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江文通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江文通集 江文通集诗文别集。南朝梁江淹作。淹字文通,故名。因曾封醴陵侯,或名《江醴陵集》。原集已佚。今存明翻宋辑本十卷,计赋二卷,诗二卷,文六卷。有影印本,附校补一卷。别有明胡人骥《江文通集汇注》十卷。清江昉刻《江醴陵集》十卷。又清梁宾辑《江文通集》四卷,校订较精。 ☚ 谢宣城集 集">何记 ![]() 江文通集 江文通集诗文别集。一作《江醴陵集》、《江光禄集》。南朝梁江淹撰。《梁书·江淹传》称:“凡所著述百馀篇,自撰为前、后集。”显然在其生前即有《前集》和《后集》行世。《隋书·经籍志》著录《江淹集》九卷(梁二十卷)、《江淹后集》十卷,又集部总集类著录《江淹拟古》一卷,罗潜注。按所谓“梁二十卷”疑当是前、后集的合称,隋九卷本则可能是从《前集》十卷中抽去了《拟古》一卷。今集内有《自序传》一文,谓平生无他著述,唯有集十卷,据考即《前集》序言。《序传》自称官中书侍郎,称萧道成曰“高帝”,则《前集》编定的时间约在齐武帝永明(483—493)初年。两《唐志》著录前、后集各十卷,说明唐代犹有全帙。南宋书目仅著录一个十卷本,不言为前集、后集,唯《郡斋读书志》以“今本二百四十九篇”,多于史传记载,疑有后人增益而非隋唐旧观。《宋史·艺文志》则在十卷本外,另于子部小说家类著录江淹《铜剑赞》一卷,此或原属于《后集》。元、明以后,或覆刻宋本,或重编新本,版本流传,形成两大体系。覆宋本可以《四部丛刊》本《江文通集》十卷(明影宋本)为代表,元抄八卷本、明梅鼎祚校本、汪士贤《汉魏诸名家集》本,虽卷数不同,皆应出于十卷本。全书按赋、诗、文分为三大类编次,各类大抵以作年先后为序,凡录诗文二百五十六篇。重编本可以《四库全书》本《江文通集》四卷为代表,此乃清高宗乾隆二十三年(1758)梁宾据汪士贤本、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及汤斌家藏抄本参互取舍而成,前此明张燮《七十二家集》本(十四卷),后此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本(八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排印本,均属于这一系统。库本总收诗文二百六十八篇,较《四部丛刊》本增多赋三篇、文二篇、诗八首,而少《应刘豫章别》诗一首。这是现今收录最完备的本子。明胡之骥的《江文通集汇注》,底本用梅鼎祚校本、汪士贤本,拟《文选》分类体例重新编次,并据史传、总集、类书有所补佚。其注释除采用《文选》注外,多引用杨慎语,自注殊简约,但这是目前唯一的全集注本。初刻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今有中华书局1984年排印本(李长路、赵威点校)。 ☚ 沈休文集 孔詹事集 ☛ 江文通集 江文通集四卷。有《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排印乾隆二十四年梁宾刻本。 ☚ 江醴陵集 江文通集 ☛ 江文通集 江文通集十卷。《四部丛刊》影密韵楼藏明翻宋本。 ☚ 江文通集 江文通集汇注 ☛ 《江文通集》《江文通集》
南朝梁江淹撰。江淹(444~505),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曾在宋、齐、梁三朝做官。齐明帝时为御史中丞,梁武帝时迁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江淹早年便以诗赋著称于世,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恨赋》和《别赋》,是六朝骈体赋中的佳作,新颖别致,颇负盛名。他的诗多拟古之作,对汉、魏、晋、宋作家的风格心领神会,摹拟酷似,只是缺少独创精神。例如,《拟谢临川游山》一诗中的“夜闻猩猩啼,朝见鼯鼠逝。南中气候暖,朱华凌白雪”,与谢灵运诗非常相似。江淹到了晚年,官高爵显,生活优裕,文思逐渐衰退,时人称之为“江郎才尽”。《南史·江淹传》还记载了张景阳梦中索锦、郭璞梦中讨笔的传说故事。《隋书·经籍志》著录的《江淹集》和《江淹后集》均已散佚。。现今传本是后人所辑。有翻宋刻本,题名《江文通集》,10卷,《四部丛刊》就是据此本影印的。明末张溥所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题名《江醴陵集》。清乾隆年间梁宾的校刊本,题名《江文通集》,《四库全书总目》加以著录,《四部备要》根据此本排印。此外,明万历年间胡之骥著有《江文通集汇注》10卷,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李长路、赵威点校本。 江文通集 江文通集别集名。南朝梁江淹(字文通)作。江淹文集最早为自己生前编定,《梁书·江淹传》:“凡所著述百余篇,自撰为前后集。”《隋书·经籍志》所载不同:“梁金紫光禄大夫《江淹集》九卷。”注云:“梁二十卷,江淹后集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著录前后集各十卷。自宋代起,一般只著录十卷。现存江淹集有《自序传》说:“自少及长,未尝著书,惟集十卷,谓如此足矣。”但《自序传》写于35岁,其集中可考订写作年代者大都作于此前,此集当是“前集”,“后集”早已亡佚。江淹集现存版本有十多种。依照编排方式可分二类:一是按赋、诗、文大类编次,又按年代排列,如《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刻本《梁江文通文集》10卷(附清叶树廉辑《校补》1卷)、明万历间汪士贤辑刻《汉魏六朝名家集》本及元钞本;二是既分赋诗文大类又分章表启诏等小类,如明代张燮刻本《七十二家集》、稍后张溥辑本《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的《江醴陵集》(《四库全书》本作《梁江淹集》)2卷。《四库全书》所收《江文通集》4卷,为清乾隆间梁宾以张溥本为底本、用汪士贤本等校订刻印。明万历间胡之骥注刻的《江文通集汇注》,是现存唯一注本。此本共10卷,卷一、二收赋,卷三、四收诗,卷五至卷十收颂、赞、章、表等文,今由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李长路、赵威点校本,卷末附有“江文通集佚文”、“南史江淹传”,江淹作品于此大体齐全。 ☚ 刘宾客文集 江湖长翁集 ☛ 江文通集 江文通集4卷,梁江淹撰。淹自叙传称自少及长未尝著书,惟集10卷。考传中所序,当建元之初,则永明以后所作尚不在其内。今旧本散佚,行于世者惟歙县汪士贤、太仓张溥二本。此《四库全书》本乃乾隆戊寅淹乡人梁宾以汪本、张本参核异同,又益以睢州汤斌家钞本参互成编。终较他本为善也。 ☚ 历代赋 选赋 ☛ 江文通集即《江醴陵集》。 江文通集 《江文通集》4卷。收诗歌、骈文散文和辞赋。其文铺采摛文,辞清句丽,艺术精美,在当时颇负盛誉。有《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 ☚ 江淹 江醴陵集选 ☛ 江文通集四卷。梁江淹(444—505)撰。江淹生平详见《铜剑赞》条。江淹自序传称,“自少及长,未尝著书,惟集十卷。”考传中所序官所,止于中书侍郎。校以史传,正当建元之初。而永明以后所作,尚不在其内。今旧本散佚,行于世者惟歙县汪士贤,太仓张溥二本。此本乃乾隆二十三年(1758)江淹乡人梁宾以汪本、张本参核异同,又益以睢州汤斌家钞本,参互成编。汪本阙《知已赋》一篇,《井赋》四语,《铜剑赞》一篇,《咏美人春游》一篇,《征怨》 一篇。张本阙 《为萧让太傅扬州牧表》一篇。此皆补完。他如《待罪江南思北归赋》,张本无题首四字。《尚书》符张本题下,阙夹注“起都宫车军局兰台”八字。“为萧重让扬州表中任钧符负图”之重句,张本误脱 “符”字。“为萧让太傅相国十郡九锡表首”,张本无“备九锡之礼”五字。上建平王书末汪本脱“此心既照,死且不朽”八字。亦均校正。其余字句,皆备录异同。若《杂拟诗》序中“芳草宁共气”句,此本讹气为弃之类。小小疏舛,间或不免。然终较他本为善。本书传世者有 《六朝诗集》本、《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