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沈从文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 沈从文
沈从文
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小说家、散文家。原名岳焕,笔名小兵、炯之、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人。小学毕业后,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地游历谋生,当兵,做收税员,广泛地接触了旧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1922年受新文化的影响,到北京学习写作。1924年起在《晨报·副刊》《现代评论》《小说月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1928年在上海与丁玲、胡也频编辑《红与黑》杂志。1930年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3年回北平,编辑《大公报》副刊。1934年发表《边城》。抗战开始后在西南联大任教。抗战胜利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授,并编《大公报》《益世报》《平明日报》等副刊。作品写得较多的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的心态,也写“山大王”一类的人物,努力反映“下等人”的苦难及其根源。早期作品倾向浪漫主义,后期转向现实主义。在艺术上于博取中有独创;语言别具一格,湘西乡土色彩浓郁。著有短篇小说200余篇,中长篇小说10余部。主要作品有小说集《蜜柑》《都市一妇人》《月下小景》《篁君日记》《山鬼》《八骏图》《主妇集》,中篇《边城》,长篇《长河》等,散文集有《湘行散记》《湘西》《烛虚》等,其他尚有《废邮存底》《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等。新中国成立后,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1978年任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出版《沈从文散文选》《沈从文文集》。 ☚ 汪静之 孟超 ☛ 沈从文 沈从文1902.12.28—原名沈岳焕。曾用名沈崇文。笔名有休芸芸、小兵、炯之、上官碧等。湖南凤凰(今苗族自治州)人。苗族出生于一个中产家庭。幼年在家乡上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生活,继入预备兵技术班。翌年正式入伍,曾任上士司书。后来也当过屠宰收税员。经常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境活动。五四运动后来到北平,曾投考北京大学未成,于是开始以他早年所经历的生活为基础,尝试文学创作。后来相继结识胡适、郁达夫、徐志摩等人,得到他们的鼓励与支持,开始在北平的《小说月报》、《新月月刊》、《现代评论》等报刊上发表作品。曾和胡也频合编过《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北伐战争后,来到上海,继续从事创作与编辑活动,曾和丁玲等合编《红黑》月刊。后加入新月社,并在《新月》杂志上发表作品。1929年曾在吴淞中国公学教授写作,1930年一度去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后又回到北京编辑《大公报》副刊《文艺》。他前期的创作多数为短篇小说,结集出版的有《鸭子》(1926年)、《入伍后》(1928年)、《阿丽思中国游记》( 1928年)、《都市一妇人》(1932年)、《月下小景》(1933年)、《八骏图》(1936年)等二十余种,为同时期小说创作数量最丰富的作家之一。这些作品以他所熟悉的湘西一带的军队和农村为背景,描绘了粗犷放纵的军人生活和地方风土人情,有对黑暗势力和下层劳动者的抨击和同情,还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描写了知识分子的生活,心理刻画细致入微。他的代表作品中篇小说《边城》,对湘西的淳朴民情、生活风习、人物形态的描写,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牧歌似的生活情调和善良的人情味。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虽欠开阔,但在艺术上独具一格,赢得了文坛和读者的赞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抗战时期,他主要在昆明的西南联大任教,同时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和评论工作。他从三十年代开始,就从事文学评论写作,写过一些作家论,发表过引起争议的关于“反差不多”、文艺与政治关系方面的文章。在文学评论上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抗战胜利后,先后在北京大学任教,编《大公报》和《益世报》副刊等,出版了长篇小说《长河》(1948年)。在这前后,他的兴趣逐渐转向历史文物和考古工作。建国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馆任职,从事出土文物、中国丝绸、工艺美术等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等。业余偶尔进行文学创作。1957年重游湘西后,发表了《新湘西行》。沈从文是一位多产的、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先后出版作品集数十种,以三十年代《边城》等作品为代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 沈寂 沈松泉 ☛ 沈从文 沈从文(生平经历、小说创作及其他文学活动参见小说卷)他从二十年代中期开始散文创作,在第一本创作集《鸭子》中就收录了《月下》、《小草与浮萍》等8篇散文。此后,结集出版的散文集有《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湘西散记》、《废邮存底》(与人合著)、《湘西》、《昆明冬景》、《记丁玲(续集)》、《烛虚》、《云南看山集》等多种。就体裁而言,他的散文有小品,有长篇纪行体散文,有传记,有自传等多种样式。他的散文题材广阔,或抒写人生的感触,或留连往时的遗迹,或追怀故朋好友,都体现着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其中以对故乡湘西风情的描写和自传最有特色。作者写出了湘西山川的秀美和神秘,再现了那一个特定区域的人情风俗,体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复杂感情:既有对故乡生活的诗意化了的温情,也糅合着对落后野蛮的传统习俗、黑暗的社会现实的针砭。作者在具体的人生画面的描绘之中,融合着深沉的感情,创造出富于诗情画意的意境。语言自然柔畅、清新秀美、富于幽默感。 ☚ 沈启无 沈起予 ☛ 沈从文 219 沈从文1903—1980现代作家、学者。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炯之等。湖南凤凰县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便在家乡土著部队做杂务。受新思潮吸引,1923年去北京学习写作,与胡也频编辑《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从翌年起开始发表作品。1928年去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与黑》和《红黑》杂志。1929年到吴淞中国公学教写作,次年又到青岛大学任教。1934、1935年先后在北京和天津编辑两地的 《大公报》副刊。《边城》、《八骏图》、《月下小景》等小说便是这时期写成的。抗战爆发后去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编《益世报》、《大公报》副刊,兼搞创作。解放后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兼职。1978年后到中国社科院任研究员,出版过中国古代服装研究的专著。1982年三联香港分店出版了《沈从文文集》。 ☚ 冯雪峰 黄药眠 ☛ 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Shen Congwen现代小说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1902年12月28日生于一个行伍家庭。六岁时入私塾学习。1917年后随当地土著部队辗转流徙于湘川黔三省边界地区和沅水流域,开始对文学发生兴趣。1922年到北京,靠自学从事文学创作。1924年开始在《晨报副镌》、《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陆续发表作品。1928年到上海,在吴淞中国公学任教并继续写作。1929年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杂志,并在《新月》月刊上发表作品。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1933年9月,开始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后又主编过《益世报·副刊》等,在文坛有较大影响,当时有“京派作家”之称。抗战时期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小说习作课程。抗战后又到北京大学任教,并担任《益世报》、《经世报》等报纸副刊的编辑。 ☚ 萧红 李劼人 ☛ 沈从文 沈从文现代著名作家。生于1902年,卒于1988年。原名沈岳焕,曾用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璧、璇芳等。湖南凤凰人。1926年,沈从文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并在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同时与胡也频等人一起编辑 《京报》副刊和 《民众文艺》周刊。1928年,沈从文来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等人一起编辑 《红与黑》和 《红黑》杂志,并加入“新月社”。1934年,沈从文来到北平和天津,至1935年的一段时间,在 《大公报》文艺副刊做编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来到云南,并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沈从文又回到北京,在北京大学任教,同时任 《大公报》、《益世报》等报刊的副刊编辑。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沈从文曾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处从事研究工作,这期间曾著有《中国古代服饰史》等学术著作。沈从文一生辛勤笔耕,留下了丰厚的文学作品,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长河》、《阿丽思中国游记》等,中篇小说《边城》等,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八骏图》、《月下小景》等,散文集《鸭子》、《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湘西散记》、《废邮存底》、《湘西》、《昆明冬景》、《烛虚》、《云南看山集》等等。沈从文的创作语言自然柔畅,清新秀丽,情感深沉,创造出富于诗情画意的意境。沈从文是我国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他的小说《边城》家喻户晓。并被搬上影视银幕,影响广泛。沈从文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 孙犁 严文井 ☛ 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曾用过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笔名。湖南凤凰人,苗族。1902年12月28日生。小学毕业后,曾随当地土著部队在沅水流城各县生活。并任小官吏。1918年开始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和西洋文学作品,受“五四”运动启发,对新文学发生兴趣。1923年到北京,最初他以“休芸芸”的笔名,在北京的报刊上发表一些短小的作品。从1928年起,他在大学教授“小说习作”,为了给同学作习题举例,自己随时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写下表现不同生活题材的作品,他写的小说集有二十余种,主要是短篇,是同一时期里短篇小说创作最多的作家之一。其中很大一部分写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情节曲折,心理描写也颇细致。其中有着重描写原始性的粗犷放纵行为的,如《雨后》;更多的篇章则是写知识分子的恋爱,以许多笔墨描绘一些世俗的纤细的感情的,如《八骏图》;还有描写旧军队的生活。他的小说从形式到内容都较驳杂,他的风格是热情、抒情、诗味的,简单而微妙的描写,热情中蕴藏着忧郁。他的作品总的思想倾向是向往一种健康的世态,富有人情美和心灵美的人与人的关系,恢复被“近代文明”所污染、所泯灭了的人性。这种思想倾向的代表作有《栢子》、《虎雏》、《边城》等小说。同时,他以另一种写实的笔调揭露大都市中“绅士阶层”虚伪的面目和空虚的精神生活以及他们的堕落,给予抨击。由于他在文学创作上坚持现实主义原则,艺术上确有自己独到的特色,不但注意细节描写的真实性,还结合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使他的小说和散文浸透了乡土抒情诗的气氛,创造了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牧歌意境,对后来的作家的影响很大。解放后,沈从文基本上终结了他的文学创作,主要从事文物整理工作。文革期间受到冲击。1979年出版了20万字并附有几百幅文物图案的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1年此书在香港出版后,引起全世界有关学术界的重视。 ☚ 胡风 柔石 ☛ 沈从文 沈从文沈从文 (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人。1928年同胡也频、丁玲先后编辑 《红黑》 杂志,并参加新月社。1930年在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编北平 《大公报》 副刊 《文艺》。抗战胜利后回北京大学任教。1957年后,放弃文学创作,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研究出土文物。1926年起,陆续在 《晨报副镌》、《现代评论》、《小说月报》 上发表作品。有 《柏子》、《虎雏》 和《边城》、《八骏图》、《绅士的太太》、《有学问的人》 等。其小说在艺术上很有成就,在作品中,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细腻的心理刻划、朴素的文字叙述,浸透了乡土抒情诗的气氛,创造了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牧歌意境。著有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为我国物质文化史填补了一项空白。作品有 《沈从文集》。 ☚ 冰心 梁实秋 ☛ 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原名岳焕,苗族。凤凰人。1922年到北京,开始创作活动,成名后历任中国公学,武汉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并主编过《大公报》、《益进报》的文艺副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停止文学活动,在历史博物馆致力于文化史研究。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有著述70余种,近300万字,代表作有《边城》、《长河》、《从文自传》、《八骏图》、《湘行散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1984年由花城出版社和三联书店出版《沈从文文集》共12卷。是全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常委。 ☚ 汪先宗 沈其震 ☛ 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还有休芸芸、炯之等。苗族,凤凰人。在家乡读完小学,就去土著部队当兵,在沅水流域游荡五年,亲历了各种生活和人物。后来受了新书报的影响,于1922年离开家乡只身到北京。他一面在大学旁听,一面学习写作,从1924年起开始发表作品。1928年去上海,除写作外,又曾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3—1937年,在北平和天津编《大公报》、《益世报》文艺副刊。与朱光潜过从甚密,并创作了《边城》*、《从文自传》、《湘行散记》等著名作品,成为“京派作家” 的代表人物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回湘西,小住沅陵。路过长沙时,见到徐特立。从徐特立关于抗战会延长、要注意团结的谈话中受到启发,着手写作鼓励人们团结抗战的散文集《湘西》。继之去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北京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工作,研究历史文物。1978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后又增补为全国文联委员和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沈从文曾有“多产作家”、“文体作家”之称,出版作品70多种,其中包括短篇小说200余篇,中长篇小说十余部,以及散文、剧本、新诗、评论文章和研究历史文物方面的著作等。其作品大多收入12卷本《沈从文文集》。 ☚ 白薇 成仿吾 ☛ 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现当代小说家。原名沈岳焕。生于湖南凤凰县一破产地主、军官家庭。小学毕业后当过部队文书,辗转于沅水流域。1922年去北京升学未遂,开始写作,不久发表作品。至1948年,先后辑集出版短篇小说集数十部,还发表不少中、长篇小说。主要描写故乡湘西的风土人情,题材广泛而又别开生面。早期作品如《风子》、《神巫之爱》等,单纯追求离奇的情节和原始野性。后来增强了作品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深度。如《绅士的太太》、《顾问官》等讽刺和揭露城市上流社会和官僚军阀的虚伪与丑恶; 《丈夫》、《萧萧》等表现下层人民的屈辱与不幸;《还乡》、《船上岸上》描写少数民族和边地人民的淳朴性格、人情美、心灵美。《柏子》于水手与妓女之间充满原始活力的恋情描写中,表现出人物强悍而又真诚朴实的性格。这后一类题材和主题的作品,影响最大的是中篇《边城》,它通过少女翠翠曲折的爱情故事,将僻远边城明媚的风光、宁静的生活与边民淳朴的民性、美好的心灵融为一体,起到与大都会中被泯灭人性的所谓文明世界形成鲜明对照的作用,成为其代表作。总的说来,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而时代色彩淡薄,但文笔短峭简练、新鲜活泼,在人物的心理刻画和细节的真实描写中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建国后,主要从事出土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和物质文化史的研究。 ☚ 阳翰笙 朱点人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