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汤液本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汤液本草本草类著作。元王好古(约1200—1264)撰。三卷(另作二卷、六卷)。好古有《阴证略例》已著录。王氏取本草及张仲景、成无己、张洁古、李东垣之书,间附己意,于南宋嘉熙二年(1238)辑成。书名“汤液”取《汉志》汤液经方之义。上卷为药性总论,选录李东垣《药类法象》、《用药心法》并附以药物五宜、五伤、七方、十剂。中下卷分论药物,分草、木、果、菜、米谷、玉、禽、兽、虫等九部,载药二百三十八种,每药记录气、味、归经、功效,后录诸家之言。所论药性,多宗药物气味、归经理论,并有所发挥。多为王氏用药心得,多经验证,虽药味不多,但序目清楚,简明扼要,裨益后学,便于应用。有元刊本,明正德二年(1508)种德堂刊本,一九五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汤液本草药物学著作。3卷。元·王好古撰。刊于1289年。卷上为药性总论部分,选辑李杲《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的部分内容并作了若干补充。卷中、下分论药物,分草、木、果、菜、米谷、玉石、禽、兽、虫等九部,共收238种药物。书中所论药性,均根据各药所入三阴经、三阳经的特点,结合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等性能予以发挥,并附引了有关的各家论述。现有《东垣十书》本。 汤液本草书名。元·王好古(进之)撰。刊于1289年。3卷。上卷载李杲《药类法象》及《用药心法》,附以五宜、五伤、七方、十剂。中下二卷以本草诸药配合三阴三阳十二经络。仍以主病者为君,臣、佐、使次之。每药之下,先气次味,再入某经。引文以张元素、李东垣二家为多。所录药物,皆从名医经验而来,虽味数不多,但颇切实用。 ![]() 主要责任者: 王好古 责任方式: 撰 出版者: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地: 北京 字数: 96 千字 页码: 1-151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R281.3 语种:中 定价:15.00 出版时间:2013-01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本草必读丛书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本草必读丛书之一,共收录277条词条。 被引频次:186 汤液本草三卷。元王好古 (详见 《医垒元戎》)撰。书名 “汤液”取其《汉志》中“汤液经方”之义。王氏取本草及张仲景、成无已、张洁古、李东垣之书,间附己意,于南宋嘉熙二年 (1238)辑成此书。上卷为药性总论部分,选录李东垣《药类法象》、《用药心法》部分内容,并作若干补充,附以药物五宜、五伤、七方、十剂。中、下卷分论药物,分草、木、果、菜、米谷、玉、禽、兽、虫等九部,载药二百三十八种。所论药性,均据各药所入三阴经、三阳经之特点,以本草诸药配合三阳、三阴、十二经络,以主病者为首,其次是臣佐使应,每药记录气、味、入某经、功效,后录诸家之言。对药性结合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等特能阐述发挥,多为王氏用药心得,多经验证,虽药味不多,但序目清楚,简明扼要,便于应用,裨益后学。所附各家论述,因王氏受业于张洁古、李东垣,故于二家用药引证为多,论述亦多。反映了金元时期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新成就。有至元元年(1264)刊本,明正德二年(1508)种德堂刊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影印本,《四库全书》 本。 汤液本草tāngyèběncǎo药书。3 卷。元·王好古撰。刊于1289 年。卷上为药性总论,选辑李杲《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的部分内容, 并作了若干补充。卷中、下分论药物, 共收药物238 种, 所论药性均根据药物归经的特点, 结合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等性能予以发挥, 并附引有关名家的论述。后收入《东垣十书》中。 汤液本草 《汤液本草》《汤液本草》系本草学著作。3卷(或作2卷)。元·王好古撰。该书有自序3篇,末署戊戌、丙午、戊申三种干支纪年。在考证其相当于公元年数方面存在着两种意见:一种据王好古之师李东垣卒于蒙古宪宗第一年(1251年)及王好古的《阴证略例》有麻革信之序等,推定丙午为公元1246年;另一种意见据王好古的《此事难知》有至大改元序(1308年)及《汤液本草·药味专精》补充了至元庚辰(1280年)病案等理由,认为《汤液本草》三序干支纪年当为公元1298、1306、1308年。两种意见相差一甲子(60年)。作者认为神农本草、伊尹汤液为医家之正学,故著此书论药议方,且题书名为《汤液本草》。 ☚ 珍珠囊药性赋 饮膳正要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