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江华瑶族自治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江华瑶族自治县

县级民族自治地方。1955年11月25日成立。位于湖南省的最南部。面积3248平方公里。人口427000人。主要有瑶、壮、汉等民族。县政府驻沱江镇。境内多山地丘陵,溪流纵横。气候湿热,雨量充沛,全县四分之三面积为林区,有“杉木之都”之称。盛产木材。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豆类、棉花、薯类等。土特产品有蓝靛、木耳、竹笋、香菇、香草、茶叶、桐油等。

江华瑶族自治县

1955年11月25日由原江华县大部分和兰山县小部分地区合并建立。在湖南省南部、湘江支流潇水上游,邻接广东、广西。自治县人民政府驻沱江镇。唐设江华县。居民有瑶、壮、汉等族。境内重山迭嶂,溪流纵横。全县四分之三面积为林区,有“杉木之都”之称。盛产木材,架有空中索道等运输工具,逐渐实现伐木、运木机械化与半机械化,并注意杉木人工种植培育,实行采育结合。农产稻、玉米、薯类及油桐、茶叶等。

江华瑶族自治县

位于湖南省南部。1955年11月25日成立。自治县人民政府驻沱江镇。总面积3044km2。居民主要有瑶、壮、汉等3个民族。总人口44.75万人(2000),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7.30万人,占总人口的61.00%。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5%。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棉花、豆类等4种。土特产主要有蓝靛、木耳、竹笋、香草、香菇、桐油等6种。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2.8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879元;工农业总产值19.40亿元,人均工农业总产值4335元;粮食总产量131806t,人均粮食产量295kg;农民人均纯收入1279元;地方财政收入5255万元。公路总里程838km。水路航程196km。城乡电话装机容量11200门,电视人口覆盖率92%。1990年被评为“全国尊师重教先进县”,1991年被评为“全国民族教育先进县”。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33个,病床位634张。少数民族干部3301人,占干部总数的51.7%。

江华瑶族自治县

江华瑶族自治县

属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部,湘江支流潇水流域。东及东南与广东省连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接壤,南及西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县、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毗邻。面积30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89千公顷。人口43.40万。1995年工业总产值3.1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亿元。财政收入3531万元,支出7028万元。辖沱江、水口、码市、河路口、涛圩、白芒营11镇、11乡(含1个壮族乡)。主要民族有瑶、壮、汉族。县人民政府驻沱江镇。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冯乘县,属苍悟郡。三国至南朝属临贺郡。隋属零陵郡。唐武德四年(621)析冯乘县置江华县,后沿用至今。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7.8℃,降水量1519.8毫米。有杉、松、楠竹、山苍子、油桐、油茶、紫胶、松脂、茶叶等林产,为省重点林区。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甘薯、烟草等。有锡、铅、锌、钨、金、水晶等矿藏,采矿、机械、水泥、化工、木材加工等工业。澧县~江华、江华~连县等公路贯通县内各乡,沟通邻近省、县。东河部分通帆船。名胜古迹有阳华岩、豸山寺。

☚ 江永县   蓝山县 ☛
江华瑶族自治县

江华瑶族自治县

位于湖南省南部边陲,湘江支流潇水流域。东南邻广东省连州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南界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置冯乘县,因 “县有冯溪”,故名。属苍梧郡,县治在深平城(今白芒营镇连山脚村)。隋开皇九年 (589),冯乘县改属永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 (621) 分冯乘县置江华县,属营州 (道州)。因其治所设在寒亭 (今沱江镇老县村) 之北、阳华岩之南,故名。文明元年 (684) 改名云溪县。神龙元年 (705) 复名江华县,迁县治于今沱江镇阳华岩前东河南岸。明天顺六年(1466) 又迁县治于黄冈头 (今沱江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2年11月撤销零陵专区,江华县划归湘南行政区管辖。1954年6月撤销湘南行政区,江华县划归衡阳专区管辖。同年11月县驻地由沱江镇迁至水口。1955年8月撤销江华县,以江华县的第五、六、七、八、九、十区,第二区的马鹿洞乡、云梯山乡、龙造窝乡和蓝山县第三区的新寨乡、沙落乡设立江华瑶族自治县,驻地水口。1956年设立水口镇。1962年10月划归新设立的零陵专区管辖。1984年6月县驻地又迁回沱江镇。1988年12月将江永县的大干乡、界牌瑶族乡、桥头铺镇划归江华瑶族自治县。现属永州市。县人民政府驻沱江镇。面积3216平方公里。人口中瑶族占57.1%,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瑶族自治县,被誉为“神州第一瑶城”。余为汉、壮、苗等民族。江华地处湘南中低山区西南部。东、南、北三面及中部属高山地区,西部地势较低属丘陵区。其中高山地带占总面积80%。马鞍山海拔1846米,为境内最高点。河流以冯河(东河) 和西河较大,流贯县境,在县城汇合成沱江(潇水)。年平均气温17.8℃,1月平均气温7.5℃,7月平均气温26.4℃。年平均降水量1519.8毫米间。矿藏有锡、铁、铅、锌、钨、金、磷、水晶、独居石等。农副产品主要有水稻、薯类、玉米、烤烟、红瓜子、苦茶、珍珠辣椒等。江华为省重点林区,有“杉木之乡” 的美称。林产品有松、杉、南竹、松脂、油茶、油桐、山苍子等,并有黄檀、油杉、水杉、白克木等珍稀树种。工业产品有化肥、瑶族棉织品等。江华杉条材质优良,闻名全国。传统产品藤椅以藤质优良,编织精细载誉三湘。“涛白”烤烟是生产熊猫牌香烟和出口的国宝烟叶。民族特需品有锡酒壶、蓝腰带、银链首饰等。交通有洛湛铁路过境。207国道纵贯南北,326省道横穿东西,公路汽车可通往各乡镇。水运有冯河可通航船至湘江。名胜古迹有老屋地城址、娘子岭兵营遗址、江华故城、江华文庙、豸山、江华凌云塔、西佛桥、盘王殿、九龙井天然檵木林、寒亭暖谷石刻、狮子岩摩崖石刻、阳华岩、秦岩、坎岩摩崖石刻、穿岩、鲤鱼井、桥市塔、总管庙、何氏建筑群、李启汉故居、不老泉、姑婆山等。

☚ 祁阳县   邵阳市 ☛

江华瑶族自治县

江华瑶族自治县

1955年11月25日成立。江华地处湖南省最南部,与广西、广东邻界。自治县人民政府驻沱江镇。全县辖11个乡、11个镇,土地面积3248平方公里,人口43.40万人 (其中少数民族251729人)。居民有瑶、壮、汉等民族。境内河溪纵横,山峦重叠,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森林、水利资源丰富,是省内重要林区之一,其中尤以杉木最有名,质优量多,有 “杉木之都” 的美誉。还有丰富的油桐、油茶、茶叶、玉兰片、香菇等。有丰富的中药材和许多珍稀动物。江华瑶族的音乐、舞蹈、民间文学、工艺美术、服饰等都十分丰富、别致,特别是长鼓舞最为著名。

☚ 通道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江华县统计局关于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江华文庙/豸山/江华凌云塔/西佛桥/盘王殿/九龙井天然檵木林/江华故城/寒亭暖谷石刻/狮子岩摩崖石刻/阳华岩/鲤鱼井/桥市塔/不老泉/秦岩/坎岩摩崖石刻/娘子岭兵营遗址/总管庙/何氏建筑群/穿岩/李启汉故居/姑婆山/老屋地城址/蒋应采墓

☚ 大坝头惜字塔   江华文庙 ☛
江华瑶族自治县

江华瑶族自治县

位于湖南南部边境,潇水上游沱水流域,与广东、广西接壤。1955年由江华县和蓝山县部分地区合并而成。面积3248平方公里,95.5%属长江流域。人口42万,有瑶、壮、汉等民族。县城沱江镇,隶属零陵地区。公路通道县、永州及粤桂各地。境内群山耸立,溪流纵横,3/4土地为林区,人称“杉木之都”,为我国南方重要林区。产油桐、油茶、松脂、棕片、紫胶、香菇及多种药材。藤椅为传统产品。“白尖茶”享有盛名。矿藏有煤、锰、铁、锡、磷、钨、铅、锌、石灰石等。工业有采矿、机械、化工、水泥、木材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等。涔天河水库具多种效益。景区有阳华岩等。

☚ 双牌县   新化县 ☛
0000166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