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汉辟雍遗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汉辟雍遗址位于今西安西郊大土门村,与《三辅黄图》记载位置一样。发掘面积6678平方米,建筑遗迹里堆积着大量被火烧过的红烧土、土坯块、木炭渣,连瓦片都被烧成红色,规模很大,这是我国考古史上第一次发现的西汉礼制建筑。遗址分三部分,中心建筑、围墙,四门、围墙四隅的曲尺形配房以及遗址周围的圜水沟。中间部分是一个方形的土台,南北长205米,东西长206米,高1.6米,土台上都是夯土。中心建筑是遗址的主体建筑,它建造在一个直径达62米的圆形夯土台上,正中是夯土筑造的平面呈“亞”字形的台基,台基上应是主室及其四隅的“夹室”建筑。出土时,台基上的建筑已荡然不存。台基地面也被夷平。台基的四边有“四堂”,各长24米,称“明堂”、“总章”、“青阳”、“玄堂”。“四堂”内各有抱厦、厅堂之类的设置。四个厅堂的地面铺设,大同小异。北堂最讲究,室内地面十分精细,先在夯土基上填细沙厚35至60厘米,细沙上铺木炭2至4厘米,木炭上铺土坯,再在土坯铺上草席,草席上再铺土坯,又在土坯上铺木炭烬,木炭烬上再铺上土坯,六层土坯平垒砌成后,上抹草泥,草泥上再抹细泥,地面为红色细泥,平整光滑。北堂的抱厦即敞厅(廊房)用方砖铺地。东西两斗有两个斜坡通向房子。根据出土现象推测,中心建筑可能是一座三重屋檐的高大建筑物。中心建筑的外围墙呈方形,每边长235米。夯土筑造。每边围墙的正中各有一个门道。门道中有木门槛的痕迹。门道两旁有土台,台上应有门楼,如同城门楼。围墙四隅有曲尺形配房,建筑较粗糙,似为廊屋或为守卫人员的居室。在围墙的外面有圜水沟,直径368米,沟宽2米,深1.8米。圜水沟与四门相对处各有长方形的小水沟,北边的小水沟与一条西来的沟渠相通,这条故渠很可能就是昆明故渠。辟雍是“宣教化”的场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