为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诗人苏舜钦在园内建沧浪亭,由此得名。全园布局以假山为中心,建筑物环绕四周,高低错落,树木苍翠,颇具山林野趣。并利用借景法将园外的水与园内的山联成一气,扩大园景,自成格局。 沧浪亭 沧浪亭我国著名园林之一。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原为五代广陵王钱元璙私园,宋庆历四年 (1044) 诗人苏子美购之,临水筑亭,取名因感于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的语句,故命亭为沧浪亭。后此园几易其主,南宋时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居,又名韩园。元明之际改为佛寺,清道光七年 (1827) 重修,同治十二年(1873) 再修,遂成今貌。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占地1.08公顷,在江南诸园中别具风格。园外无高墙封锁,葑溪潆潆园外,园内以山为主,山水之间筑一复廊,园外水景自花墙漏窗透入,园内园外似隔非隔,山崖水际,欲断还连,使游人未人园内即有画中游之感,沧浪亭在山丘东部,造型风格古朴,上悬清俞越手书 “沧浪亭” 三字匾额,楹联有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之句。亭南是明道堂,是韩世忠所建,屋宇宏敞,为园中最大建筑。园内结构以假山为中心,山上古木森郁,藤萝蔓挂。建筑环绕假山,高低起伏。由于园内缺水,于园外河岸堆叠假山,沿河建亭造榭,采用建筑群代替园墙大胆突破传统的手法。面水设有复廊,廊壁多花窗,人行其间,可同时欣赏园内山和园外水,借景手法匠心独运。 ☚ 狮子林 豫园 ☛ 沧浪亭 沧浪亭我国著名园林之一。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原为五代广陵王钱元璙的私园,宋庆历四年 (1044)诗人苏子美购之,临水筑亭,取名因感于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的语句,故命亭为沧浪亭。后此园几易其主,南宋时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居,又名韩园。元明之际改为佛寺,清道光七年 (1827)重修,同治十二年 (1873)再修,遂成今貌。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占地1.08公顷,在江南诸园中别具风格。园外无高墙封锁,葑溪潆潆园外,. 园内以山为主,山水之间筑一复廊,园外水景自花墙漏窗透入,园内园外似隔非隔,山崖水际,欲断还连,使游人未入园内即有画中游之感,沧浪亭在山丘东部,造型风格古朴,上悬清俞越手书 “沧浪亭”三字匾额,楹联有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之句。亭南是明道堂,是韩世忠所建,屋宇宏敞,为园中最大建筑。园内结构以假山为中心,山上古木森郁,藤萝蔓挂。建筑环绕假山,高低起伏。由于园内缺水,于园外河岸堆叠假山,沿河建亭造榭,采用建筑群代替园墙大胆突破传统的手法。面水设有复廊,廊壁多花窗,人行其间,可同时欣赏园内山和园外水,借景手法匠心独运。 ☚ 狮子林 豫园 ☛ 沧浪亭 沧浪亭在江苏省苏州市人民路。原为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诗人苏舜钦购下此园后,临水筑亭,有感于渔父《沧浪之水》歌,遂名“沧浪亭”。南宋时扩建,元代改为寺庵,明代复建沧浪亭。因散文家归有光为之作《沧浪亭记》而闻名。全园面积约16亩。以假山为中心,建筑物环山而布。利用园艺上的“借景法”,将园外葑溪清流以图内景色联成一气,使园景更为扩大。在园林设计上独具一格。主要景点有明道堂、五百名贤祠、看山楼、藕香水榭、闻妙香室等。为江南历史悠久的园林之一。 ☚ 寒山寺 玉峰山 ☛ 沧浪亭Pavilion of Surging Wave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