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乐府诗研究专著。今人萧涤非著。萧涤非(1906—1991),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建国后一直在山东大学执教,另著有《杜甫研究》等。全书共分六编。第一编为绪论,总述乐府之产生、分类及其变化之概况。以下五编,分述两汉、魏(附吴)、晋、南朝、北朝(附隋)乐府。作者于乐府诗用力很深,全书论述,全面而又深入,时有独到之处,成绩突过前此著作。此书在论述形式体制方面,针对历来皆“误认乐府为诗之一体”,提出“一切诗体皆从乐府出”,故编中凡与诗体有关之作,皆特加提示。如其论五言诗体,即强调出于两汉民间乐府,而不始于班固。在乐府诗的内容方面,认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虽专指汉代民歌,也是乐府之一大特性,乐府与诗之一大分野,因此,书中于作品之本事及背景,求之不厌其详,能注意其社会历史内容,钩稽史实,以相印证。如论魏左延年《秦女休行》,引《后汉书·苏不韦传》、《三国志·韩暨传》及魏文帝黄初四年诏,联系当时社会私人复仇风气,指出其诗“亦足以观一时之风俗”。又如其论南朝清商曲的繁荣,从地理、政治、风尚、思想、制度等方面阐述,非于当时历史有深入了解者不能如此。对于作品本身之性质、时代等方面的考订,也颇多卓见。如《短箫铙歌》前人有疑系《宋书·乐志》“搜罗遗佚,杂凑备数”,作者结合《铙歌》在汉代用于朝会、道路、给赐等实际施用情况,指出“旧云军乐,实不尽然”,其内容庞杂是由于用途之广等等,均可为定论。惟第二编第三章《论东汉乐府之采诗》一节,举《后汉书》《李郃传》、《刘陶传》等为证明,然《后汉书》诸传所说之风谣,系指不入乐之杂歌谣辞(如《乐府诗集》卷八五所录之《五侯歌》、《上郡歌》、《鲍司隶歌》、《董少平歌》、《张君歌》等皆是)而非相和、杂曲歌辞。若相和、杂曲,在当时为黄门倡乐,被认为徒供娱乐而无裨于政教者。综观全书,是迄今为止乐府诗史专著中论证最深入、影响最大的一种。此书原由1943年中国文化服务社出版,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版。

☚ 乐府文学史   乐府诗选 ☛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这是一部分体断代文学史,对于汉至隋这一时期的乐府诗歌进行了全面分析。既有宏观把握,又有微观研究,且能够从每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出发,探讨乐府诗的发展规律。如在第一编中,作者从宏观上总结了乐府诗的嬗变过程为“三变”:由两汉之里巷风谣,一变而为魏晋文人之咏怀诗(乐府之个人主义时期),再变而为南朝儿女之相思曲(乐府之浪漫主义时期),三变而为有唐作者不入乐府之讽刺乐府(乐府之写实主义时期)。全书给人以历史感和现实感。正如黄节先生序中所说:“知变迁,有史识;知体制,有文学;知事实,有辨别;知大义,有慨叹,此非容易之才。”

☚ 汉乐府小论   乐府散论 ☛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学术专著。萧涤非著。1944年中国文化服务社出版。书中论述了汉至隋的乐府民歌兼及文人拟作,意在阐发汉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萧涤非,文学史家、教授。原名忠临,1907年1月11日生。江西省临川县茶溪村人。1933年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后,历任山东大学、四川大学讲师,西南联合大学副教授、教授。抗日战争后,于1947年重返山东大学任教授至今。

☚ 汉园集   半岛烈火 ☛
0000116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