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沈氏农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沈氏农书》见《补农书》。 《沈氏农书》Shen's Treatise on Agriculture明代地方性的农书。作者沈氏,不知其名,涟川(今浙江湖州市)人,可能是个反清复明的人物。大约在1640年前,沈氏长期在家经营农业,有丰富的实际经验,故本书是他长期经验的总结。本书约成于崇祯末年。桐乡县人张履祥于1658年得到本书的稿本,极为重视,经过校正与他自己补充本书的《补农书》一并刻行。本书中的“逐月事宜”是农家月令,分天晴、阴雨、杂作、置备四目,分别列述各项农事活动及其他事宜。“运田地法”讲土壤耕作和作物栽培等,“蚕务”讲蚕桑和畜禽饲养,“家常日用”讲农家日常生活事宜。对农事技术和农业经营有较具体的论述。 沈氏农书 119 沈氏农书明末涟川沈氏撰。成书于崇祯末年。这是一部地主经营农业的家训。书中记载了当时浙江桐乡、归安一带的农业生产情况。全书包括:逐月事宜12条,以农家月令为纲,每月又分 “天晴”、“阴雨”、“杂作”和“制备”四目;运田地法20条,讲水田耕种和经营运筹;蚕务9条,讲养蚕并涉及六畜饲养;家常日用11条所讲的内容都与副食有关。本书讲述的生产经验极为详尽具体,颇有参考价值。 ☚ 农政全书 补农书 ☛ 沈氏农书一卷。明涟川沈氏(生卒年不详)撰。沈氏,湖州府 (辖境相当于今浙江吴兴、德清、安吉、长兴等县)人,不知其名。《沈氏农书》主要讲述作者生活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书中包括五个部分。“逐月事宜”,为农家月令,分为天晴、阴雨、杂作、置备四目。“运田地法”,讲述水田的耕作技术。“蚕务”部分,不仅谈到养蚕,而且还包括了六畜的饲养。后两部分为“家常日用”及“区田法”。书中直接论及农业及与农业相关的养殖业、畜牧业的生产技术,对于实际生产生活具有指导意义。清初,《沈氏农书》由张履祥校定刊行,题名为涟川沈氏撰。《沈氏农书》最早收在张履祥的《杨园先生全集》中,后又有 《昭代丛书》、《通学斋丛书》、《然藜阁》等本。《沈氏农书》也被列入 《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存目中。1956年中华书局出版三种农书,《沈氏农书》包含在其中。1959年农业出版社出版 (清) 张履祥补辑、陈恒力校点的 《沈氏农书》。 沈氏农书 《沈氏农书》明湖州(今浙江吴兴县)沈氏(佚名)撰。约成书于崇祯十三年( 1640 )。记载了浙江地区的农事活动和农业生产经验。全书分逐月事宜,运田地法,蚕务(附六畜),家常日用四章,对谷、桑、蚕、畜、副都有论述。强调养猪积肥是本书的特点。书中的内容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写成,详细生动,代表太湖地区栽桑、种稻农业生产的自给自足之道。它是私人小型农书的典型。所述耕作技术有参考价值。清初张履祥从经营农业、讲究治生之道出发,重刻此书,并作了详细的注释和补充,写成《补农书》。现在通行的杨园丛书本,是《沈氏农书》和《补农书》的合刻本。 ☚ 便民图纂 致富奇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